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集體護盤資本市場

來源: 三河匹夫 2023-12-20 11:48: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808 bytes)

 

央企集體護盤資本市場

 

繼中央匯金公司宣布增持工商銀行(4.7900.000.00%)農業銀行(3.630-0.01-0.27%)中國銀行(3.9900.020.50%)建設銀行(6.410-0.03-0.47%)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後,10月16日,寶鋼股份(6.0200.020.33%)中遠海控(10.020-0.06-0.60%)中國石化(5.280-0.01-0.19%)海康威視(32.800-0.52-1.56%)中煤能源(9.410-0.05-0.53%)中國電建(4.710-0.04-0.84%)中國鐵建(7.370-0.02-0.27%)三峽能源(4.320-0.09-2.04%)中國移動(94.070-1.03-1.08%)華潤微(45.1500.190.42%)等10家央企集中披露了增持、回購股份公告。

按當日收盤價計算,這10家央企市值合計3.97萬億元,增持、回購股份涉及資金60億—80億元。

事實上,今年8月以來,央企上市公司便開始頻頻增持和回購股份。

中信證券(20.160-0.48-2.33%)等機構認為,這一輪增持回購股份,是央企落實國務院國資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中強調的鼓勵央企運用股份回購等方式引導上市央企價值合理回歸,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

01

10家央企掀起回購增持潮

 

梳理這10家央企公告可以看到,寶鋼股份、中遠海控、中國石化3家央企披露了股份回購公告;海康威視、中煤能源、中國電建、中國鐵建、三峽能源、中國移動、華潤微7家央企披露了股份增持計劃。

 

中國石化披露的回購方案顯示,公司擬使用不低於8億元、不超過15億元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A股),回購價格上限為9.30元/股。自2023年9月21日公司首次實施本輪A股回購以來,中國石化已累計回購股份1.20億元。

 

中遠海控公告稱,公司擬回購股份數量總額為3000萬股至6000萬股,回購資金總額上限不超過7.37億元。截至9月26日,中遠海控累計回購A股股份1008.42萬股,已支付的總金額達9946.999萬元。

 

知本谘詢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中國石化、烽火通信(16.570-0.65-3.77%)英力特(8.700-0.15-1.69%)內蒙一機(8.010-0.16-1.96%)中鹽化工(7.680-0.03-0.39%)等15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今年都實施了股票回購,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則為130家。其中,中國電子旗下的海康威視回購金額居前,已完成回購26.09億元。

 

2022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中提到,鼓勵央企運用股份回購等方式,引導上市公司價值合理回歸。近期,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有條件的上市公司積極開展回購,督促已發布回購方案的上市公司加快實施回購計劃,加大回購力度。

 

據多家機構預計,未來,央企回購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股份增持方麵,中國電建9月26日晚間公告稱,控股股東電建集團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總金額不超過24億元。

 

中國移動公告稱,2022年1月21日至2023年10月16日期間,中國移動集團累計增持公司2625.84萬股A股股份,累計增持金額約15.14億元,已超過增持計劃下限的50%。中國移動集團將繼續實施增持並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增持計劃。

 

三峽能源公告稱,控股股東三峽集團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3億—6億元,增持價格不超過6元/股,資金來源為三峽集團自有資金。

 

對此,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上市公司集中回購增持,往往是因為股市定價已經低於內在價值,企業發展前景被嚴重低估。規模性的增持回購是市場的利好信號,有望提升市場信心,推動上市公司價值回歸。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能夠進行現金流管理,還能夠進行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對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同樣會帶來促進作用。

02

加大分紅力度,大股東承諾不減持

 

回購增持的同時,近期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

 

華僑城A(3.040-0.10-3.18%)公告稱,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承諾自2023年8月24日起6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中國鐵物(2.590-0.02-0.77%)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中鐵物總控股有限公司自願承諾自2023年8月24日起12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地方國企中,五糧液(132.130-1.20-0.90%)披露,控股股東宜賓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自願承諾自8月24日起1年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兩者合計持有五糧液接近55%的股權。

 

柳工(6.4300.000.00%)控股股東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也作出了1年內不減持的承諾;泰達股份(3.900-0.04-1.02%)控股股東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承諾6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中信證券等機構認為,承諾大股東不減持的央企國企上市公司數量增多,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大股東減持行為導致的股價短期波動,以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同時,承諾不減持將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更加重視其盈利能力的改善,督促企業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並通過分紅回報吸引投資者。

 

央企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分紅,提振投資者信心。

 

近期,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公布了2023年中期分紅計劃。其中,三大電信運營商和“三桶油”現金分紅出手尤為“闊綽”。具體看,中國移動2023年中期現金分紅規模居首,合計擬派現近476億元,中國電信(5.130-0.06-1.16%)中國聯通(4.270-0.06-1.39%)分別擬派現超131億元、25億元,分紅比例分別達65%和47%,創出新高;2023年中期,中國石油(6.7700.000.00%)中國海油(19.8400.130.66%)、中國石化則分別擬分紅超384億元、258億元、173億元。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指出,一些大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保持高比例分紅,如中國移動、中國神華(31.0300.230.75%)、中國石化等派息率均在60%以上。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分享經營成果、積極回饋投資者的標杆,在資本市場發揮了良好示範作用。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分紅總額1.06萬億元,占全市場比重49.85%。進行現金分紅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927家,占全部分紅公司數量不及三成,但貢獻分紅總額近七成。

 

大手筆分紅,也帶動了公司股價上漲。截至9月15日收盤,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石化等分紅比例較大的央企,其A股股價今年以來均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漲幅,大幅跑贏同期A股市場三大股指。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證監會出台並落地分紅與減持“掛鉤”政策,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或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在此基礎上,證監會擬進一步對不分紅或分紅少的公司加強製度約束,督促分紅,推動進一步優化分紅方式和節奏,讓分紅好的公司得到更多激勵。

 

據此,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表示,穩定分紅反映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有穩定的盈利預期和健康的現金流,與央企的“一利五率”考核目標、政策目標非常契合。上市公司分紅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現金回報,也是央企價值創造能力的重要體現,未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分紅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所有跟帖: 

股民都跑去買黃金了 -thundersong- 給 thunderso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0/2023 postreply 12:04: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