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壓力集團,他們才是破壞中美關係的幕後黑手!
大家好,我是嬴娟,歡迎來到嬴娟頻道。
本文原創作者是古原,來自微信公眾號古老板
此文長達2萬5千餘字,我們用六期視頻來分享這篇文章的觀點。上一期我們講了壓力集團對美國人民的剝奪。本期是第五期,我們來講一下危害最大的壓力集團。
壓力集團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在國際競爭逐步處於不利地位的產業集團,比如鋼鐵、太陽能、紡織甚至部分高科技產業;
第二類是企業勞工組織,美國勞工的生產效率明顯低下,阻止外來人口及外來產業的競爭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第三類是在管製中受損的企業,比如美國的農場主和商業協會就在貿易戰中受損,他們也組成壓力集團遊說政府放鬆管製,一些在全球有優勢地位、產業遍布全球的企業,比如蘋果高通也加入減少國際貿易管製的遊說隊伍 。
第四類就是非常特殊的一類企業,那就是美國的軍工複合體。
在俄烏戰爭中,不少人感歎,美國人真大方,援助烏克蘭這麽多武器,他們是充滿愛心的,為了另一個國家保家衛國,不惜一切代價。
這種說法同樣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將美國當作一個利益集體。
在這場戰爭中獲益最大的就是美國的軍工複合體,這個軍工複合體爭取的是美國的稅款支出,來達成他們的利益。
準確地說,美國民眾並沒有受益,反而是受損了,但軍工集團肯定是利益獲得者。
這一點也不奇怪,美國搞的貿易戰,美國全體民眾是獲益者嗎?當然不是,物價更貴了,不在被保護產業中的人,他們的短期利益、長期利益都是受損的。
而軍工複合體,則在驅動戰爭。
因為隻有大規模的戰爭,他們才能持續獲得利潤,若這個世界上沒有大規模戰爭了,這些公司的下場隻有一個,破產清算。
為了不走向這樣的結局,他們有足夠的利益動因推動全球戰爭的出現。
“軍工複合體”這個詞,並不是外界的陰謀論,而是由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首先提出。
1961年艾森豪威爾在離任演說中發出清晰無誤的警告
“我們必須防止軍工複合體有意或無意地獲得不應當有的影響力”。
但這一警告沒有任何效果,美國軍工複合體已經發展成為橫跨政府、軍隊、商界、科研機構、智庫和輿論界的巨大網絡,不但能夠左右美國政府的意誌,還能操控外國政府的決策。
軍工複合體與其他壓力集團的區別在於,他們對美國政策的影響往往不是公開直接的,而是長期、分散、間接、隱秘的。
即便它從許多違背真實民意的決策中獲得巨大利益,卻難以找出明確的證據證明美國軍工複合體對某一特定政策施加了何種影響。
隻有完整揭示這一特殊利益集團的誕生、擴張及其影響,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寄生性、侵蝕性和頑固性。
1946年4月,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艾森豪威爾簽署文件,強調軍方應該與科學家、 工程師、產業界、科研院所之間建立緊密的合約關係,使科學界和工業部門都團結在軍隊周圍,這為軍工複合 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大量民間企業進入軍工生產,逐步形成了軍工複合體,他們積級參與政治,成為了政客們的“超級金主”,並積極展開各種遊說活動,在政治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公開的秘密”網站披露,2003年至2022 年,美國軍工企業為使自己製造的軍火有“用武之地”,僅遊說費用就高達25.3億美元。
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 司、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波音公司、通用動力公司、 雷神公司五大軍工集團2022年的公關費用均超過1000 萬美元,而這些大型軍火公司背後又不乏摩根財團、梅 隆財團等大型金融財團的身影。
2021年9月,美國布朗大學發布的“戰爭成本”研究報告顯示,在這些大型金融財團的大力遊說下,自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 美國軍費支出累計超過了14萬億美元,其中的“三分 之一到一半”落入美國軍工企業手中。
美國經濟學家將美國軍工複合體攫取利益的方式總結為“鐵三角”理論。
“鐵三角”的三端是五角大樓、國會山和軍工企業,三邊則是這三者之間的 利益輸送關係,比如,軍工企業向國會議員提供政治獻金, 國會議員批準大額軍事支出,五角大樓則將合同交付軍工企業,形成三方受益的閉環。
更為恐怖的是”旋轉門“在軍工複合體中幾乎毫不掩飾。
美國政府監督項目組織(POGO)在2018年的報告《黃銅降落傘:五角大樓的旋轉門》中指出,美國國防部官員被他們所監管的國防承包商“捕獲”後扭曲了美國的預算支出和外交政策。
