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民發錢”發現私有製的本質與解法

來源: 煙熏獅子 2024-05-25 20:18:5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365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煙熏獅子 ] 在 2024-05-25 20:20:0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網上有很多對“全民發錢”的討論,在B站上搜索關鍵詞“全民發錢”“全民基本收入”,就能看到很多UP主的分享,其中不乏一些經濟學家、專業人士。
 
在知乎上針對“全民發錢”這一話題,也有很多不同觀點的碰撞。如,
如何評價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在眾多的觀點中,有網友甚至認為“全民基本收入是共產主義萌芽”。
 
對於“全民基本收入”(下文中均以“全民基本收入”統一代指“全民發錢”“無條件基本收入”),已經有很多不同的討論角度,受其啟發,這篇文章(這個視頻),我想從一個還沒有人提到過的新的角度,來分享一下我對於“全民基本收入”的看法。
 
1、陰影中的私有製
 
馬克思主義如此重要,被眾人所尊崇,是因為它站在“解放全人類”的高度。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
 
要“解放全人類”,就必須要“消滅私有製”。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我們對“私有製”的了解有多少,是不是足夠全麵?如果已經很全麵,那為什麽沒能有針對性的戰勝它?如果不夠全麵,那麽需要補足的地方又在哪裏?
 
很顯然,一直以來我們對“私有製”的了解是不夠全麵的,它比我們想象的要隱蔽得多、狡猾得多、強大得多。如果我們不能充分的了解對手,又何談去戰勝它、消滅它呢。
 
“私有製”隱蔽、狡猾、強大的地方在於:
它實際控製的範圍,除了已經被我們所認識到的那一部分之外,還有更多隱蔽著、藏匿著的部分,加起來遠遠超出所有人的估計——包括馬恩列毛這些偉大導師的估計。
 
我們一直在和“陽光下的私有製”搏鬥,卻忽視了“陰影中的私有製”,而後者的範圍和力量比前者要大百倍、千倍。在這樣一種“敵暗我明”的境況下,我們又怎麽可能打贏這場戰鬥呢。
 
好在時代浪潮席卷而來,“陰影中的私有製”也終將暴露其本來麵目,從而幫助我們更充分的認識它,進而有針對性的分析它,最後毫不留情的消滅它。
 
“陽光下的私有製”我們已經知道是怎麽一回事——“承認私人產權的經濟製度”,即,基於個人的私有製。
 
那麽,“陰影中的私有製”是什麽呢?
 
“陰影中的私有製”,是“承認私國、私族產權的經濟製度”——即,基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私有製。
 
當一萬人、百萬人、上億人組成一個個群體,擁有相同或相似的“群體意識、群體連接、群體利益”,把這些群體看作一個個“巨人”的話,那麽這些“巨人”也會有自己的私心。同時因為“巨人”代表的利益足夠大,他們的“私心”甚至會被世俗世界默認為是合理、合法、正義的——這種被默認為合理合法且正義的“巨人的私心”,正是我們所忽視的“陰影中的私有製”。
 
2、探索私有製本質
 
一個公司,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個的“小巨人”“中巨人”“大巨人”,每個“巨人”都有自己基於“群體人格”的基本利益,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生存與發展,也都會天然的維護“私有產權神聖不可侵犯”這一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無產階級專政、生產資料公有”,在一個國家範圍內,的確可以達到消滅“個人的私有製”這一目的,但人類社會不是單一的一個國家,而是由許多國家、民族、組織共同組成。國家作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巨人”,不管身體裏的血肉怎麽提煉(消滅“個人的私有製”),它的“巨人人格”始終存在,甚至在提煉後凝聚力得到加強,導致“巨人”的力量也變得更加強大,如果他要恃強作惡,那麽整個世界都會被他攪得不得安寧。
 
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的描述裏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將不再有國家”——國家不是“被廢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恩格斯1880年)。
 
真正的社會主義,是在“消滅私有製”之後才得以實現。消滅私有製——既要消滅個人的私有製,也要消滅“巨人”的私有製,隻有這樣,才能夠“解放全人類”。
 
曆史和現實的情況卻並非這樣,“無產階級專政”消滅了個人的私有製,但卻發展、壯大了“國家這個巨人”的私有製——消滅了一個小的私有製、卻壯大了一個大的私有製,消滅了“陽光下的私有製”、卻壯大了“陰影中的私有製”。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我們“消滅私有製”“解放全人類”的究極追求就始終隻會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
 
