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在台灣危機中的作用

來源: 唵啊吽 2024-02-21 12:14: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525 bytes)

格雷戈裏·韋弗

 
 

執行摘要

由於中國的核軍備和常規軍備建設以及與中國和俄羅斯同時發生兩場衝突的威脅,台灣問題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這將嚴重影響美國及其盟國常規部隊在兩個戰區獲勝的能力。核武器將為台灣衝突蒙上長長的陰影,並可能在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懾和作戰戰略及行動中發揮多重作用。台灣問題的衝突有許多因素會影響這些角色。這些屬性使有限核升級的可能性成為現實,並使不受控製的核升級成為可能。

為了防止戰爭和戰爭升級,美國決策者和軍事規劃者必須認真對待核武器在台灣衝突中的作用。美國應向中國傳達四項有針對性的威懾信息,並向其盟友和夥伴保證美國能夠阻止中國使用核武器。美國應重新評估應對台灣衝突的戰區核能力需求,並仔細分析必要時以有限核打擊擊敗中國對台灣兩棲入侵的選擇。最後,美國必須可靠地應對中國和俄羅斯在互為核對手的環境中進行合作或機會主義侵略的可能性。這需要確定美國應對兩國威脅的戰略,優化美國和盟國的常規力量來應對這一威脅,並在必要時重塑美國的核能力。美國現在需要知道它是否需要一支更大的核力量,或者不同的核力量,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因為改變當前的現代化計劃需要立即采取行動,及時應對威脅。

 

背景

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政治軍事競爭持續加劇。美國國防部(DOD)將中國描述為“快速威脅”,並優先考慮常規力量現代化,旨在對抗中國快速、持續的非核軍事建設。1

盡管中國尋求增強其全球影響力,而美中衝突可能會因一係列問題而爆發,但這兩個核武器大國之間最有可能爆發武裝衝突的導火索是台灣。中國堅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保留在必要時使用武力奪取台灣控製權的權利。美國同意“一個中國”,但反對中國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地位問題。對於如果中國進攻台灣是否會進行幹預以保衛台灣,美國的政策仍然含糊不清。但中國成功入侵台灣將從根本上削弱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地位,因為它會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造成嚴重的經濟混亂(例如半導體行業),並引發人們對其能力和意願的質疑。美國捍衛其利益及其盟友的利益。

這種政治軍事現狀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部分原因是如果美國(如果是其盟友的話,可能還有一些)進行軍事幹預,中國不具備奪取台灣的軍事能力。然而,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在 2023 年 2 月的電視采訪中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已指示中國軍隊做好2027 年入侵台灣的準備(強調為後加)。2除了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持續常規力量現代化和擴張之外,中國還正在進行自冷戰以來任何國家都追求的最大規模的核力量建設。國防部 2021 年向國會提交的關於中國軍力的報告估計,到 2027 年,中國可能會部署多達 700 枚核彈頭,而中國領導層打算到 2030 年擁有至少 1000 枚核彈頭。3 2022 年版報告增加了對中國核彈頭數量的評估。目前的彈頭總數大約增加了一倍,超過 400 個,如果中國繼續推進核現代化步伐,到 2035 年可能會部署 1500 個彈頭。”4目前美國核現代化計劃預計在此期間美國核力量不會顯著增加但關於在核時代首次麵對兩個核對手是否需要增加美國核力量和/或改變其構成的爭論已經開始。

與台灣武裝衝突相關的常規力量和核力量的軍事平衡的持續變化可以說使得中國更有可能決定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這對美國和中國來說都是一個問題。

 

問題

中國對台灣日益增加的威脅給美國和中國帶來的問題是,雙方可能會與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爆發高強度的常規戰爭,雙方都認為這場戰爭的風險非常高。即使仍然是非核衝突,這樣的衝突也會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但美中圍繞台灣的戰爭也帶來了核武器使用升級的威脅,如果戰爭繼續有限,這將大大增加成本,如果戰爭不限製,就會對兩國構成潛在的生存威脅。

台灣戰爭給華盛頓和北京帶來了多層次的威懾和作戰問題。

威懾中國對台灣的常規侵略需要的不僅僅是常規威懾。它還需要對中國有限的核升級進行戰內威懾,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首先使用核武器來對抗中國的常規優勢。

中國對美國幹預台灣衝突的威懾還需要的不僅僅是常規威懾。它包括讓華盛頓相信衝突可能升級到超出美國在台灣利益重要性的暴力程度,從而從一開始就阻止華盛頓進行幹預。它還需要在戰內對美國核升級進行威懾,以擊敗入侵。

