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100多萬也賣不掉,一線樓市房價要暴跌了嗎?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樓市的寒意還在繼續加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跌幅開始加快,很多業主甚至主動降價100多萬也賣不掉。曾經被視為隻漲不跌的一線樓市,現在開始聽到泡沫破滅的聲音。
圖 | 視覺中國(19.730, 0.48, 2.49%)
在過去很多年裏,北京、上海和深圳,一直被視為房價永遠不可能下跌的城市,但是這一輪樓市下行,一線城市恰恰處於領跌前列。統計局公布的6月份大中城市房價,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0.7%,降幅比5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的跌幅都大於二三線城市,其中上海環比下跌1.2%,在70個大中城市當中排名首位,北京和深圳分別環比下跌0.7%。
一直以來,一線樓市之所以享有隻漲不跌的神話,主要基於兩大理由,一是一線城市的土地稀缺,所謂用一塊少一塊,房子也是賣一套少一套;二是全國年輕人都想擠進一線城市,所以一線樓市的需求源源不斷,永遠不缺買家。基於這兩大理由,一線城市的房價就被籠罩上了隻漲不跌的光環。
但事實證明,支撐一線樓市神話的兩大理由,其實並不成立。
首先從稀缺性來看,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緊張。尤其是最近幾年一線城市開始推出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極大增加了房地產市場的供給,一線樓市的供需天平早就開始發生變化,房價神話其實在最近幾年已經開始悄悄破滅。
以北京來看,在經過了2016年那一輪大漲之後,房價其實在2017年就已經達到頂點,隨後幾年經曆了幾輪下跌反彈的反反複複,迄今都沒有回到當年的高點。深圳和上海的房價走勢曲線也基本如此,雖然在時間點上和北京並不完全重合,但走勢也大致相同。
所以從北京來看,土地和住房供應其實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麽稀缺,深圳和上海也是如此。還有一個更真實的案例是日本東京,東京的土地稀缺資源程度遠勝於國內任何一個城市,但在上世紀90年代泡沫破滅之後,東京的地價和房價暴跌70%以上。即使在寸土寸金的東京,房子照樣跌成白菜價。
從需求層麵來看,支撐一線城市房價的一個核心因素在於人口流入。但是,最近幾年一線城市對很多年輕人的吸引力大大下降,由於生活成本過高,加之內卷過重,很多年輕人寧願去二三線城市躺平,2022年,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人口流入首次出現了集體下降,北京、深圳和廣州的常住人口大概減少2萬-7萬,上海常住人口減少14萬,由此形成對應的是,上海無論是房價還是房租,都在最近領跌全國。
如果以房價收入比作為衡量房價泡沫的尺度,我國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高居全球前列。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國際大都市,房價收入比都隻有10幾倍,也就是說,普通家庭工作10多年左右就可以買房,而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在50倍上下,大大超過了國際大都市的水平,也遠遠超過了大部分國內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國內一線樓市之所以能夠長期維持如此高的房價收入比,主要有幾大原因,一是靠腐敗和灰色資金的支撐。央行反洗錢課題組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洗錢資金主要流入金融、房地產和投資領域,其中通過房地產洗錢的案例占35.9%,高居第一。由於大量來路不明的資金進入樓市,所以才能將房價收入比維持在遠超過普通家庭承受能力之上。不過,隨著我國全麵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灰色資金逐漸退出,樓市將失去一個重要支撐,畸高的房價收入也將慢慢回歸到正常水平。
一線樓市房價收入比過高,還有一個支撐因素在於置換需求。年輕人先買一套老破小進場,然後用老破小置換剛需,再用剛需置換改善,一級一級的置換需求支撐了整體泡沫水平。在以前,如果一個中產家庭手上有一套500萬左右的剛需房,就可以通過這套住房置換一套1000萬元級別的改善房,如果僅以這個家庭的實際收入,是無法支撐起千萬元房產的。但是現在,由於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和信心下降,無論是從起步的老破小還是到改善,每一個級別的需求都在萎縮,靠置換支撐的房價泡沫鏈條,開始呈現出多米諾骨牌的倒塌效應。
一線樓市超高的房價收入比,還有一個重要支撐因素在於信念,也就是一線樓市被打造出來的隻漲不跌的神話,所以在這種信念支撐下,一線樓市房價再高也有人願意勇敢接盤。但是現在,這種曾經堅挺的信念,現在開始變得原來越脆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一線樓市隻漲不跌的神話,並出現動搖。信仰崩塌之後,越來越多的業主選擇主動降價加速套現。
但即使主動降價百萬,可能也很難如願快速套現。以北京來看,過去10多年來,北京的房價漲了大概20倍左右,10幾年前花50萬元買一套房子,現在已經市價1000萬元,即使降價100萬元,也依然高達900萬元。在這樣的漲幅和泡沫麵前,降價100萬也賣不出去,其實絲毫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