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外交發言,不宜過分強調“自豪感”

來源: 三河匹夫 2024-05-14 15:09: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991 bytes)

外交發言,不宜過分強調“自豪感”

2024-05-13 22:03:18 來源: 一枚小吏 湖南  舉報
 
 
近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駁斥了賴清德有關言論,不同於以往的發言,這次風格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首先是被駁斥的言論,其內容被完完整整的公布了出來,賴清德說的原話是“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也是台灣有事”。

其次是外交部的發言,其內容中鏗鏘有力,也沒有出現看不懂的詞匯。

簡單的說就是,問題很清楚,答案也很清楚。

很多人沒注意到這種變化,以為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實際上這種變化相當難能可貴。

因為在此之前,很多外交發言實際上都沒有清晰明了,尤其是與美國相關的提問。

有時候,問題是不清楚的,比如拜登的一些言論,外交發言隻是對其言論進行了強力的駁斥,但卻並沒有公開拜登到底說了什麽,以至於無數網友發出疑惑,我們反對他的話,卻他連說了什麽都不知道。

這種屬於隻給答案不給問題。

也有的時候,問題雖然很明確,比如布林肯說,“美方反對中國通過經貿關係支持俄羅斯的國防企業和工業”,外交發言稱美方是給中方甩鍋,但甩鍋屬於網絡用語,用在外交場合,顯得不正式也不規範。

 

這種就屬於隻給問題不給答案。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影響都是讓人看不懂新聞,往往是隻能感受到發言人義正詞辭的態度,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官方的真實做法到底是如何?

一無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當現場記者提問時,“我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經常出現,有時候甚至連續多次出現,外交發言連態度都沒有。
 

至於態度,其實每次發言的態度都是差不多的,針對任何問題都可以用相同的態度,就好比是應試作文中的萬能模板一樣,態度確實是清晰明了,實際情況卻無可奉告。

正因如此,問題和答案都清清楚楚的外交發言,才是真正令人喜聞樂見的,中國人聽懂了,外國人也明白了。
 

但也不必過於樂觀,前文提到的外交發言,盡管看起來振奮人心,但其中還有一些信息值得關注。

駁斥賴清德的言論發生在5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許多媒體轉載該新聞時,開頭習慣用“有記者提問”,而且文中也沒有說清楚是哪個國家哪個報社的記者。

這就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大多數沒有看過原版記者會的人,都會以為“有記者提問”是外國的記者在提問,因為隻有外國媒體才會對賴清德的言論如此感興趣,以至於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

但是,在查閱了外交部發言人表態的記錄後,卻發現提出該問題的記者來自《中國日報》,該報是中國國家英文日報,創刊於1981年,屬於血統純正的官媒。


 

整件事的原由應該是這樣的——

中國的媒體向外交部就賴清德言論提問,外交部有理有據的進行了大快人心的強力駁斥,後引來其它官媒紛紛轉載。
 

值得注意的是,在轉載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的《中國日報》記者在轉載中卻沒有被提及,而是被“有記者提問”代替,類似提問的報道,概莫如是。

這樣做妥當嗎?

當然不妥。

因為網友們看到“有記者提問”時,會自然而然的以為是外國記者在提問,外交發言針對的是“多管閑事”的外國人,所以才會覺得揚我國威,振奮人心。

事實上,提問的是官媒的中國記者,那內涵和用意就完全不同了。

這其實就是中國發言人在“吼”中國記者,歸根結底隻是在跟自己人表明立場和態度,與揚我國威關係不大,和國際影響力也沒有關係。

 

該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比如5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布林肯說“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依靠的不是‘比較優勢’,而是‘不公平優勢’”。

發言人的回答中出現了“搞‘脫鉤斷鏈’,建‘小院高牆’”等表述,和甩鍋等網絡用語類似,這些表述中國人可以一目了然的明白其中的含義,但外國人卻要有極深的中文造詣才有可能聽得懂。

如果外國記者提的問,那他也許連怎麽翻譯都無從下筆,這些話對他來說太深奧了。

但大家完全不必擔心外國記者的中文水平,因為提問的記者根本不是外國人,他來自《環球時報》,是的,這也是個自己人,肯定能聽懂,情況和《中國日報》一致,都是官媒。

有人覺得沒有必要關心提出問題的人是誰,隻要把問題提出來就行了。

也有人覺得外交發言不用擔心外國人聽不懂,他們不懂就要自己去學,中國人能聽懂就行了。

此類想法是錯的。

請注意,這是外交場合,主要的作用是對外而不是對內。

如果都是我們自己的媒體提問,這不就變成了自娛自樂,自問自答了嗎?能有什麽外交效力?

而且,針對外國某些政客的評論,更重要的是讓外國人聽懂,比如布林肯,說他甩鍋,我們看了是覺得振奮,可布林肯他聽都聽不懂,連翻譯都不會翻,還可能曲解本意,又有什麽作用呢?
 

就算是單純的表明態度,也應該是向外國人表明,而不是和自己人的強調。

值得一提的是,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媒體很多,提問記者中,中國記者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他們的提問每次都能得到振奮人心的回答,從未得到“我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的待遇。

外國記者呢?

他們不僅提問的機會少,而且經常得到“我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的答案。

該做法確實是優待了中國人,很多網友還為興奮的點讚支持,但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自己人優待自己人,真的能讓人感到自豪嗎?

如果我們的自豪需要以此來營造和培養,那產生這種自豪感的根源就隻能是,思想上的愚昧和骨子裏的自卑。

所有跟帖: 

外交部隻對包子負責。這是根源。其他都不在乎。 -sgbigsell- 給 sgbigsell 發送悄悄話 sgbigsel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4/2024 postreply 17:37: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