 
2017 年展示的 DF-31 導彈。中國的快速核建設已涵蓋其新生核三位一體的所有三個支柱,其中包括 DF-31 等陸地機動導彈。資料來源:維基媒體/Tyg728
 

雙方還必須解決核威懾失敗對戰爭的影響。

鑒於雙方核力量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台灣衝突的結果,美國決策者、戰略家和軍事規劃者必須考慮到這些核力量的相互作用將對美國防止戰爭和戰爭的努力產生影響。戰爭升級,並確保取得有利於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結果。

在分析核武器在中國和美國在台灣危機或衝突中的戰略和行動中的作用之前,重要的是通過概述入侵台灣情景的主要特征來提供背景。

 

入侵台灣情景的主要特征

本分析重點關注 2027 年左右相對近期的台灣入侵情景。5選擇該情景作為基準是因為,雖然中國可以選擇暴力程度較低的手段來迫使台灣投降(封鎖、空中/導彈打擊行動、等),入侵情景將導致最大規模的常規衝突,給雙方帶來最大的風險,從而引發最大的核升級潛力。這一情景也符合習近平主席向軍隊發出的指示,即準備在 2027 年入侵台灣。

這種情況有八個關鍵特征會影響雙方核力量在危機和衝突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1. 入侵台灣將是史無前例的: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之間將發生高強度的武裝衝突。雙方領導人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核威懾挑戰。
  2. 對於這種衝突的結果,雙方的利害關係都非常大。中國的失敗可能對中國共產黨(CCP)構成生存的內部政治威脅,並導致台灣獨立。美國及其盟國的失敗可能會削弱美國在亞洲和歐洲領導的聯盟,並從根本上削弱美國及其盟國在亞洲的戰略地位。中國對台灣的占領將使該島從對中國軍事行動的地理限製轉變為進一步投射力量的平台。台灣經濟能力的納入將進一步增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力量。
  3. 雙方都會在戰前和戰內試圖威懾對方。如果中國在衝突中失敗,美國將首先尋求阻止入侵,然後阻止中國的核升級。中國將首先尋求阻止美國及其盟國幹預衝突,然後如果中國獲勝,則阻止美國的核升級。
  4. 這場衝突的規模和強度將嚴重考驗中國和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夥伴的常規力量,甚至可能達到崩潰的邊緣。這種規模和強度意味著任何一方都可能考慮有限使用核武器來確保勝利或防止失敗。
  5. 雙方都有除了使用核武器之外的升級選擇,這可能會給對方帶來決定性的戰略層麵的困境。中國擁有可能削弱美國力量投射的太空和網絡選擇。中國的領導層還可能促使俄羅斯(或朝鮮)發動機會主義或協同侵略,強調美軍有能力同時對抗擁有核武器的對手的兩場重大衝突。中國對台灣的入侵可能是這些衝突中的第一個或第二個(即,台灣入侵本身可能采取機會主義侵略的形式)。這些情況對美國的戰略和力量構成了截然不同的挑戰。美國及其盟國擁有空間和網絡選項來削弱中國的常規行動,還可以選擇在中國海軍和空軍的控製範圍之外封鎖往返中國的航運。這些非核升級選項增加了核升級的可能性。
  6. 如果中國最初奪取台灣的努力失敗但又拒絕結束衝突,衝突可能會變得曠日持久。如果任何一方認為持久戰爭不符合其利益,則持久衝突的前景可能會促使任何一方考慮核升級,以使衝突達到有利或可接受的結果。
  7. 到2027年,中國的核力量可能會增加到大約700枚已部署的彈頭,其中大多數能夠覆蓋美國本土,使其對美國本土進行更安全的第二次打擊,並提供重要的新戰區核打擊選擇。雖然到 2027 年還不是定量的“同等”,但這種規模的核力量所構成的威脅比美國一兩年前麵臨的威脅要大得多。
  8. 最後,也許入侵台灣情景中最具決定性的作戰特征是,它要求中國軍隊跨越 80-125 海裏的海洋,對一個擁有 2,350 萬人口(約 17 萬活躍人口)的島嶼進行兩棲和空降攻擊。 - 執勤軍人和近160萬預備役軍人。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前景,尤其是麵對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幹預。美國現行的兩棲作戰聯合條令規定:“攻擊是最困難的兩棲作戰類型,由於其複雜性,也是所有軍事行動中最困難的行動之一”(強調是後加的)。6同樣,2022 年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大規模兩棲入侵是最複雜、最困難的軍事行動之一,需要空中和海上優勢、陸上補給的快速積累和維持以及不間斷的支持。” 7

