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在一次據稱有十多萬名政府和企業代表參加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坦承“困難在某些方麵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財力、物力保障,保就業、保民生、防風險都需要發展作支撐。”
去年5月,中共在疫情時實施嚴厲的封控措施,但李克強到地方視察全程不戴口罩,出現在雲南省一所大學,聚集在他身邊的學生和官員都沒有戴口罩。這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大量討論,很多人發帖稱讚總理。但很快,“總理在雲大”的話題標簽就被審查了。外界熱議他不認同習近平的鐵腕“清零”路線。
在經濟政策上,李克強也公開表明和現政當時所提出的主張相左的看法。
2020年6月疫情期間,李克強考察山東時高度讚揚“地攤經濟”能創造就業崗位,是“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但習近平親信蔡奇把控的《北京日報》很快評論“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路邊攤“不衛生、不文明”。其它官方媒體後來也紛紛發表類似的評論。
2020年中共兩會,李克強在閉幕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還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月入僅1000元人民幣。這番話被指揭露了中共國的真實麵貌,與習近平定下的“全麵脫貧”目標有巨大差距。
2012年之前,胡溫和中共元老們一直是讓“李克強當總書記”,二十大前夕,網絡上有鼓噪李上習下之聲。顯然,李克強一直是黨內高層反習派的一張牌。
今年3月3日,也就是李克強卸任總理的兩天前,李克強與國務院工作人員最後一次告別,
他在笑談中突然說出了“人在做,天在看,蒼天有眼!”
李克強肯定不會無緣無故說出這句話,這句話指向誰又是詛咒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