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並不是巴勒斯坦地區的所謂原住民

一次大戰期間英國人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許了諾願,目標是為了瓦解、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對後來的巴勒斯坦地區擁有主權,奧斯曼帝國解體後那片地區的主權由國聯(league of nations)移交英國托管,並不是、也不可能轉交給阿拉伯人,而且那時也仍然有倍都因人、亞美尼亞人和少量猶太人居住在那裏,也並不是隻有阿拉伯人。

實際上早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那片區域就已經被廢棄了。馬克·吐溫1867年曾經隨旅行團到過耶路撒冷,還專門寫過一本遊記《海外無辜者》,記錄了他當時看到的耶路撒冷及周邊地區的荒涼。“從我們所在的地點向任何方向看出去,30英裏(48公裏)內除了兩三個倍都因人的小帳篷看不到一個居民點, ...... 騎馬走上十英裏見到的人不超過10個”。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更多猶太移民的到來,開始修建農田水利設施、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當地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此後周邊阿拉伯人才蜂擁而至,說他們是一個寄生性的民族恰如其分。從那以後100多年、從1848年兩國分治方案至今75年,阿拉伯人都是寄生在猶太人開發的土地、興修的水利、建立的農業、養殖業等經濟基礎上,寄生在無償的國際援助上,甚至直到今天,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水、電大部分都還是由以色列提供的。一個多世紀的曆史已經充分、足夠證明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沒有能力建立起一個能自給自足、能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的正常國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