2027 年左右入侵台灣情景的這些關鍵特征既影響著核力量在中美戰略和行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影響著高度自信地履行這些角色所需的核力量的性質。

 
2023 年夏天,一艘中國驅逐艦穿過一艘穿越台灣海峽的美國和加拿大軍艦的航線。資料來源:美國海軍
 

核武器在中國戰略和行動中的作用

在入侵台灣的情況下,中國的核力量可能同時發揮威懾和作戰作用。其中隻有部分作用符合中國宣布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中國核力量的威懾作用

中國核力量在台灣衝突中的潛在威懾作用包括:

  1. 阻止美國和/或其盟友和夥伴幹預衝突。
  2. 通過切實威懾美國對中國大陸使用核武來防止美國的核脅迫。
  3. 阻止美國使用有限核武器來挫敗中國對台灣的入侵。
 

阻止美國及其盟國的幹預

 

長期以來,如果美國決定幹預台灣衝突,中國的核力量就會給美國帶來不受控製的核升級的可能性。據報道,1996年,一名中國將軍向一位來訪的美國官員發出了幾乎不加掩飾的核威脅,當時他聲稱美國不會幹預,因為美國人民更關心洛杉磯而不是台北。8然而,中國並未明確威脅,如果美國進行軍事幹預,就會導致核升級。

然而現在,在看到俄羅斯明確的核威脅可以說成功地阻止了北約對烏克蘭的直接軍事幹預並限製了所提供的軍事援助的水平後,中國領導人可能會得出結論,其核武庫可以對中國對台灣起到同樣的作用。在台灣危機中,中國可能會發出新的隱蔽的核升級威脅,宣布改變其“不首先使用”政策,或者發出更明確的威脅,並公開增強其核力量準備以強化這一信息。

無論如何,美國領導人在決定是否幹預台灣衝突時當然會考慮核升級的可能性。擁有核武器的大國之間的任何衝突都可能升級為災難性的大規模國土交換,這可能對雙方構成生存威脅,盡管不受控製的升級絕不是自動發生的,甚至不可能發生。但是,由於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國幹預的成功威懾可能對決定入侵台灣的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中國可能會采取行動,使這種失控的升級看起來或實際上更有可能出現。中國也可能選擇強調核升級對美國盟友的風險大於對美國本身的風險。駐東亞的美軍嚴重依賴日本和韓國的基地和軍事支持,東京和首爾做出的不幹預決定也可能具有決定性作用。日本和韓國都沒有自己的核武器。後一種行動方針使得美國對其亞洲盟友的延伸威懾承諾必須被視為可信,或許在東京、首爾和堪培拉比在北京更是如此。

 
長白山號(989)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071型兩棲運輸船塢艦。像 071 型這樣的兩棲艦艇對於中國可能入侵台灣至關重要。資料來源:維基媒體/keesorn
 

防止美國核脅迫

 

中國獲取核武器的最初動機之一是防止美國在危機或衝突中麵對核威脅時迫使中國投降。9這一目標仍然是當今中國核戰略的核心。

中國領導人若要下令入侵台灣,就必須有信心能夠抵禦美國潛在的脅迫性核威脅。這種信心源於兩件事的可信威懾。首先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目標大規模使用核武器。第二是對美國核升級的威懾足以讓中國避免失去托馬斯·謝林所說的“冒險競爭”,其中可能包括一次或多次有限的核交流。10

美國分析人士不知道中國實現這些威懾目標的武力需求是什麽。分析人士也不知道習近平向解放軍發出的準備在 2027 年入侵台灣的指示是否包括獲得足夠的核力量以滿懷信心地實現這些威懾目標。因此,分析人士無法確定中國在 2027 年擁有大約 700 枚彈頭的武庫時會有多少信心。但考慮到中國預計到 2035 年部署至少 1500 枚彈頭,中國領導層可能尚未對 2027 年充滿信心,但可能會比現在更有信心。

美國分析人士也不知道中國的核力量建設是否是由於中國對其傳統核戰略要求的看法發生了變化,或者是否是由中國核戰略的變化所驅動。後者可能在台灣衝突的背景下產生可怕的後果。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正在建設的規模更大的核武庫將包括越來越多的戰區射程係統,其中包括具有足夠精度以有效軍事使用低當量核武器的係統。戰區核能力在質量和數量上的提高將促成戰略的改變,這種改變包括中國可以選擇可靠地與目前缺乏廣泛戰區核選擇的對手(美國)進行冒險競爭,中國領導人認為他們對結果的利益可能低於他們自己。

 
一架 F-15C 鷹從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美國空軍照片由空軍一等兵 Matthew Seefeldt 拍攝。
 