幸好,時代的浪潮拍下,讓藏匿在陰影中的對手也無所遁形。
 
隻要更充分了解了對手的底細,那麽總會有辦法的。
 
我們可以按照人群的數量,給“巨人”做一個簡單的分類:
小巨人:1人﹤小巨人≤1W人
中巨人:1W人﹤中巨人≤1000W人
大巨人:1000W人﹤大巨人≤1億人
超巨人:1億人﹤超巨人﹤所有人
 
形形色色的小巨人、中巨人、大巨人、超巨人共同組成這個現代社會,在現代社會裏已出現過的所有經濟政策、經濟行為、經濟模式、經濟製度,都服務於這四大巨人,從而使四大巨人不斷地重組、發展、壯大,“巨人的私有製”則越發牢不可破。
 
隻要這個“巨人”不能代表“所有人”,那麽,巨人存在一天,就意味著私有製也會存在一天,“解放全人類”就無從談起。
 
百度百科對“私有製”是這樣釋義的:
私有製,指相對於公有製的經濟製度。在這種製度下,生產資料進行個人或集體的排他性占有。
 
這個定義,其實已經很準確了,隻不過,通常的理解下,我們並沒有把“集體”提升到“國家、民族”這樣一個高度。
 
在這裏,可以給“私有製”一個更明確的定義——也可以說這就是私有製的本質:
一切不能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行為、經濟模式、經濟製度,都會在事實上產生、發展、壯大私有製。
 
在我們沒有找到“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製度”前,私有製就會始終存在,一直找不到就會一直存在——這,才是“曆史的終結”這一謬論讓許多人無從辯駁的根本緣由。
 
3、不可及的理想國
 
弄清楚了私有製的底細,我們再來看“全民基本收入”這個經濟行為設想。
 
“全民基本收入”裏的“全民”,有兩種理解:
一是,世界上所有人
二是,一個國家/地區/城市裏的所有人
 
如果是第一種理解,“世界上所有人”,那麽“全民基本收入”可以說不具備可行性,隻是一種空想。隻是空想的話,類似的空想還可以產生很多,“全民住房”“全民醫保”“全民養老”等等。而我們都知道,這樣的空想,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
 
如果是第二種理解,“一個國家/地區/城市裏的所有人”,假設在一個國家已經成功的實行了“全民基本收入”,並且效果也很好,這個國家的所有國民都很滿意,那麽就需要直麵這樣兩個問題:
第一,願不願意給其他國家的人也發錢;
第二,想不想錢發的再多一些。
 
以“人的利己性”來論,第一個問題,不願意的人還是會更多一些。
 
第二個問題,大部分人當然還是想發的錢越多越好。那麽作為這個國家所有人的“群體意識”代表,其政府為了維護、穩定、增強自身的執政正當性,也就自然而然會為了“發錢越多越好”這個目標去執行:
不講理的政府,就會恃強作惡,用自身的優勢去“搶”,軍事強就用軍事,金融強就用金融——大家都對他不滿,但也沒什麽辦法;
講理的政府,不會恃強作惡,但也會用自身的優勢去創造條件,製造業強就升級產業鏈,賺到更多錢——大家都覺得你厲害,也講理,但對這種局麵又很難感到滿意,甚至因嫉生恨,覺得無形中壓縮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因此,從對這兩個問題的推論中可以看到,“全民基本收入”和我們已知的其他所有經濟模式的探索一樣,也許能讓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變得富強、和諧、再次偉大,但它並不能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
 
甚至於,“全民基本收入”強烈依賴於國家從上到下的支持、投入、執行,它會大大加強“國家這個巨人”的權威,讓“巨人的私有製”越發理直氣壯,使巨人間的衝突加劇。在一個較小的空間(國家/民族)裏,也許它能帶來富足,但在一個較大的空間(整個人類社會)裏,它帶來的可能就是分裂。
 
“全民基本收入”並不是一個“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製度”,它在事實上隻會發展和壯大私有製。因此,它也就很難成為“共產主義萌芽”“通向新社會主義的跳板”。
 
4、唯一的一把鑰匙
 
私有製如此隱蔽、如此狡猾、如此強大,但它並非無懈可擊,隻要我們找到“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製度”,就能對它發出致命一擊。
 
“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製度”,在這裏分為兩個層麵:
一是理論層麵。在理論上,這個經濟製度的底層邏輯構建,必須要符合“使所有人受益”的基本條件;
二是現實層麵。在現實中,依托該理論而具體實行的措施,則可以分類別、分階段、分步驟的進行。
 
陳瑜教授在《消費資本論》中提到的“消費資本”,就是這樣一種“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製度”。
 
消費資本的定義:
消費資本認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同時也是投資行為,能夠參與市場經濟發展並發揮重要作用。消費者的貨款進入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領域轉化為資本,消費者則成為企業的消費資本股東,參與企業利潤和社會財富的分配。
 
