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 —
2024屆中國大學畢業生現在正走出校園,而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在全國各地比比皆是。專家警告說,失業問題繼續惡化,爆發社會動亂恐怕隻是時間問題。為了堵住四處蔓延的失業潮,中國當局責令各地想方設法增加就業,鼓勵大學畢業生走入基層、自己創業或參軍入伍。在大學層麵,學校本身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就連黨委書記和老師們都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不得不為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提供幫助。
受訪的高校教師告訴美國之音,現在不管多大牌的教授都要抓就業,老師勉為其難,學校在統計就業時也難免偷工減料。然而中國知名人口學者強調,大學生就業難與畢業生數量多少並沒有直接關係。除非經濟狀況獲得改善,否則的話,失業大潮難以阻擋。
處處講政治 就業也是
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達到1179萬,再次創下曆史新高。根據智聯招聘平台近期發布的《2024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024屆高校畢業生中一半以上工作沒著落。
麵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從6月底開始,中國教育部組織開展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項督導,由該部主要官員帶隊赴安徽、遼寧、河北、北京、江西、天津等省市進行督導。在此次督導之前,教育部開啟了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這場一直要持續到8月份的行動,目前正在中國多個省市加速推進。
教育部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加力拓展就業崗位,持續舉辦招聘活動,不間斷推送就業崗位信息,同時加快組織政策性崗位招錄,引導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教育部還特別強調,要防控涉就業風險,加強正麵宣傳引導。
地方政府動作也很頻密。7月5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啟動2024年暑期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在中共成立103周年紀念當天,上海市委網信辦牽頭成立了上海市互聯網企業高校就業促進計劃。6月底,廣東省國資委召開專題會議,推進2024年全省國有企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求全省國資國企要確保招收高校畢業生人數不低於去年,7月底前必須完成任務。
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的諸多舉措,突顯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緊迫,也印證了大學生就業在中國不但是民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因為曆史經驗證明,失業人口不斷暴增將不可避免地引起社會動亂。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教育部在布置專項督導時強調:“各地各高校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把增強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這項重大政治任務落實好,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盡早就業。”
盡管壓力層層傳導,但是由於經濟不景氣,中國的失業人口仍在暴增。湖南一位高校教師告訴美國之音記者,疫情之後的就業形勢一直不好,今年更是非常緊張,學校的大書記和係裏的書記多次親自過問就業,不管是講師還是教授,隻要參與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就要跟進學生的就業,包括不定期和學生微信或電話溝通、定期填寫表格記錄學生找工作的動態。
“有些教授覺得這不是自己該管的事情,但現在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學生口、教師口都得盯著,就業與領導的仕途有關係,就業也直接與招生名額掛鉤,最後與老師的效益掛鉤,”他無可奈何地說。
壓力之下的高校想法設法拓展就業渠道。據中國媒體報道,除了傳統的招聘會,包括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黑龍江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多所高校,正動員校友為2024年母校畢業生尋找出路。
“有彈性”的數據
除了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中國各級政府部門也多次強調“開發新的崗位”,這顯然是因應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要求。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官網的首頁上,習近平5月底促就業的講話被置頂,其中特別提及: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開發更多有利於發揮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
科研助理是中國官方緩解就業壓力開發出來的眾多崗位之一。官方要求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發揮作用,吸納暫時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從事科研輔助工作,時間一般不超過三年。中國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門,在6月底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開發科研助理崗位招錄高校畢業生就業。但就現實情況來看,這一落地於2020年的就業思路,正遇到越來越大的挑戰。
廣東一省屬高校某二級學院副書記表示:“大學沒辦法和企業比,不少大學今年實際上已經停掉了科研助理崗位。主要是誰出錢的問題很難辦,一般省屬院校根本沒實力拿錢出來給學生。而且絕大多數本碩畢業生也談不上科研能力,最後也就是做做打印文件、查閱資料、聯絡開會這樣的雜活,然後要老師拿課題經費出來給學生發工資,你覺得可能嗎?”