阻止美國有限使用核武器來挫敗中國對台灣的入侵

 

中國領導人若要下令入侵台灣,就必須有信心能夠阻止美國使用核武器摧毀入侵台灣的中國常規部隊,特別是中國的兩棲登陸艦隊。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 2022 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到 2018 年底,中國開始擔心美國將對其入侵台灣的艦隊使用低當量武器,官方媒體的相關評論呼籲建立相應的反應能力。” 11中國人對這一潛在威脅的擔憂是正確的。兩棲登陸行動幾乎特別容易受到核攻擊。

與防止美國核脅迫的情況一樣,中國應對這一威脅的對策似乎是部署一係列新的軍事有效的戰區核反應能力,並以高度生存的戰略核威懾力量為後盾,這些能力共同使中國能夠堅持有限的戰區核威懾。戰爭。然而,正如本文後麵所述,台灣衝突的獨特性意味著中國對這一威脅的威懾並不容易滿懷信心地實現。

 

中國核力量的作戰作用

中國核力量在台灣衝突中的潛在作戰作用包括:

  1. 有限的首先使用核武器以迫使按照中國的條件終止戰爭。
  2. 在美國首次使用核武器後,有限的核使用以恢複威懾力。
  3. 有限的核使用摧毀美國和/或盟國的關鍵軍事能力,以決定性地改變軍事平衡(通過第一次或第二次使用)。
 

有限的首先使用核武器以迫使按照中國的條件終止戰爭

 

中國核力量的這一角色本質上反映了俄羅斯戰略和學說的一個要素:通過迫使對手按照自己的條件或至少按照自己可以接受的條件終止衝突,啟動有限的核使用以避免失敗。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有效戰區核能力,以高生存力的戰略核威懾力量為後盾,使其能夠發揮這一作用。在一種潛在的情況下,中國領導層最有可能考慮這一點:如果中國的常規入侵即將失敗,而中國領導層認為曠日持久的衝突絕對不符合其利益。如果中國領導層認為存在著有利於中國的明顯不對稱利益,那麽這一行動方針就會更加可信,從而更有可能實現。

然而,台灣入侵的情景與俄羅斯戰略和學說旨在解決的俄羅斯-北約情景有很大不同。俄羅斯的做法被製定為補償相對於北約的常規劣勢的一種手段,並作為防止俄羅斯常規侵略失敗的保險。它的目的是防止被北約的壓倒性反攻擊敗,這種反攻威脅到“俄羅斯國家的生存”。12

在俄羅斯與北約的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國或許能夠通過將戰爭目標限製在解放北約領土上來避免俄羅斯核升級的進一步升級。在台灣問題上,如果中國必須“獲勝”(即強行將台灣並入中國)以避免給中共統治帶來災難性的國內後果,那麽這種脅迫策略具有截然不同的含義。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將不得不接受中國對台灣的占領,以滿足中國的脅迫性要求。與在俄羅斯-北約案中簡單地接受戰前現狀相反,美國及其在台灣案中的盟友和夥伴將不得不投降,盡管他們正處於贏得或已經贏得常規戰爭的邊緣。這是一個更高的標準。

 

美國首次使用核武器後為恢複威懾而做出的有限核反應

 

考慮到美國有可能首先有限地使用核武器,或者是為了回應中國有限地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自然會看到其核力量在恢複威懾力以防止局勢失控升級方麵發揮作用。這一作用似乎符合中國“以戰止戰”的抑戰理念。13

試圖以這種方式恢複威懾需要核反應,讓對手相信自己已經嚴重誤判,並且進一步使用核可能會帶來更災難性的誤判。因此,響應所造成的成本必須大大超過對手預期的成本。當然,這種回應可能不是針鋒相對、相稱的回應,也可能麵臨對手進一步反升級的風險。

如果美國發起核使用,表明中國願意反擊升級可能是中國阻止美國進一步使用核的重要途徑。然而,在首次打擊摧毀中國在台灣附近的兩棲部隊後恢複美國的核威懾,無助於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將台灣重新並入中國的嚐試失敗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能不會選擇使用核武器來恢複威懾力。

 

有限的核使用改變軍事平衡

 

中國可能會看到其核力量的作用,要麽通過首先使用核力量在台灣衝突中獲得決定性的軍事優勢,要麽在美國首先使用核力量後恢複決定性的軍事優勢。美國及其盟國常規部隊的部署方式很可能使其容易受到有限的核打擊,因為它們依賴相對較少的關鍵基地來有效運作(例如衝繩、關島、橫須賀和美國航空母艦) 。美國正在積極尋求通過對現有基地的主動和被動導彈防禦以及作戰和後勤分散來減少這種脆弱性,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努力到 2027 年將取得多大成果。

