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和俄羅斯會怎樣打一場現代戰爭
俄烏戰爭已持續了兩年之久,至今仍然處於糾纏之際難分勝負。關鍵是雙方(北約和俄羅斯)都下定了你死我活的決心,似乎不把對方滅了誓不罷休的的意思,所以北約出兵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馬克龍說的出兵的確是如他所說的,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深思熟路。要打下去,不出兵是沒戲了,他隻是說出了北約眾多成員隻敢想而不敢說出口的結論。到了那時候,雙方能夠做些什麽,或者要做什麽都決定了世界的未來。
普京已經多次開口,如果北約出兵,俄羅斯將會以核武相見。與此同時,北約肯定早已摩拳擦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手持大棒相見。關鍵是北約第一棒會怎樣和該怎樣出手。或者說,是先派出地麵部隊還是先直接開炸。
按照“美蘇限製戰略核武器條約”規定,美俄兩國均部署了1600個核彈頭。對美國而言,這基本就夠了。對方隻有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城市,人口都不是很多。隻要炸掉了西伯利亞鐵路,俄羅斯也就等於在亞洲的一半就沒有了。俄羅斯有15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即便加上軍事和軍工基地,1600個應該是綽綽有餘。當然,反過來就不同了。北約有32個成員國,橫跨大西洋兩岸。還可能得加上亞洲的日本和韓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以色列。籠籠總總將近40個國家。再加上許多城市都有反導彈武器。可能需要多得多的核彈。不過看起來1600棵核彈應該也可以了,不夠的話,還可以加上儲備的核彈,應該也不是個大問題。如果北約先手,那最初發射的應該是英法兩國,或者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基地(4個基地,平均每個基地約100個核彈)。從英國或者法國到莫斯科大約200到300秒,反過來也說明俄羅斯發射的導彈鋪蓋整個歐洲也就是幾百秒俄時間。所以俄羅斯自稱能在半小時毀滅歐洲。美國和歐洲隔了個大西洋,遠了點,但就是俄羅斯與美國的洲際導彈也隻要20到60分鍾左右。反正在一個整天之內,雙方都可以傾囊而出。在初始,雙方可能盡量避免攻擊交界之處。譬如波羅的海三國,芬蘭,波蘭,聖彼得堡,加裏寧格勒等,防止汙染擴散的自己地盤。不過過了段時間也就無所謂了,大家也沒剩下多少淨土。該打那就那,根本就顧不少這麽多了。既然大家都費了洪荒之力造了許多的核彈放在那裏,不用真是可惜了。
如果直截了當開始就是核戰,首發者可以提前準備。這樣政府的重要人物,第一輪打擊後活下來的可能性大多了。而另一方肯定吃了大虧。不過大家都做好了計劃,應該還有二次打擊反擊能力,接下來雙方就要互扇,幾十個回合下來,最終的結果都差不多。估計3-4小時美歐都將化為灰燼,剩下來的人也將大口大口吸進放射性氣體,能喘多久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北約如果決定走穩紮路線,派遣地麵部隊進入烏克蘭,譬如趁勢把這次正在進行的“堅定捍衛者2024軍演”擴大到烏克蘭。當然可以振奮整個烏克蘭士氣,有機會扭轉當前的戰局趨勢。可是按普京的說法這時已經正式觸動了底線,因此北約就得擔憂俄羅斯會否出動核武器。按理來說,如果俄羅斯地麵部隊吃了大虧,那出動核武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北約可以用溫水煮青蛙的手段,逐步增加支持,盡量避免激起俄羅斯升級戰爭。然後設法把普京趕下台。或者也有可能普京認慫服輸。對北約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對整個世界而言,這也是最好的結果。全世界的人民又可以滿懷喜悅的看到紅太陽的高高升起。但如果這些沒能發生呢?這就又有回到了前麵所說的,重歸核大戰。轟隆轟隆,結果也不必多說了。
但願這些隻是我自己的瞎猜度。更可能的是俄烏之戰還是和過去兩年一樣,或者像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法前線的陣地戰一樣,雙方深挖壕溝對壘。今天俄方殺死了幾個烏方人,第二天烏方又奪回幾個村子。就這樣繼續下去幾年,盡管雙方都不斷宣稱了勝利,但實際上地圖上都隻有微小的變化,俄羅斯和烏克蘭,早年的兩兄弟,這樣泡著磨著,看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