這位二級學院副書記介紹,過去不少高校差不多有5%的就業率是靠學校設立科研助理崗位解決的,“我不說真還是假,我隻說這5%是有彈性的,現在這5%的缺口如何解決要另外想辦法 ”。
廣州龍眼洞一高校老師告訴美國之音記者,學校要求就業數據真實,但下麵的領導事實上也允許或者默許變通。
“比如老師天天催著畢業生找工作,有些學生感覺有些煩,同時也體諒老師的不容易,那學生自己登錄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小程序,自己寫個證明表示找到工作,這種情況也是有的。特別是考公務員、考研的學生,自己寫個證明或者找個考試輔導機構寫個證明,再登記成為自由職業,從數據上看,這就算就業了,”他說。
就業率高低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這位老師介紹,各地情況差不多,總的來看當然是專科生就業好過本科生,本科生又好過研究生;同樣是本科生,專升本的學生就業率又高一點,“主要是期待值不同,對薪水要求低一些,當然更容易找到工作”。這位教師透露,其所在學院畢業生就業率6月底在45%左右,整個學校的數據她沒有直接看到,“但應該也是這個水平”。
中國官方看上去不願意讓外界看到大學生就業的即時和真實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19日發布5月份分年齡組失業率數據,其中5月全國城鎮非在校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4.2%,其中沒有在校生數據。
去年7月份,北京大學教授張丹丹統計,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高達46.5%。中國統計局於2023年8月中旬宣布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暫停之前,包括在校生的16至24歲年齡組的失業率連續六個月攀升,在6月達到了創紀錄的21.3%,這一數字大幅高於西方主要國家的相同或類似指標。2024年1月中旬,年輕人失業數據被重新發布,但已不包含在校生。
繼續考還是找工作 學生糾結
就業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或者出國讀書。根據中國媒體所做的匯總,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11所知名高校,2023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升學率達到7成以上,另有30所985大學中的25所,畢業生升學率超過50%,其中15所超過60%。
湖南一位高校老師表示,這種情況很正常,就業不好靜心讀書未必是壞事,所以2024年選擇升學深造的比例隻會更多。這位老師同時介紹:“在學術水平相對沒有那麽高的大學,學校還會鼓勵畢業生申請就讀第二學士專業,再讀兩年然後多拿一個學位證書。如果學生就讀期間考上公務員或者找到合適的全職工作,不少學校會退回部分學費;第二學位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兩年後學生仍是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因為不少好單位隻招聘應屆生。當然,兩年後是不是好就業,這個沒人能夠回答。”
有大學生認為,升學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延緩就業的方式,隨著研究生和第二學位擴招,學成後就業競爭會更激烈。目前在浙江杭州實習的一位部屬高校應屆畢業生告訴美國之音,她在一家德資企業財務崗位實習,每個工作日的收入有200元人民幣,雖然每月抵掉
房租隻剩1000多元、仍需要家裏補貼,但外企重視實戰能力,她的財務總監也是本科學曆。“未來可能考些證書,就沒必要糾結是不是去考研究生了,”她說。
如何讓學生和家長不糾結,如何讓學校減壓,專業人士有不同解讀。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鄧曦澤日前撰文表示,中國高校過度擴招是導致社會內卷化的重要原因。擴招後崗位挑人,大學生畢業後能找到的職位質量自然相對下降,即收益相對降低。大學生及碩士、博士越來越多,導致後來的大學生越來越難找到以前大學生所能找到的同質量工作。學費隻會往上漲,這就意味著成本升而收益降,很難不讓大學生本人、父母及社會的心理落差越來越大,不滿情緒也自然上升。
在中國知名人口學者何亞福看來,畢業生數量創紀錄和就業不景氣之間沒有直接聯係。他告訴美國之音記者:“失業率的高低與經濟狀況有關,經濟繁榮時失業率低,經濟蕭條時失業率高。例如,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期,美國人口隻有1.2億,但那時失業率一度高達25%;然而,2023年美國人口已達3.36億,失業率隻有3.63%。“
何亞福強調:“要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改善投資環境和經商環境,另外高校所設置的專業需要更符合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