考慮到 2027 年預期的核平衡以及中國兩棲部隊在應對核打擊方麵的脆弱性,中國首次用於此目的似乎不太可能。如上所述,摧毀解放軍兩棲部隊將使追求“軍事優勢”變得有些無意義,因為隻要中國的剩餘部隊尚未占領幾個主要港口和機場,就無法占領台灣。

 
在一次導彈測試中,一枚三叉戟 II D-5 彈道導彈從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肯塔基號(SSBN 737) 發射。2020年2月,美國國防部確認已將少量低當量彈頭部署到潛射彈道導彈上。資料來源:美國海軍。
 

再次使用以獲得決定性的軍事優勢也存在問題。再次強調,如果美國在登陸行動中有效地對中國兩棲部隊使用核武器,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國關鍵目標的核反應將不會恢複中國成功占領台灣的優勢,因為解放軍入侵部隊無法多年來很容易重組。

然而,如果中國領導層選擇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來應對美國的首次使用,那麽中國對關鍵基地的核打擊可能會嚴重損害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能力,從而改變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的軍事平衡。

 

中國角色總結

 

為了成功入侵台灣,中國必須用其核力量實現以下目標之一:14

  1. 首先阻止美國及其盟國幹預衝突,或者;
  2. 防止美國在衝突期間進行核脅迫並阻止美國對中國兩棲部隊進行核打擊,或者;
  3. 防止美國的核脅迫並通過核使用迫使美國及其盟國投降。

這樣看來,中國認為其核力量太小且能力太有限,無法確保其能夠成功滿足其中一項要求,也就不足為奇了。

 

核武器在美國戰略和行動中的作用

2022 年國防部核態勢評估報告指出,美國核力量“支撐我們所有的國防優先事項,包括保衛美國本土、阻止針對美國、我們的盟國和夥伴的戰略攻擊,以及阻止以中國和俄羅斯為重點的地區侵略” ”。15該聲明強調了中國和美國核力量在台灣入侵情景中的作用之間的兩個重要區別:

  1. 美國軍隊還發揮著向美國盟友和夥伴擴展核威懾的額外作用。
  2. 美軍必須同時阻止中國和俄羅斯的地區侵略(所謂的機會主義或合作侵略)。
 

美國核力量的威懾作用

美國核力量在台灣危機或衝突中的威懾作用可能包括:

  1. 即使美國已經卷入俄羅斯與北約在歐洲的衝突,也要阻止中國入侵台灣。
  2. 阻止中國使用核武器。
    A。有限的核利用
    B. 對美國的大規模襲擊
  3. 阻止中國的非核戰略攻擊。
  4. 在美國與中國發生台灣衝突時阻止俄羅斯對北約的侵略。
 

阻止中國入侵台灣

 

美國核力量通過兩個關鍵方式有助於威懾中國入侵台灣。

《2022 年核態勢評估報告》恰當地描述了第一種方式:


如果我們對阻止事態升級沒有信心,我們的領導人就更難做出投射常規軍事力量以保護重要國家安全利益的決定——而且如果做出這一決定,這樣做也會更加危險。16

因此,通過可靠地阻止中國核升級,美國核力量也有助於阻止中國對台灣的常規侵略,因為這使得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更有可能卷入衝突。如果美國及其盟國立即幹預,中國成功入侵的可能性就會急劇下降。如果美國核力量的威懾作用使中國領導人相信,通過核升級來迫使美國及其盟國投降並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假設常規戰爭對中國不利),那麽中國領導人就不太可能決定發動一場核戰爭。台灣衝突。

美國核力量有助於阻止中國入侵台灣的第二種方式是,即使中國取得了地區常規優勢,或者美國已經全麵參與了軍事行動,也為美國提供了擊敗中國入侵的可靠軍事選擇。歐洲與俄羅斯的重大衝突。雖然這一選擇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但最有效且衝突升級可能性最小的一種選擇是在中國兩棲部隊準備在台灣海岸附近卸貨時對其進行核打擊。雖然美國執行這一選項將麵臨重大升級風險,但中國在戰區針對美國及其盟軍的反升級不會讓中國奪取台灣(同樣,隻要他們沒有成功奪取並維持控製權)主要港口和機場)。中國的這種核反應也將麵臨美國反升級的風險,可能針對中國大陸的目標。

 
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一名飛行員離開 B-52 平流層堡壘,該基地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少數幾個基地之一,對於發動保衛台灣的戰爭至關重要。資料來源:美國空軍/參謀軍士。雅各布·貝利
 

