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0萬首代農民工晚景堪憂

中國目前雖有嚴重的人口問題,人口增長減緩,甚至減少,但畢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隨便一個群體就可能數千萬,甚至數億計。有一個群體,人數高達8600萬,相當於幾個中型國家的人口,他們對國家貢獻巨大,但晚景堪憂,這個群體就是 – 中國首代農民工。

  1. 中國首代農民工

 

談到第一代農民工,一個關鍵詞就是戶籍製度。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出台(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正是這個製度第一次把人口分為城和鄉兩個管理區域。

這個製度是造成今天國內城鄉分野的最重要原因。在這樣的管理體製之下,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失去了自由流動的權利。很多社會政策和社會福利體製都依附在戶籍之上,也就造成了一係列流動人口問題。

1978年後,改革開放開始,農村實行“大包幹”,也就是土地承包製度。農民從土地上獲得了一些釋放和自由,有了一些流動權利。私營企業發展也使得城市有了用工需求,於是農民就有了一定機會和空間進入城市。
 

所謂第一代農民工,大致生於70年代之前,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初從農村進城打工,規模約8600多萬人,這期間是中國城市發展最快的3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是近億的農民工背井離鄉,用血和汗掙紮和奮鬥的結果。農民工進城務工,一直做的是又苦又累的工作。他們將青春奉獻給了城市,但他們卻一直是城裏人“最熟悉的陌生人”,遊離在城市公共服務資源之外。

 

大部分第一代農民工,年輕時沒機會或能力考慮晚年,工資被用於養家糊口。2009年養老金政策公布,35%的人不理解或不相信這項政策,於是沒有參保。

 

等到他們60歲後,隻能領基礎養老金,每個月僅100-200多元。

 

為了未來,為了償還兒子結婚造成的債務,他們不打算退休。四分之三的人表示,60歲後會繼續在城裏打工。但近兩年,各地嚴禁60歲以上農民工進入建築工地,所以他們隻能去做綠化、保潔、倉儲管理等工作,薪水不到工地的三分之一。

 

第一代農民工並非不努力,努力無法改變命運。這是一個時代性的問題,深受社會排斥性政策的影響,遠非個人能決定。

 

2.首代農民工現狀

安徽師範大學副教授仇鳳仙訪談了200多位超齡農民工,發了2500份問卷。

勾勒出了一個大齡農民工的基本畫麵:

 

46至50歲,占比43.2%;建築工地工人,占比43.4%;在外務工21年以上,占比41.2%。

 

64.8%的人沒有參加過任何體檢;有傷有病的,“能忍則忍,自己買藥處理”的占比58.5%;

 

76.1%的農民工表示“到60歲不會回家休息”;選擇“幹到幹不動為止”的占60.7%;

 

55.2%的農民工存款在5萬元以下。

 

其中2023年國內建築超齡農民工目前的現狀:

 

A.存款低。農民工月均收入4615元,年收入不足5.6萬元,但50歲以上大齡農民工收入會出現銳減;

 

B.子女上學要花錢,看病要花錢......很難從自己的微薄收入中,再多擠出一塊錢,去給未來做養老儲蓄;

 

C.老齡化嚴重。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尤其是本地農民工的平均年齡不斷上升,2022年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8歲,比上年提高0.8歲,其中50歲以上所占比重為41.0%,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人數快速增加,直至去年的8600萬;

 

D.社會保障低。晚年生活沒有保障、與城裏退休者的差距很大。由於農民工很大一部分在建築、物業、保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工作,很難擠入高收入的行業,這批人在職時的收入就不高,工作連續性差,社保經常中斷,退休後的境遇就更難保障了;

 

E.退休金低。不少農民工務工超過30年,由於沒有固定的工作,社保也經常中斷,很多農民工退休金非常低,約150元至200元之間。很多大齡農民工不是不願意退休,而是因為家庭的壓力和沒錢養老,沒有積蓄,所以他們是不能退休;

 

F.就業難。目前市場低迷導致了企業需要壓縮用人需求,使得現在的農民工就業難度增加。再加上農民工老齡化趨勢逐漸加劇,高齡農民工占比逐年增長,大齡農民工也成為勞動力市場中最弱勢的群體之一;

 

G.身體狀況差。農民工從事的往往是那些更髒、更辛苦、更危險的工作,重體力勞動或高汙染行業,對身體的損傷很大。日積月累,他們的身體狀況普遍較差。

 

3.“清退令”下的首代農民工

 

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其中農民工的平均年齡42.3歲,達到了曆史最高,50歲以上農民工的比重連年上升,達到29.2%,總人數超過了8600萬。隨之而來的新聞是,務工行業實行實名製,建築工地清退超齡農民工。

 

在上海,一位64歲的農民工為了在工地工作,辦了張假身份證,把年齡改小7歲,但剛上工兩天就被識破了,被罰了500元、拘留1天。一位49歲的保潔員想跳槽,但總因年齡被拒。她也辦了假證,把年齡改小11歲,最後被行政拘留5天。

 

4. 8600萬首代農民工晚景

 

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第一代農民工開始進城。但從1989年起各地開始清退農民工。現實情況是,城市需要了,就吸納他們,不需要了,就清退他們。他們在自己的青壯年時期始終無法連續、穩定地工作,一直在城鄉間來回搖擺。

 

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可是,他們的孩子大部分在初高中時就輟學,讀到大專及以上的不到20%。63.5%的孩子成了下一代農民工;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僅5.1%,自己創業的僅2.9%。

 

這些農民工無法獲得很好的醫療,看病要麽自費,要麽回老家報銷,但要承擔路費、時間成本、失業的風險。他們帶著一身傷病,回到鄉村,‍‍回到那個原點,但那個原點已經不是當時那個原點了。

 

目前超齡農民工帶著無盡的無奈與心酸:

 

年紀大了,我往哪裏去?

一旦生病,我的將來靠誰?

不能打工了,我將來怎麽辦?

除了苦力什麽也做不了,還要為子女分擔!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