經銷商8個月虧了1380億,車圈內卷何時休?
1380億的窟窿難填平!
寶馬又降價了!
近日,寶馬重返價格戰的話題衝上熱搜。
此次寶馬降價,力度不及上一輪價格戰,燃油車型也有優惠,但純電車型的優惠力度更大,i3低至19萬,i7最高降價50萬。
有消息人士解釋稱,此輪寶馬降價,主要是為了配合10月新款車型發售,屬於“清庫存”。
不過,從當前的銷量形勢看,寶馬、奔馳、奧迪已然逐漸式微。
寶馬式微
懂車帝數據顯示,8月份,寶馬售出34846輛新車,較上月少賣了14092輛。
奔馳8月銷量為49560輛,基本與上月持平。奧迪8月銷量為47900輛,較上月多賣出2667輛。
財報顯示,2024上半年寶馬集團汽車業務總收入630.0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916.21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24年上半年寶馬集團在全球市場共交付121.3萬輛新車,同比下滑0.1%。
其中,中國市場為寶馬集團銷量下滑最多的市場,共計交付37.64萬輛,同比下滑4.3%。雖然銷量下滑,但中國仍是寶馬集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占寶馬集團全球總銷量31%。
對於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原因,寶馬集團表示,寶馬及其同行在關鍵市場中國麵臨壓力,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正憑借成本較低的電動汽車贏得市場份額,迫使其歐洲競爭對手大幅降價。
寶馬集團的解釋,直指當前車圈的價格戰。
車圈價格戰的第一槍,由比亞迪打響,這與其“立誌成為下一個豐田”的願景關係密切。比亞迪正奮力衝擊年銷500萬輛的目標,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隻能明火執仗、真刀真槍地從同行手裏搶份額。
被車企榨幹的經銷商
車企大打價格戰,最難受的不是車企,是一眾背靠車企吃飯的經銷商。
9月2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稱“流通協會”)發文稱,近日向政府主管部門遞交了緊急報告,希望主管部門能夠發布支持政策,幫助經銷商解決現實難題。
流通協會稱,當前汽車經銷商的新車銷售出現大麵積虧損,普遍存在現金流赤字經營和資金鏈斷裂風險加劇的情況,已難以擺脫生存的困境。
現階段麵臨的兩大主要問題:一是消費不振和廠家批發量的雙重壓力使得經銷商庫存維持高位,為降低資金壓力和融資成本,經銷商被迫低價拋售求生;
二是“價格戰”使得進銷倒掛嚴重,經銷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同時又麵臨融資到期履約困難壓力,經銷商麵臨經營回款斷流,資金鏈斷裂風險陡增。
據協會數據,截至今年8月,經銷商進銷倒掛數據最高已達-22.8%,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擴大了10.7個百分點。換言之,汽車售價相比進貨價打了八折。
據協會數據,8月,新車市場的整體折扣率為17.4%,今年1-8月,“價格戰”已致使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億元。
如此行情,使得今年以來,汽車經銷商爆雷的消息連綿不斷。
1月,廣東一家擁有80多家汽車4S店的經銷商集團突然“爆雷”。6月,江蘇鹽城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破產重整。8月,湖南多家經銷商聯合宣布停止從北京現代提車。
經銷商生存艱難的重要原因,在於當前以銷量為導向的經銷模式。車企為了激勵經銷商多提車,往往規定經銷商隻有完成銷售任務,才能獲得車企銷售返利。此後,銷售返利變成了經銷商利潤的主要來源。
車企將資金壓力、銷售壓力,全部轉移給了經銷商。價格戰正酣之際,車企自顧不暇,對下遊經銷商的死活也就隻能不管不顧了。
汽車行業的活水與出路
在整個汽車產業鏈還在艱難承壓之際,外資卻對中國汽車產生了興趣。
據媒體報道,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在就投資廣汽集團的金融租賃子公司進行深入談判,該公司尋求涉足中國電動汽車市場。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消費者金融子公司,計劃通過增資方式,收購廣汽集團旗下金融租賃子公司約50%的股權。
不過,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也不是第一次與廣汽集團合作。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與廣汽集團,自2010年起成立了一家各持股50%的合資企業,名為廣汽匯理汽車金融有限公司,主要通過廣汽集團的經銷網絡,為廣汽品牌的經銷商及零售客戶提供汽車貸款服務。
2023年,廣汽匯理汽金總資產為678.01億元,營業收入為23.80億元,淨利潤7.55億元。
目前,廣汽集團旗下共有廣汽租賃、廣汽資本、廣汽匯理、眾誠保險、廣汽財務、中隆投資等6家金融及類金融公司。
2024年7月19日晚,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全資附屬公司廣州廣汽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租賃)擬實施增資擴股,計劃引入一名戰略投資者並向其增發50%的股權。
就在一年前,2023年7月31日,廣汽集團曾通過董事會決議,同意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汽商貿有限公司向廣汽融資租賃增資8億元。但廣汽集團僅完成4億元增資,並表示尚未完成的4億元增資不再實施。
隨著國內市場日趨飽和,車企出海需求迫切。目前,車企出海有整車出口、零部件出口組裝、品牌收並購以及投資建廠。後兩種出海方式越來越受到車企重視。
長安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等企業,開始在海外密集考察建廠。
今年4月,奇瑞汽車與西班牙汽車公司Ebro-EV Motors簽署協議,將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成立合資企業生產新型電動汽車。
今年7月,比亞迪和廣汽埃安的泰國工廠先後竣工投產。
9月24日,中國吉利汽車集團與越南企業Tasco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越南太平省投資1.68億美元建設汽車裝配廠。
結語
如今的車圈內卷,顯然是無法善了,最終必然以行業大洗牌收尾。
肉眼可見的是,車企們還撐得住,1380億的虧損,卻已讓經銷商倒了一大片。
如果經銷商都被卷沒了,那麽以後汽車會變成全直銷模式嗎?
哪些車企會出局?汽車直銷和經銷模式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