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撞死大陸漁民:第三次金門大戰前奏?

大陸一快艇於2月14日下午1點45分進入金門北碇以東1.2浬海域,遭台灣執法船隻追緝時翻覆,導致船上四人落海,其中兩人送醫搶救不治身亡。據報道,兩名生還者被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金門查緝隊扣留,製作筆錄。

事發地雖在金門東側,但離大陸非常近,離台灣相當遠,也就是說台灣的海巡隊是在離大陸非常近的地方巡邏,然後造成漁民快艇傾覆,漁民死亡。

 

按照過去雙方約定俗成的慣例,實際上廈門和金門中間有一條看不見的線,雙方的海警都不會越過這條線,去對方那兒執法,因為越過那條線不是海警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有人說是福建“漁船”越界,越到金門那邊放置漁網捕魚,他違法在先,海巡隊執法在後,並無不妥。可問題是,台灣都不存在“主權”,雙方憲法中疆域是重疊的,不存在主權問題。沒主權也就沒有“領海權”一說。連“領海權”都沒有,那福建漁船越的是哪門子界?台灣海巡隊又有什麽權力對福建漁船執法呢?

 

這起事件在大陸網上持續發酵,2月15日下午登上微博要聞熱搜榜首,累計閱讀數突破1億2000萬次。 不少網民不滿大陸官方缺乏實際報複行動,留言要求大陸停止供水給金門、擊沉台灣船隻等。

 

此事件放在以往,如台海雙方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可能並不會影響大局,然而在當下敏感的時機,很可能作為導火索,引發第三次金門危機。

 

有評論家認為,這次事件有可疑之處,很像是一次中共故意“碰瓷”的事件。他認為,“79年中越開戰前,中國報紙每天刊登越南又怎麽挑釁了中國,越南又扣押了中國的漁民,越南又驅逐了中國的華僑,現在中共對台灣也做出這個姿態了。”如果這種事件越來越多,引發民意的大量不滿,中共就能為台海大戰找借口,就跟當年中共發動對越戰爭之前一樣,氣氛很相似。

 

類似的事件還有剛剛基本落幕的緬北內戰。

 

山雨欲來風滿樓,小小的金門會不會再次成為風暴的中心?

 

1.美方近期的動作

 

本周二清晨,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期待已久的對烏克蘭、以色列、台灣等盟友的外援計劃。在經過曆時數月的談判、可怕的戰場警告和政治口水戰之後,該計劃獲得了美國參議院的兩黨支持。但該法案仍需美國眾議院批準。

 

該法案將為基輔額外提供601億美元,使美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援助總額超過1700億美元,還將為以色列對哈馬斯的戰爭提供141億美元,有48.3億美元用於支持台灣對抗大陸。

 

烏克蘭和以色列作為已開戰方,獲得美方援助並不奇怪,然而台灣出現在名單中,雖金額較少,但已經顯示出至少美方認為,台海有可能出現危機。

 

2.第一次金門戰役

1949年金門戰役的失敗,是共軍曆史上第一個成建製的全軍覆沒。

 

1949年10月,共軍拿下廈門後就準備拿下金門,老蔣深知跨海作戰船隻的重要性,下了死命令對福建沿海所有能看到的船隻進行轟炸。

 

而福建作為剛剛解放的新區,群眾根基不牢,不少沿海船工有的棄船而逃,有的駕船到處躲避,造成共軍攻金門前能收集到的船隻相當有限。

 

而當時打金門,由於此前共軍打國軍,如秋風掃落葉,異常順利,因而大意輕敵,抱著一種“登島就是勝利”的思路,因而最終釀成了悲劇。

 

第十兵團下屬28軍運送三個團9000多將士上島,由於缺乏海戰經驗,船隻登陸上去時正好碰到退潮,導致大部分船都擱淺在海灘上,無法動彈,被老蔣空軍全部炸毀。

 

登島部隊下船作戰,麵對著國軍海陸空三麵夾擊,仍激戰三天三夜。而廈門那頭的共軍由於缺乏船隻,難以過去增援,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最終三個團9000多人彈盡糧絕,全部陣亡。

 

後來由於朝鮮戰爭爆發,大陸的重點轉移到抗美援朝,攻打金門、解放台灣的事就被一直擱置。

 

3.金門炮戰

“第二次金門戰役”爆發了,1958年8月23號下午,廈門陣地萬炮齊發,成千上萬發炮彈朝金門呼嘯而去,一時間金門一片火海。

 

金門防衛部副司令趙家纕當場死亡,吉星文身負重傷,美國顧問剛走出地下指揮所就被震動,嚇得縮了回去。這次進攻,打死打傷國軍440多人。

 

當天晚上消息傳到台灣島,工作人員戰戰兢兢地匯報金門被打,老蔣聽後沉默良久,竟沒有表現出憤怒,反倒是異常平靜。不久,老蔣嘴裏連吐幾個“好”字,似乎金門被打是一件好事。

 

事實也是如此,老蔣明白過來“打金門”是對岸給他遞來的一個“台階”,當時老蔣的處境可謂是“左右為難”,美國人要逼他和中國“切割”,也就是推動老蔣放棄反攻大陸。

 

對美國人來說,老蔣的反攻夢,就是一個噩夢,隻要蔣介石一天不放棄這一夢想,美國人就得一直提心吊膽。等哪一天真打起來了,美國人就要冒著和中國再度開戰的風險,有了上次韓戰的痛苦教訓,美國人絕不想再和中國開戰了。

 

站在美國人的立場,就要逼老蔣放棄金門馬祖,跟著漸漸將台灣與大陸剝離,美國甚至要出手讓聯合國來托管“台灣”,講白了就是“台灣獨立”。

 

可“搞台獨”當一個中華罪人,老蔣是絕對不幹的。

 

所以炮打金門,是直接打蔣,間接打美”。 當時國共雙方雖似同水火,但都想維護住一個中國,不想被境外力量分裂。

 

於是一場戲劇性的“金門炮戰”上演,一三五國軍打,二四六解放軍打,周日雙方休息。

 

3.金門就是一個風向標和晴雨表

 

兩次金門大戰,大陸的意願不同。第一次想拿,但拿不下;後來又不想拿了,跟台灣相互演戲。

 

小小金門,是兩岸關係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在這裏,既有生死大戰,也有兄弟情深。硝煙散去,當年的炮彈皮成了金門名產“金門菜刀”取之不盡的原料,不少金門人也在廈門購置房產,成了一家人。

 

事態如何發展,值得觀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