顯然,美國首選的威懾或擊敗中國入侵台灣的手段是通過決定性的常規軍事行動,如果美國打算在台灣遭到攻擊時進行幹預,那麽美國應該確保能夠這樣做。然而,如果美國已經全麵卷入歐洲的大規模常規衝突,美國常規部隊是否有能力有效擊敗中國的入侵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如果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不願意或無法部署能夠同時擊敗俄羅斯和中國的常規部隊,那麽合乎邏輯的選擇就是在美國發現自己可能麵臨威脅的戰區增加對核武器的依賴。決定性的傳統劣勢。2022 年核態勢評估暗示了這一選項,它指出:


在與競爭對手發生潛在衝突時,美國需要能夠阻止另一個競爭對手的機會主義侵略。我們將部分依靠核武器來幫助減輕這種風險,因為我們認識到與兩個核武器國家幾乎同時發生衝突將構成一種極端情況。17 號

然而,隻有當美國核力量提供可行的軍事選擇時,增加對核武器的依賴來彌補常規劣勢才是可信的。由於兩棲登陸行動對核打擊的獨特脆弱性,以及此類打擊不會對台灣或中國大陸造成重大附帶損害,因此在亞洲實現這一目標可能比在歐洲更容易。

 

阻止中國使用核武器

 

阻止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大規模核攻擊顯然是美國核力量在台灣衝突中的首要任務。幸運的是,到2027年左右,此類攻擊的威懾力仍將極其強大。中國戰略力量將能夠在全麵攻擊中對美國造成災難性損害,但無法顯著降低美國的破壞能力中方回應。中國“先做大”的決定無異於自殺,這種決定極其不理性。中國領導層也並非自殺式的非理性。

阻止中國旨在改變軍事平衡的有限核使用對於美國及其盟國的常規成功至關重要,因為這些部隊很容易受到這種有限的打擊。然而,美國對中國兩棲登陸行動進行報複性反應的威脅將對此類打擊形成不對稱的強大威懾,因為用核武器摧毀中國軍隊就不需要美國及其盟國大規模常規部隊這樣做。

但請注意,這種威懾作用有一個時間方麵的影響。當兩棲部隊在海上卸載部隊和後勤支援時,其脆弱性最大。在通過台灣海峽期間,兩棲部隊將是一個移動目標,並且可能廣泛分散,使得有效的核瞄準變得更加困難。一旦登陸並離開海灘,登陸部隊的脆弱性就會降低,對台灣的潛在附帶損害就會增加。

如果中國的常規力量失敗,阻止中國有限地使用核武器來迫使其投降,需要向中國領導層明確傳達這樣的信息:美國對衝突結果的利害關係重大,而中國使用核武器將大大增加這種利害關係。如果美國屈服於中國有限的核使用,美國的整個全球安全架構(基於擴展核威懾)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崩潰。

 

阻止中國的非核戰略攻擊

 

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國本土關鍵基礎設施和太空賦能能力(包括核指揮、控製、通信和導彈預警能力)的戰略攻擊有可能改變入侵情景中的軍事平衡,或許是決定性的。再次,如果此類戰略攻擊有必要的話,使用核武器擊敗中國入侵的可信威脅可能會首先阻止中國發動此類攻擊。

 

在美國與中國發生台灣衝突時阻止俄羅斯對北約的侵略

 

如果到 2027 年,美國及其盟國沒有足夠的常規力量來對抗兩個核武大國的同時衝突,那麽美國將不得不考慮如何阻止俄羅斯在歐洲的侵略(如果它已經全麵介入)在台灣衝突中。

在“第二戰區”增加對美國核力量的依賴是解決這一困境的合理方案,但前提是美國部署的核力量具備使這一戰略可信所需的能力。從理論上講,這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發揮作用(即對抗俄羅斯或中國作為第二個侵略者)。但美國在台灣情況下首次使用核武器來對抗中國常規優勢的可信威脅比針對俄羅斯更容易實現,原因有二:

  1. 中國針對台灣的兩棲登陸行動特別容易受到核打擊的影響,而核打擊隻會對中國大陸或台灣造成很少或根本不會造成損害。
  2. 俄羅斯在歐洲的大型戰區核優勢使得美國在不大幅擴張戰區核力量的情況下首先在歐洲使用核力量的風險很高。
 

美國核力量的作戰作用

美國核力量在台灣衝突中的作用可能包括:

  1. 在中國首次使用核武器後恢複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威懾力。
  2. 摧毀中國近海兩棲入侵部隊。
  3. 通過有限的核使用使軍事平衡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
 

