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華為!4家中國車企要與英偉達合作 惹爭議
近日,在2024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英偉達宣布與理想、長城、極氪、小米4家中國車企達成合作,共同研發自動駕駛平台。對此,不少人表示擔憂,認為和美企合作就是在“與虎謀皮”,也有人表示不解,為何不與華為合作。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處於國際領先,部分核心技術仍然麵臨“卡脖子”的困境,高度依賴國際供應鏈,尤其是車載芯片領域。據統計,一輛新能源汽車平均需要1500個芯片,是燃油車的兩倍,其所需的成本占到汽車總成本的5%-8%。長期以來,國內新能源車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國外芯片,其中80%來自英偉達,國產芯片占比不足15%,僅地平線、華為海思、黑芝麻智能等企業具有生產和開發車載芯片的能力。
近幾年來,國內新能源行業正在高速發展,對於車載芯片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美頻頻在芯片出口上實行限製,出口的芯片往往落後市場一代。例如英偉達最新的高端GPU A100、H100並不向中國出口,而是出售“閹割版”的A800與H800。
對此,不少研究員表示,美正在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策略鎖死中國芯片的發展。如果完全封鎖反而會激發國產自研,這種部分限製剛剛好,不僅麻痹了一些企業,讓其選擇“造不如買”,還能利用饑餓營銷收割中國市場,賺取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