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事件:台灣民主轉型的關節點

美麗島事件:台灣民主轉型的關節點

深圳文化創意園圖書館 2016-06-28 04:12 聽全文

 

https://mp.weixin.qq.com/s/hAXmT8KO6e8zDneC4lNqlg

 

1978年年底,美國突然宣布與台灣斷交,蔣經國獲悉後,宣布停止一切選舉活動。很多台灣的黨外人士,他們不得不改變策略,尋求更廣泛的合作和鬥爭。

 

197962日,這些黨外人士所創辦的《美麗島》雜誌在台北正式掛牌,一場挑戰權威的新民主運動發軔了。

 

7月的一次會議上,雜誌社確定由許信良任社長,呂秀蓮、黃天福任副社長,施明德任總經理,姚嘉文、林義雄任發行管理人,張俊宏任總編輯。這個雜誌網羅了台灣各派的知名黨外人士,幾乎涵蓋大部分本土反對精英。

 

這時的施明德重獲自由才一年多,他此前因1962年在小金門擔任炮兵軍官時企圖軍事政變推翻政權,被以首謀叛亂罪投入監獄裏長達15年之久。他在監獄裏受盡嚴刑,牙齒和脊椎受損,從22歲開始就滿口假牙。

 

正是這個剛剛被釋放的施明德,卻又再度投入對抗台灣威權體製的鬥爭中。《美麗島》的目的是:要形成沒有黨名的政黨,主張實行國會全麵改選與地方首長改選。民主化目標非常清楚,直指台灣黨禁、報禁和30年不改選的國會

 

這年8月,《美麗島》創刊號即一鳴驚人。在當時台灣尚未開放報禁、黨禁的沉悶氣氛裏,這份充滿異議色彩的政論刊物,猶如在密不通風的暗室撕開一道裂口,這束光亮立即吸引來無數渴求的目光,一時一紙風行。

 

當然,《美麗島》的目標不僅僅是辦一份宣傳異端思想的雜誌,他們還要以此為平台成立一個沒有名字的政黨。隨著雜誌銷售的節節攀升,施明德等人四處遊說地方人士,並借著集會、演說等活動宣傳要求民主的政治主張。

 

雜誌知名度不斷提高,至197911月,雜誌發行量已過8萬冊,雜誌社隻經數月就在各縣市成立了十一處地方服務站。一個沒有黨名的黨已初具規模。這在當時,無疑是以身試法。

 

《美麗島》與當局在政治權利與意識形態上矛盾迅速激化。美麗島事件於是爆發。19791130日,《美麗島》雜誌與台灣人權委員會聯合向台灣當局申請於1210日在高雄舉辦紀念國際人權日集會遊行,遭到拒絕。

 

《美麗島》雜誌決定不理會台灣當局的態度,按原計劃照常舉行集會遊行,並準備了一些木棍,以應付可能進行的鎮壓。他們還派出宣傳車,沿街號召民眾準時參加。

 

1210日,集會如期舉行。台灣當局派出大批軍警布署周圍街道,並對附近實行交通管製,禁止車輛入內。晚6時,聚集在《美麗島》雜誌高雄辦事處的民眾已達五、六百人。

 

考慮到集會原定地點扶輪公園已經被警察包圍,於是臨時決定改到另一開闊地區,但隊伍卻受到警察的阻攔,無法到達。黃信介、姚嘉文等就地發表演講,與會3000多名群眾情緒激昂,不斷高呼反對國民黨專政等口號。

 

集會組織者再次出麵與警方交涉,要求警察撤離,但遭拒絕。於是在集會結束後,以三輛宣傳車開道,幾千民眾持木棍、火把開始遊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強行阻攔,並用催淚彈驅趕遊行隊伍,民眾則以木棍、火把、酒瓶還擊,雙方發生嚴重衝突。

 

在折返雜誌高雄辦事處後,雙方再次發生扭打,直到11時宣布集會結束,仍有不少民眾不願散去。軍警用催淚彈、電棍等強行驅趕,衝突進一步升級。到11日淩晨230分,局勢才趨於平靜。

 

這次衝突共造成雙方近200人受傷。事後第三天,台灣當局開始大規模搜捕事件參與者,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等共152名黨外人士以涉嫌判亂罪被抓,聚集在《美麗島》雜誌周圍的黨外運動核心人物幾乎被一網打盡。

在張德銘、陳繼盛等人的協助下,被告聘請辯護律師,最後組成一個15人的律師團,其中就包括謝長廷、陳水扁、張俊雄、蘇貞昌等後來聞名台灣政壇的人物。

 

318日起9天,軍事法庭開始審訊,在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壓力下,除國際知名媒體報道外,台灣政府當局破天荒允許國內報紙刊載審訊過程與被告陳辭。

 

418日,軍事法庭作出最後判決結果,8人全部有罪,施明德被判無期徒刑,黃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餘612年有期徒刑,而幫助施明德逃亡者各判27年。

 

美麗島事件是台灣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爆發,標誌著台灣從一個傳統的威權社會向現代民主社會轉變。具體說來其意義起碼有以下三點。

 

首先,美麗島事件是台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曆史事件,此事使得台灣社會在政治上、社會上、文化上都產生劇烈的影響。

 

在政治上的改變最為明顯,統治者蔣經國逐漸開放政治上的獨裁,台灣擺脫國民黨的一黨獨大,解除黨禁、解嚴、言論自由、開放媒體以及國會全麵改選。推動台灣社會從威權獨裁的白色恐怖時代,邁向民主化時代。

 

其次,在社會上,此一事件讓自228事件以來,整個白色恐怖時代沉默了20幾年的壓抑,開始有表達的勇氣,活絡追求民主自由的社會生命力,從沉悶單一逐漸多元化、自由化。80年代蓬勃發展的各種社會運動即是最佳的表麵征象。

 

最後,昔日獄中的受難者,領導民進黨一步步邁向執政。民主進步黨在野時期中的多數領袖,幾乎都曾經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美麗島事件。美麗島事件中的主要被告群中的一部份人在民進黨執政後,成為黨內有相當影響力的領導人。

 

如呂秀蓮當選台灣當局首位女性副總統,姚嘉文擔任考試院院長,林義雄為前民進黨主席,張俊宏為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當選高雄市長。

 

美麗島辯護律師方麵,當年黃信介的辯護律師之一陳水扁,因在台北市長任內政績斐然,後來成功當選台灣總統;謝長廷也曾擔任民進黨主席、高雄市長和行政院長;蘇貞昌曾任台北縣長。

 

行文至此,最後我們再發點感慨。民主轉型的成功,不僅需要在野人士的抗爭,同樣也需要統治者(如蔣經國)的開明。不過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社會的共識,源自那不可抗拒的潮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