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約15年前,經濟學大師張五常曾預測幾年內中國內需市場的重要性將超過出口市場,即使受到美國貿易製裁,也可置之不理。亞當·斯密提出的一個重要經濟理論是“專業分工的限度由市場的廣度決定”。中國目前是世界14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定義所有工業項目產出的國家。由此可證明亞當·斯密的智慧,也證明了中國在供應方麵的強大已經不言而喻。市場足夠大,專業分工就能更加細致且全麵;反之,更加細致且全麵的分工本身能夠帶來巨大的成本優勢,有利於進一步拓展市場。這是一個正向循環過程。例如,中國在2023年前十個月的新車銷量接近3000萬輛,是第二大市場美國的兩倍。這充分解釋了為什麽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價格相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性價比高,而在歐美銷售的價格要高於國內銷售價格。
2.2019年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之初,我就預測美國此舉將加速中國工業升級,美國在貿易戰上隻會付出巨大成本而毫無收獲。這都是基本經濟定律的應用。如今看來,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以及美國現今真實貿易依然高比例依賴中國(無論是made in China或made by China,帳麵數據上似乎美國從中國進口減少了一些,但大幅增加的墨西哥或東南亞國家供應商背後幾乎都有高比例的中國企業影子),也再次證明了經濟學的科學預測力。
3.中國市場本身的自由度越高,麵對貨幣緊縮/通脹的能力就越強。換言之,妄稱中國通縮風險嚴重的人99%都是經濟門外漢,他們的言論毫無價值。正如張五常多年來反複提及的那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曾經長時間麵臨嚴重通貨緊縮,但在同一時期享有高度的經濟增長。其中關鍵在於市場的自由度足夠高,各種複雜的契約關係都能迅速變換和定價。因此,隻要中國繼續保持開放自由市場的路線,麵對貨幣波動的韌性肯定遠超市場相對非常不自由的歐美市場。
筆記:
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3萬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較9月份提高了2.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1-10月累計達到38.54萬億元,同比增長6.9%。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指出,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按照“2023消費提振年”總體安排,抓住國慶假期消費旺季有利時機,加快落實各項促消費政策措施,積極組織開展金秋購物節、家居煥新消費季、新能源汽車消費季等活動,優化消費供給,創新消費場景,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持續恢複和擴大。
商品消費增速加快。10月份,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戶外運動、新型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升級類商品增勢較好。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通訊器材、汽車、家電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5.7%、14.6%、11.4%和9.6%,比上月分別加快15.0、14.2、8.6和11.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3.5%,占新車銷量比重達33.5%。
服務消費較快增長。1-10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0%。在節日效應等因素帶動下,住宿餐飲、文化旅遊、交通出行等服務消費需求集中釋放。10月份,餐飲收入4800億元,同比增長17.1%;電影票房收入超36億元,增長約七成;鐵路旅客運輸量、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195.6%和55.8%。
網上零售增勢較好。1-10月,網上零售額達到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3萬億元,增長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