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砸鍋賣鐵這個詞突然熱了起來。網友們猜測,肯定是某小學沒畢業的領導人一拍腦門,或者大腿(腦門和大腿差不多,裏麵都是肥油)想出來的。我想他也許是想說破釜沉舟,但是不會念釜字?
砸鍋賣鐵和破釜沉舟這兩個詞都是形容身處絕境,不得不把吃飯的家夥,做飯的鍋給砸了。鍋招誰惹誰啦?這麽多年任勞任怨被火燒,給人煮食物,結果煮完了還被人給砸了?
細品一下,這兩個詞是有很大區別的。砸鍋賣鐵的意思是窮途末路,沒辦法了,隻能把維持生計的必需品毀掉,賣掉,以求一時苟且。而破釜沉舟則是主動把後路都斷掉,置死地而後生。 說砸鍋賣鐵的都是無能膽怯之輩,為了維持一時的生命把未來斷送掉。破釜沉舟則是有大氣概的英雄,本來可以苟且,但是非要把自己推到絕路,跟敵人你死我活決一死戰。
破釜沉舟這個詞來自秦末農民戰爭時期。秦王死而地分,是那個時代的謠言。創立大帝國的秦王死了,果然農民起義在不久後爆發。秦國的官吏章邯帶領秦軍大敗了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但是各地原諸侯國的後裔接著起事,占地為王。章邯領20萬秦軍,北方抵禦匈奴的王離將軍領20萬秦軍,一共四十萬,包圍了趙國首都。項羽受楚懷王之命領5萬楚軍去救趙國。雖然其它諸侯國也有派兵,但是各諸侯軍都懼怕秦軍,遠遠地坐壁上觀不敢出戰。項羽知道,要想解趙國之圍,隻有靠自己的五萬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