恢複中國核使用威懾力

 

如果中國啟動核使用是為了迫使美國及其盟國投降或改變軍事平衡,恢複進一步使用核的威懾將是華盛頓的首要任務。

對中國首次使用核武器的常規反應不太可能成功恢複威懾,因為美國及其盟國的常規優勢將引發中國在這種情況下的升級。美國的核反應所造成的成本高於中國的預期,可能會讓中國領導人相信,中國對其控製升級的能力沒有信心,而且如果中國繼續使用核武器,失控的升級將是一個重大風險。然而,此類反應也可能導致中國局勢進一步升級。

中國不太可能啟動核使用,而其入侵部隊仍然極易受到美國的報複性打擊。然而,如果針對登陸部隊的核選項不可用,美國將麵臨以什麽目標來恢複威懾的兩難境地。對中國本土進行一次或多次罷工可能是必要的,這增加了局勢進一步升級的風險。

 
佛羅裏達 號航空母艦於 2003 年發射了戰斧巡航導彈。正在考慮的增加戰區核能力的一個選擇是攜帶核武器的潛射巡航導彈。資料來源:美國海軍
 

摧毀中國近海兩棲攻擊部隊

 

在入侵台灣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核攻擊有一個獨特的弱點:登陸行動本身。登陸部隊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必須集中力量登陸,以戰勝台灣守軍。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在海灘上被擊敗。但麵對擁有核武器的對手,在近海集中大規模兩棲登陸部隊數小時或許是核攻擊的最佳常規力量目標。

對這樣一支部隊進行核打擊,同時集中進行大規模登陸行動,將非常有效,並且不會對岸上造成明顯的附帶損害。如果美國在中國奪取主要港口和機場之前以這樣的打擊摧毀中國兩棲登陸部隊,入侵就會失敗。中國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重建足夠的兩棲登陸能力,以便再次嚐試。

重申一下,壓倒性的首選選擇是美國、其盟國和台灣部署足夠的常規部隊,以高度自信地擊敗中國的入侵。考慮到大規模兩棲作戰的難度(尤其是由沒有相關聯合作戰經驗的部隊進行),如果美軍沒有全麵參與歐洲的高強度戰區衝突,到2027年這可能是可能的。然而,如果美國卷入這樣一場戰爭,中國采取機會主義行動的誘惑就會很大,除非中國領導人相信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可以用常規力量同時擊敗俄羅斯和中國,或者如果首先全麵介入歐洲,美國很可能依靠核武器來擊敗中國對台灣的入侵。

有些人可能會說,兩個大國發動侵略的可能性很小,無論是機會主義的還是合作的,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不需要準備阻止或擊敗它。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遵循這種論點會使這種侵略更有可能發生。

 

有限的核使用使軍事平衡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

 

這一角色假設對登陸部隊的打擊要麽還不可行,要麽不再可行。

尋求通過對台灣以外的兩棲登陸部隊以外的目標進行核打擊來改變軍事平衡的問題是,最高價值的目標都在中國本土。中國大陸的常規能力廣泛分散在台灣範圍內,這對於中國在針對關鍵戰區軍事目標的有限核交鋒中具有不對稱優勢。中國可以選擇在不襲擊美國本土的情況下打擊美國及其盟軍。美國沒有。

 

建議

鑒於台灣入侵情景的獨特性,這項分析為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確定了關於核武器在台灣衝突中的作用的五項可行建議。

首先,阻止對台灣的入侵需要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采取措施讓中國人相信與核武器有關的四件事:

  1. 美國及其盟國對台灣衝突結果的利害關係足以讓他們冒核升級的風險,也足以讓他們堅持進行有限的核交流。美國尤其需要明確傳達這樣的信息:它認為中國武力奪取台灣從根本上改變了東亞的戰略格局,而中國使用核武器將進一步提高美國在這一結果中的利益。台灣不是烏克蘭。美國在國防方麵的國家利益要大得多。
  2. 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不會因中國的核威脅而阻止介入台灣衝突。盟國對美國擴大威懾的承諾充滿信心,而且美國擁有實現其戰略所需的核能力。
  3. 中國在戰區有限使用核武器不會導致中國實現其目標(例如,美國及其盟國不會投降,而美國的核反應將使中國失去任何重大軍事優勢),並且中國將付出遠遠超過它可以實現的任何好處。這可能需要讓中國領導人相信,如果中國發起核使用,中國大陸將不會成為核反應的避難所。
  4. 如果麵臨失敗,美國可以而且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摧毀解放軍近海入侵部隊,中國沒有可用的應對措施來抵消這一選擇對中國核心目標的影響,而中國的反升級可能會導致美國進一步使用核武器。

