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美國在西太平洋-印度洋軍事圍堵中國走得這麽遠了

一不小心,美國的軍事圍堵走得這麽遠了?

 丁咚 亞歐視點 2023-08-31 11:12 

Image

美韓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周二在濟州南部公海海域實施了聯合反導防禦演習。
美日韓各一艘驅逐艦參加了以模擬朝鮮發起彈道導彈挑釁為情境,重點練習三國軍艦探測、追蹤虛擬導彈靶標並共享情報等流程的聯演。
這是美日韓三國海軍第五次舉行聯合軍演,前四次分別是去年10月,今年2月、4月和7月。
新一輪聯合軍演是在美日韓三國領導人戴維營會議後不久進行的,因此其結束了前四次的“試水”性質,變成美日韓在三國同盟框架下首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演習招致朝鮮的強烈反應。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近期接連視察海軍和總參謀部,宣示整軍備戰的意圖,特別是對後者的視察中,朝方首度公開了其全麵攻占韓國的作戰計劃。
朝軍開展的全軍指揮演訓展現出這一目標。朝中社表示,此次演訓的目的在於擊退敵軍武裝侵略,實施全麵反攻,占領半島南半部的全部領土。
在美日韓三國海軍周二啟動軍演同期,美韓“乙支自由護盾”機製化軍演接近結束。針對兩大軍演,最高司令官親赴指揮一線指導工作,在美日韓三國同盟初建、其戰略任務實際已從以應對朝鮮核威脅為核心轉向東亞-西太平洋的大國競爭的背景下,頗有些趁熱點蹭流量的意思,華盛頓固然為了回應韓方的現實需求,將軍演的主要內容和操作定位於應對朝鮮核導威脅,不過,殺雞焉用牛刀,就像《戴維營原則》、《戴維營精神》所披露的那樣,華盛頓正在以頻繁舉行三方聯合軍演為途徑,整合日韓的力量,共同抗衡中國軍事實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拜登政府通過美日韓三國同盟及具體的軍事演習,正在將傳統的“第一島鏈”理論擴大到朝鮮半島,彌補了這一地區與其南方的日本之間的海洋空隙。
美日韓三國同盟在軍事上的意義就是使美國在印太戰略中著重部署的新“第一島鏈”戰略更堅實完整,並在新形勢下擴大了第一島鏈的範疇,使美軍在這一區域的戰略優勢更得以凸顯和鞏固。
順著日本列島往西南,進入美方所定義的第一島鏈的一個環節——台海地區。
拜登政府不斷突破常規向台灣地區擴大和升級售武。繼拜登作出第一次突破,動用總統提取權,直接從現有庫存向台灣地區售武及第二次突破,升級對台灣地區售武之後,拜登政府當地時間830日第三次作出另一項突破:首次批準通過使用與主權國家的外國軍事融資計劃向台灣地區進行軍事轉移,第一筆資金達0.8億美元。
從台灣海峽再往南進入菲律賓及其周邊海域——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美日澳首次拉上菲律賓共同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其意圖很明顯,聯手日澳加強相對薄弱的第一島鏈菲律賓部分,將其打造成美軍抵禦對手的關鍵陣地。
為與其北方的台海首尾相望,拜登政府促成菲律賓同意新增4個允許美軍入駐的基地,其中三個位於離台灣地區不遠的呂宋島北部卡加延省和伊莎貝拉省,另一個則是據守南海的巴拉望島。
根據美菲更新版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美國可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進行聯合訓練、預先部署設備、建造設施、燃料儲存和使用軍事住房等。
致力於鞏固和加強美菲由來已久的軍事同盟,華盛頓計劃在4月以來的數月中完成美國在未來五到十年給予菲律賓安全援助的藍圖,以優化美菲共同防禦能力及現代化軍事合作。
菲律賓群島往南,美國在這一地區缺少條約盟友,其彌補措施是加強與澳大利亞的戰略聯係,美國與後者強化雙邊曆史悠久的同盟,並將其納入美方的多個機製:四方對話(QUAD)、印太經濟框架(IPEF)、澳英美同盟(AUKUS),以及美日澳、美日澳菲聯合軍演機製,這就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連接起來,使韓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這四個美國在印太的四個條約盟友都為其第一島鏈戰略和印太戰略扮演關鍵角色。
特別是在澳英美同盟(AUKUS)框架下,三國戰略核潛艇的合作已步入軌道,美國還將在下個月啟動與澳大利亞國防官員討論整合美澳空防與導彈防禦能力,白宮也將在今秋宣布澳英美同盟在先進防禦技術領域的合作,包括自主係統、人工智慧(AI)、極音速和量子領域。
今年7月,美澳表示,美國將擴大在澳大利亞的軍事足跡,包括讓美國潛艇更頻繁到訪並停留更長時間、加強在生產製導導彈方麵的合作等。
稍早前,美國政府表明,有意在經國會批準後向澳大利亞出售總值高達近10億美元的火箭係統,包括22套在烏克蘭戰場大顯神威的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係統、60套製導多管火箭係統和其他彈藥。
從這些軍購名單可以看出,美澳是在為常規戰爭做準備。
從韓國,經日本、台灣地區、菲律賓,再到澳大利亞,由華盛頓的條約盟友和關鍵夥伴組成了一根長長的鏈條:美軍在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接近完成,在軍事上形成了對華圍堵態勢。
拜登政府成立兩年半,不經意間,美軍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已經走得這麽遠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