該報告指出,2016年奧巴馬任期結束後,美國前20家國防承包商雇用了645 名前政府官員、前高級將領和軍官、前國會議員及其立法助手,使之成為公司董事、高管、顧問或職業說客。
在出自國防部的380人中,有95人進入美國五大軍工集團工作。
2022年年初,美國政府監督項目組織編纂的 “旋轉門”數據庫顯示,2019年至2021年,通過“旋轉門” 進入相關企業的美軍退役將軍高達242人。僅2021年 就有46名國防部高級官員離職後加入軍工、谘詢和遊 說公司。
美國問責辦公室在2021年《前政府雇員限製》 報告中稱,美國國防部應進一步限製前官員為國防承包商工作,因為該辦公室發現,盡管有美國聯邦法律的限製,前國防部雇員仍然大量受雇於國防承包商,僅2019 年對14家主要承包商的審查就發現有37032人從國防 部“旋轉”到這些企業任職。
2022年全年,國防軍工利 益集團共計290個委托方雇用了820名注冊說客遊說國 會,這些人中有71.6%是前聯邦政府官員。
五角大樓發 布的《2020年國防開支分州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 聯邦政府在50個州支付了5939億美元用於購買軍需產品和服務以及支付國防部人員的工資,占美國GDP的 2.8%,其中45%的支出在德克薩斯州、弗吉尼亞州、加 利福尼亞州、馬裏蘭州、佛羅裏達州五個州。
弗吉尼亞州 和馬裏蘭州對國防開支的依賴度分別高達10.6%和6%, 另外還有近10個“邊、小、窮”州的經濟對國防開支的 依賴度超過了5%。
這樣一來,軍事工業和地方政治就形成了利益共生體,政客們隻能爭相攫取更大國防支出份額,或者抱團把聯邦軍事預算的“蛋糕”做得更大。
換個角度看,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核心邏輯其實是腐敗而持久的“軍事凱恩斯主義”。
通過地方工業利益捆綁和選民政治分肥將軍事工業催生成“大而不能倒”的畸形兒,然後在全世界尋找敵人製造需求,反過來證明對軍事工業實施擴張性產業政策的正確性。
美國軍工複合體對輿論的操縱也讓人觸目驚心。
在軍工複合體三角理論還缺少一個支點,那就是媒體。
因為本質上,軍工複合體攫取的是美國民眾的稅款。
要讓民眾接受不斷攀升的軍費,隻有借助媒體和政治正確的觀念中,才可以得以實現。
在軍工複合體的控製和利潤驅使下,美國的主流媒體往往對戰爭趨之若鶩、推波助瀾,放大威脅和恐懼。
中國民眾對美國電影並不陌生,在我們看到的美國電影中,極少有歌頌和平主義、批評戰爭災難的電影。
美國向全球輸出的電影除了情感片外,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白左式的社民主義宣傳片,比如阿凡達2,就是推崇原始生態主義,批評工業文明,第二種則是美國式的主旋律——美國的愛國主義。
科幻片喜歡鼓吹外星文明的戰爭威脅,拯救大兵瑞恩則是標準製式的美國愛國主義的宣傳片,各種臆想片則是不斷地宣傳來自世界各地的威脅。美國式的英雄最終拯救了危機。
這與歐洲諸多的反戰影片完全不同,美國電影中,殺戮與戰爭從來都不是什麽壞事。
美國軍工複合體對宣傳外部威脅和美國愛國主義的影響往往慷慨讚助,軍隊和軍工企業為影視作品、動畫遊戲等娛樂產品提供幫助, 使這些娛樂內容畫麵更加逼真,媒體則在這些產品中體現 軍工複合體的價值觀和意誌,其結果是加劇了整個社會的對外部威脅的敏感、 極端主義和暴力傾向。
在片麵虛假新聞、以及愛國主義政治正確的裹挾下,美國民眾容易失去判斷力,盲目支持軍工複合體的擴張要求。
911事件,是一起極少數恐怖份子造成的大事件。
但這場危機卻成為了軍工複合體的盛宴。為了打擊數量極少的恐怖份子,“9·11” 事件被反複利用,隨後發展成為持續了20年的所謂“反恐戰爭”。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轉移和集體腐敗。
美國布朗大學戰爭成本項目估算,僅阿富汗戰爭就花費了美國納稅人2.3萬億美元,伊拉克戰爭則花了1.8萬億美元。
而在所謂“反恐戰爭”期間,美國 五大軍工集團共獲得了高達2.02萬億美元的軍事訂單。
歐洲的烏克蘭危機、中東的也門衝突和伊朗—阿拉伯國家間的緊張關係持續為美國軍工複合體提供狂歡的機會。
2014年克裏米亞事件後,歐洲開始增加軍費開支、 進口武器。
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強壓北約國家將軍費開支增加到GDP的2%,雖然特朗普希望美國不承擔歐洲軍費,但他依然不敢得罪軍工複合體,對歐洲各國的軍費要求,也必然給軍工複合體帶來利潤。
2022年3月14日,瑞 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全球軍售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球武器交易量與2012年至2016年相比下降4.6%,但一些地區的武器進口大幅增 長,如歐洲增長了19%,大洋洲增長了59%;同期美國武器出口增長14%,全球占比上升到39%,穩居軍火銷 售霸主地位。
