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對《對mRNA新冠疫苗獲諾貝爾獎的質疑》一文的評論

偶然看到網友大海1965對我一篇文章《對mRNA新冠疫苗獲諾貝爾獎的質疑》的評論: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550/202310/3297.html?track=1

對新冠疫情的短期預測,一個姓Gu的外行是世界第一,碾壓包括CDC、大學、計算機公司的AI小組等專業團隊,媒體有廣泛報道。Gu是獨立科學家。外行挑戰內行,應該是比內行更高明。比如,蘋果公司原來不做手機,是外行,現在做手機,結果就碾壓內行。

對新冠疫情的戰略預測,本人世界第一,媒體不敢報道,那等於直接否定美國政府的壓平曲線戰略。本人也是外行,獨立發明家。

以下是本人2020年四月對美國新冠疫情的戰略預測,這些都被事實驗證。在一篇斯坦福大學教授的綜述文章中,他把專家的新冠疫情戰略預測與事實對比,發現全部是錯的。

上策一,嚴格隔離,死亡人數3003000,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上策二,反向隔離,死亡人數600060000,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中策,放任自流。死亡人數100000左右,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下策,社交距離壓平曲線,死亡人數6000001000000,時間二年,經濟損失萬億美元。

從新冠戰略角度來看,新冠疫苗最重要的參數是防死亡有效率和防傳染有效率,但mRNA疫苗推出的時候官方沒有這兩個參數,隻有防疾病有效率的數據。就像軍工部門送來一批大炮,打得多遠打得多準的參數沒有,隻有打得多響的參數,從戰略角度來看,那不是瞎折騰嗎?作為戰略家,我需要這個數據。

2021年四月,我根據美國和以色列的新冠疫情數據,采用我的獨門絕技,得出mRNA新冠疫苗的防死亡有效率甚微,也就是說戰略效果甚微,不影響我之前的戰略預測,這個預測是以後可以驗證的。之後的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美國兩年時間新冠死亡85萬人,在我預測的範圍之內。

這位網友說的對,應該用隨機雙盲的mRNA新冠疫苗的防死亡有效率數據。這個數據應該由疫苗公司提供。據我所知,目前沒有mRNA新冠疫苗雙盲實驗的防死亡有效率的官方數據。網友想當然,以為做對比實驗就可以了,殊不知這個對比實驗難度太大了。

巴西衛生部長說中國的一款新冠疫苗防死亡有效率100%,那是吹牛皮。以色列衛生部長說輝瑞mRNA新冠疫苗防死亡有效率99%,那是吹牛皮不打草稿。美國CDC主任當時也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數據而不是嚴格的對比實驗數據。至於某些科普就更加不靠譜了,其實是藥托。這些牛皮都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

在沒有嚴格對比實驗數據的情況下,有一些變通的辦法。在其他因素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比較打疫苗前後的年度死亡人數,是一種粗略的比較新冠疫苗戰略效果的辦法,這就是這位網友批評的辦法。如果疫苗防死亡作用顯著,疫苗這個單一的因素就可以顯著地降低死亡人數,事實是不降反升,說疫苗防死亡有效不能服人。觀察養老院新冠感染事故後的死亡率也是一種變通的辦法,打疫苗後死亡率沒有減少說明疫苗沒有作用。上麵提到的我的獨門絕技是另一種變通辦法。

有人說,沒有mRNA新冠疫苗會死多少多少人,mRNA新冠疫苗救了多少多少人,基本上是商業廣告。北朝鮮沒有疫苗,采用反向隔離戰略,取得了極低的人口死亡率。

 

附:網友文章節選,我給分了一下段落。他的分析看起來有一些道理,但結論不對。

“應該是前天,我看到一位仁兄說mRNA疫苗沒用的帖子。

首先我得肯定這位仁兄的誠實,承認自己外行,不像我時不時地不懂裝懂一把,

再次,我還得肯定這位仁兄的膽量,也不像我,三分懂時,就算看了一些文獻,最後還是怕別人覺得自己不行雖然不甘卻隻好保持沉默,結果將機會讓給了別人。

可惜的是,那位仁兄用死亡人數(或死亡率)來論證 mRNA疫苗無效或效果甚微,這在邏輯上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那位仁兄肯定沒學過醫或者在醫院做過事。學醫的都知道,大醫院的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幾乎都比小醫院高,是大醫院水平比小醫院差嗎?不是的,因為大醫院收到嚴重病人的機會多。也許這樣的例子可能很多人不熟悉,我有亂說的嫌疑。那再舉一個大家應該都能想到的例子吧,試問,縣醫院和縣政府或某個社區哪死人多?不用說,肯定是醫院吧。然而,你會因為醫院死人比縣政府多,而認為醫院無用,而將病人往縣政府或社區送嗎?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

回到那位作者的邏輯,疫苗出現後,死亡人數比以前多,所以疫苗無效。這是很外行的思維,咋聽起來有道理,其實是錯誤的。新冠的發病和死亡都會遵循一個曲線,逐次升高平穩再逐次下降,或許還有反複。剛開始或在最後階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和高峰時期是沒法比的。科學的做法是在同一階段隨機選取病人分組,再將接受mRNA 疫苗的組和其他組進行比較。這方麵的文獻很多,連科普性的介紹都有。

盡管那位作者勇氣可嘉,但沒有參考相關文獻或科普資料,而用有明顯漏洞聽起來卻似乎合理的邏輯來論證某個觀點還是需要指出來的。當然,隔行如隔山,文學城也不是什麽科學殿堂,大家無非在此找一個樹洞,所以,我也不是說要求作者從器官學到細胞再學到分子。隻是因為這種想法不隻是作者的想法,我以前的跟帖就多次出現過類似的觀點。這裏要不指出來自己這關未免過不去。當然,說得冠冕堂皇一點,就是希望這點微不足道的連我這個濫竽充數的人都知道的科學知識能對一些人或者一兩個人有那麽一點點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