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滿素:美國底層民眾為何不去推翻資本主義製度?

 

● 第三,中產階級占多數。
一個兩頭大中間小、貧富截然分化的社會是革命的有利條件。當一支人數眾多、鋌而走險的赤貧隊伍形成時,革命就隻需一根導火索了。
然而美國社會始終是兩頭小中間大,中產階級占了國民的大部分,他們雖然也有很多不滿,但還沒淪落到隻剩下一根鎖鏈的地步,所以並不歡迎革命。
在美國,任何重大的社會變革如果得不到占人口大多數的中產階級的支持,就很難有成功的希望,這已經被曆史一再證明。

 

● 第四,自由主義思想的深入人心,使美國表現出明顯的保守態度。

 
美國的工運堅持個人主義和財產私有觀念,即便反對資本主義製度乃至反對私有財產,但也很少不接受自由、自主、平等、寬容、法治等自由主義思想,這使他們對武裝革命暴力奪權的道路有所保留,更無法放棄自我,聽命於他人,特別是接受國外的遙控。
● 第五,美國的獨立宣言承認革命的權利,美國憲法保障表達和結社自由。
一般而言,越壓抑的社會,離經叛道的言行就越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在美國,除了某些特殊時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可以自由傳播、合法存在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派隨便建立,而且能夠一而再地參加總統競選,直至1980年代,美共仍在組織本黨參加總統競選。
正因為太容易組織了,一旦產生意識形態分歧,左派就不歡而散,散了再建,建了再散,宗派林立,力量分散,始終形不成一個統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連個像樣的歐洲式工黨都不存在,根本不可能與現存政府對抗。
同時,也正因為可以公開而充分地辯論,美國聽眾有足夠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足夠時間進行比較和選擇。當一種思想必須投入思想市場去競爭時,便很難形成壟斷地位。

 

 

● 第六,美國的製度提供了一定的糾正空間。
美國人可以通過選舉、立法等合法手段來對社會進行改革,甚至實現像新政這樣較大幅度的改革,不是非得通過暴力革命來改朝換代。
人民作為選民擁有一定的參與權,因此和政府有一定的認同度。勞工對羅斯福的支持是真心的,他們對徹底推翻現存政府的號召不感興趣。
● 第七,美國的自治原則允許進行小範圍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的試驗。
如傅立葉式法郎吉,它們的成敗往往具有啟示意義,在小範圍內試驗失敗的理論很難對大眾再有說服力,從而避免了在大範圍裏再失敗的危險。
美國人的實用主義精神也使他們重實踐輕理論,對理論的評判更注重其可行性和實際效果。
● 第八,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資源,再加上成功的經濟,使工人階級有可能分享利益,特別是在經濟上升階段。
從二戰後到1970年,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周薪上漲了三倍多,外加各種福利保障。因此每當經濟好轉,局勢相對穩定,工運很快轉入低潮。老左派在美國總是像局外人,備感挫折,很難產生影響。
概而言之,在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美國,老左派卻始終未能激發起工人階級的階級“覺悟”,而沒有無產階級的普遍支持,是不大可能發生無產階級革命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