其次,阻止對台灣的入侵需要美國說服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如果它們與美國一起保衛台灣,美國就能阻止中國針對它們的核升級。例如,表示中國對美國盟國的核打擊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打擊,可以安撫盟國並增強威懾力。加強美國在印度-太平洋戰區的戰區核能力可能會產生同樣的效果。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盟國的參與對於美國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保衛台灣的能力至關重要。

第三,美國應重新評估對更廣泛、更具軍事效力的戰區核能力的需求,以便:

  1. 向中國傳達這樣的信息:美國認真對待中國的核建設,正在采取措施增強美國延伸威懾承諾的可信度,並願意在必要時進行激烈的冒險競爭,以捍衛美國的切身利益。
  2. 向美國總統提供一係列可行的有限核選擇,以阻止中國有限使用核武器,並在威懾失敗時反擊此類使用。美國戰區核能力應確保即使在對手先發製人的打擊之後,美國也能在其選擇的時間和地點以一係列爆炸威力並在與作戰相關的時間表上進行打擊。

第四,考慮到美國核打擊對中國兩棲登陸行動的威脅所帶來的潛在決定性軍事和政治影響力,美國應該更詳細地分析這些選擇,並確定哪些能力最有效。這一選擇如果成功,將決定性地終止中國多年來入侵和占領台灣的能力。一旦處決,中國領導人將不得不問自己其戰爭目標是什麽,因為短期內奪取台灣是不可能的。

第五,也是最後一點,美國戰略需要認真應對中俄在歐洲和亞洲進行合作或機會主義侵略的可能性。18或許可以提高美國、盟國和合作夥伴在兩個戰區的常規能力,以成功阻止或擊敗同時發生的侵略。美國應仔細研究是否有可能通過優化整個聯盟的兵力配置以及增加歐洲對北約防禦的貢獻來增強北約的常規防禦,以應對俄羅斯的機會主義侵略。美國也應該對其印太盟友采取同樣的做法。亞洲和歐洲所需的美國常規部隊存在顯著差異,後勤限製和美國一些關鍵高需求/低密度能力的不足是美國作戰和獲勝能力的主要限製因素兩個劇院同時進行。

但更有可能的是,美國將不得不增加對核武器的依賴,以彌補兩個戰區之一的常規劣勢,並確保美國的核力量適合這樣做的目的。隨著中國核建設的繼續,以及美國越來越接近在 2030 年代麵對兩個核對手,美國必須針對兩國威脅環境製定戰略,並確定實現該戰略所需的核力量。2022年核態勢評估沒有這樣做。但現在這樣做已經刻不容緩。美國現在需要知道它是否需要一支更大、不同或兩者兼而有之的核力量,因為改變正在實施的現代化計劃需要立即采取行動,及時應對威脅。

 

關於作者

格雷戈裏·韋弗

美國聯合參謀部前戰略穩定副主任

 

致謝

斯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在核與戰略力量方麵的工作得益於我們合作夥伴的支持,包括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瑞典外交部、美國國防部、美國能源部以及對斯考克羅夫特中心的一般支持。合作夥伴不對本報告的內容負責,斯考克羅夫特中心保持嚴格的知識獨立政策。

穀歌翻譯The role of nuclear weapons in a Taiwan crisis

所有跟帖: 

如果台海戰爭爆發,美國考慮在台灣使用核武器。 -唵啊吽- 給 唵啊吽 發送悄悄話 唵啊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2:15:45

抗登陸利器。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2:18:14

就是某個智庫裏的某個書呆子的紙上談兵,不是美國政策。美國各種智庫各種荒唐的言論都有,畢竟美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 -大觀園的賈探春- 給 大觀園的賈探春 發送悄悄話 大觀園的賈探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2:20:34

跟大陸瘋子們的“留島不留人“的“核平台灣“一樣。 -amico- 給 amic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2:51:37

或者是讓對手相信有使用核武器的充分條件,雖然到最後也不一定走出這一步。 -dakinglaile- 給 dakinglaile 發送悄悄話 dakinglail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2:59:55

這可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那一步大得多. -dakinglaile- 給 dakinglaile 發送悄悄話 dakinglail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3:00:13

真無恥,台島成了核彈試驗場了。 -bingxiao2011- 給 bingxiao201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3:36:37

樓主是故意誤導嗎:“如果台海戰爭爆發,美國考慮在台灣使用核武器。 -唵啊吽- ”,摘要中沒有提及"在台灣使用核武器"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1/2024 postreply 14:47: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