2023年2月3日,根據美國國務院公布的 數據,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價 值298億美元的軍援,相當於2016年至2021年烏克蘭六年軍費的總和。
由於歐洲國家向烏克蘭捐贈大批武器裝備,為補充庫存,德國、波蘭、英國等國家轉向美國 訂貨,由此美國公司額外斬獲了217億美元訂單。
2022 財年美國國防承包商對外國政府的“直接商業銷售”更 是從2021財年的1034億美元躍升至1537億美元,大漲48.6%。
雖然拜登政府表麵上不斷強調外交的重要性,還完成了從阿富汗的撤軍,結束了20多年的“反恐戰爭”, 但實質上是以大力宣揚“大國地緣政治競爭論”替換了“恐怖主義威脅論”,更加注重對傳統大國戰爭的準備,軍事支出不降反升。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軍工複合體保證了美國軍事、外交和情報機構主管人員的延續性,即便美國國內兩黨競爭、政府更迭、政策變換,也不影響整個國家安 全體係始終服務於美國軍工複合體,使之持續獲利。
2022年3月,拜登政府提出的2023財年國防預算比上一年增長約4%,總額達到8130億美元,占美國政府全年支出的近六分之一、占政府部門彈性支出的近一半。
美國的國防預算已經相當於幾乎所有其他大國軍費預算的總和,然而美國國會還是以中俄“威脅”、通貨膨脹等各種名目聲稱美國軍費不足,於2022年12月通過 了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批準了總額為8579億美元 的國防經費,比上一財年大幅增長約10.3%。
盡管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在控槍、墮 胎、環保、通脹責任等問題上爭吵不休,但在持續增加軍事開支問題上卻高度一致,在美國政治極化如此嚴重的今天,軍工複合體的政治威力可見一斑。
因此,你就能理解,為什麽美國政府會積極挑動俄烏戰爭了。
美國積極誘戰俄羅斯,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了。
美國在2021年不經北約盟友商量,就直接表達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在挑動俄羅斯敏感的神經。
沒有誰比美國軍工複合體更希望俄烏之戰長期化了。
俄烏之戰符合美國軍工複合體、美國能源集團這些壓力集團的利益,並不符合美國民眾的利益。
正如川普所說,他隻要上台,一天之內就能讓俄烏戰爭結束,因為他深知,這一場戰爭的真正推動者是誰。
而這就是共和黨川普和民主黨桑德斯所批評的美國“深層政府“、”華盛頓沼澤“,雖然他上台也無法改變這一切。
因為,美國的文官係統也形成了壓力集團,成為了軍工複合體的一部分,爭取預算和撥款,擴大軍事費用,也成為他們的利益訴求。
芝加哥學經濟學派的布坎南早已指出,政府人員也是理性經濟人,他們也在追求自已的利益,區別於市場通過供給交換利益,他們總是通過擴大本部門的重要性,擴大外部威脅來追求部門權力的擴大、預算的增加。
好了,當你清楚了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利益需求時,你會怎麽看台海問題呢?
台海真的爆發戰爭,對誰有利呢?誰在背後支持佩洛西來台挑動中國民眾的敏感神經呢?
我毫不懷疑,美國一定參戰,也一定武裝日韓台,因為這麽大的一筆買賣,軍工複合體怎麽會放過呢?
那些憤怒中國人的情緒,就是壓力集團樂見的。
甚至你能從美國政客最近數月的舉動得出一個結論,美國軍工複合體已經急不可耐了,他們迫不及待地希望在台海發生一場大規模戰爭。
至於戰爭會死多少人,會帶來什麽後果,他們並不在意。
他們能確信的是,隻要戰事起,歐美乃至日韓的稅收中將增加大量的軍事裝備采購,甚至全球都會在戰爭的刺激下展開軍備競賽。
為了追幾個恐怖主義山賊都能打二十年,花幾萬億美元,死上萬美國士兵,他們連美國人的命都不在乎,還會在乎別人的命嗎?
奉勸那些滿腦子梧桐的人清醒一下,你的反應正在美國軍工複合體的計算當中,我絲毫不懷疑,他們會持續用各種手段來挑動台海衝突。
他們寄希望於中國的民間輿論力量在憤怒的情緒下推動戰爭的出現,這樣他們才能大撈一筆。
至於台灣的未來,兩岸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美國大兵的傷亡,對他們來說,是無所謂的。
在過往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數十年中,戰爭越來越少,若不存在政府之間的各種戰爭,人類本不需要這麽多的軍事裝備。
挑動政府戰爭,就成為了軍工複合體能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
本期視頻就到這裏了,下一期我們講一下為什麽美國選民這麽蠢,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