“消費資本”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它是為了實現和提升消費者的利益而存在的。
 
在整個經濟活動過程中,無論是國家、公司、個人等、還是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中產階級等,有且隻有“消費者”是能夠代表“所有人”的。
 
使消費者都受益的經濟製度,可以說,就是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製度。
 
“消費資本”是我們通向新時代的唯一一把鑰匙——我也希望這個結論是錯的,至少我希望能發現其他更多的可以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經濟元素,多掌握幾把鑰匙在手裏,這樣更保險,但拔劍四顧,既能滿足“和經濟活動相關”又能滿足“代表所有人”這兩個必要條件的,確實隻有“消費者”這個元素。
 
然而,正如我在《淺談<消費資本論>對的道與錯的術》一文裏寫到的:
這樣一本“神書”,自出版到現在也有16年了,這麽多年過去,為什麽它並沒有成為一門“顯學”廣為人知,而且不僅沒有成為“顯學”,還被一些企業假借“消費資本”之名以行“傳銷”之實,以至於被誣蔑為“經濟邪教”?
以我個人的淺見,陳瑜教授所推崇的“消費資本”有道、術兩個層麵。在“道”的層麵,旗幟鮮明、立意高揚、終將成為趨勢;但在“術”的層麵,則有點敵我不明、棄長揚短、易為宵小所趁。
 
隨後,我在《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消費資本”的必然趨勢》一文裏,分享了我對於怎樣更好的實踐“消費資本”的思路——也就是優化過後的“消費資本的術”,即,社群製。
 
把“消費資本”“社群製”套用到上麵提到的兩個層麵:
理論層麵——消費資本的底層邏輯構建,符合“使所有人都受益”的基本條件;
現實層麵——依托於消費資本的社群製,是一種分類別、分階段、分步驟的實行方式,在達到“使所有人受益”的目的後,完成曆史使命,則融合為真正的“公有製”。
 
5、垂類經營的必然
 
私有製——社群製——公有製,是一個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製度演變過程。
 
什麽是社群製呢?
 
在《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消費資本”的必然趨勢》一文裏,是這樣解釋“社群製”的:
從不同人群來看,消費者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
35歲+群體有“保住工作”的需求,女性群體有“職場尊嚴、上升通道、產後工作、孩子教育”等需求,年輕人有“找工作、買新房”的需求,殘疾人有“希冀得到社會善待”的需求……不同人群的需求,不能放在同一個社群製企業裏去解決——至少,在“消費資本”發展的前期,暫時是沒法做到的。我家裏有老人,我希望我花在“消費資本”企業的錢聚集起來的資本,優先用在解決“養老”這個問題上;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希望她花在“消費資本”企業的錢聚集起來的資本,優先用到解決“女性在職場的上升通道、產後工作、孩子教育”問題上;他是一位盲人,他希望他花在“消費資本”企業的錢聚集起來的資本,優先用到解決“讓殘疾人的日常生活出行更便利”這個問題上……這時,就需要有老年人社群製企業、女性社群製企業、殘疾人社群製企業,分別容納各自的消費者群體,聚集各自的“消費資本”,優先解決各自群體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這裏,你會發現,“消費者”三個字被具象化了一些。具象成了老年人群體、中年人群體、女性群體、殘疾人群體等等,每一群人都對應著一個“社會群體”——作為一個整體關注著相同或相近的一個或多個問題,在“消費資本”的理論框架下,也就自發生長成為了“社群製企業”。社群製企業,企業的歸屬權,屬於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它將為這個社會群體的整體利益而服務。
 
社群製是私有製和公有製之間的一個過渡經濟製度,可能它隻需要20-50年時間,就能在完成“為不同社會人群的利益而服務”的曆史使命之後走向融合,成為真正的公有製。
 
公有製就像是一個全品類商品都在賣的電商平台,每個人都希望在這個平台裏完美的解決教育、住房、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但實際上要一蹴而就的實現起來很難,因此,隻能像一個創業公司在起步時一樣,先做一個比較垂類的平台,隻賣3C電器、隻賣圖書、隻賣衣服,等發展壯大了,再做其他品類,最後成為一個全品類的平台。
 
社群製就是公有製的一個基於“垂類經營”的解決方案、過渡方案——這是前麵說“私有製——社群製——公有製”是一個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製度演變過程的根本原因。
 
6、它就一定要實現
 
未來值得我們期待,隻要找到正確的方向,隻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觸摸到新時代。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所有跟帖: 

真不容易,作者炮製出這散發惡臭,找遍借口不給老百姓發錢的理論。 -sgbigsell- 給 sgbigsell 發送悄悄話 sgbigsel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6/2024 postreply 04:05: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