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經濟還是刺破經濟?這是考驗中國人民智慧的關鍵時刻

刺激經濟還是刺破經濟?這是考驗中國人民智慧的關鍵時刻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已經進入通縮時代,用一個更時髦的經濟學詞匯,叫做“資產負債表衰退“,說句人話,就是沒錢了。

            這還不是最遭的,中國經濟騰飛40年,作為一段曆史,書本在慢慢合上。今天所經曆的,都是下一本書的開篇,即經濟衰退。

            但是,很多人還活在夢中,試圖要讓中國回到當年的快速發展世態,這種願望,即便是出於自身的生存需要,也是不可能的。重啟經濟?太遲了。最近幾年折騰下來,中國經濟已經過了複蘇的臨界點,進入了一個不可逆的長期向下通道。用數量級來評估,衰退期起碼要20年,長則30年到50年,下降幅度在50%以上。理由嘛,就是經濟衰退一定會帶來不可避免的社會動蕩,這種動亂有進一步削弱了經濟的基礎。

            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二,這是以今天的美元匯率計算的。而匯率又是一個相對數字。假如匯率大跌(這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就會進一步拉大。再說,中國的GDP總量120萬億元,裏麵有多少水分?根據芝加哥大學 Luis Martinez “A study of lights at night suggests dictators lie about economic growth”的研究報告表明,獨裁國家普遍對GDP數字造假30%左右。

之所以做出以上判斷,是因為明顯看到政府在試圖恢複經濟的努力中,從指導方針到政策措施都是錯的,其根本錯誤,就是其指導思想是在救國,還是在救黨,或是在救政府?有人問了,難道這有什麽區別嗎?當然,區別大了。

其區別在於,凡是提出拉動經濟,刺激消費的,其本質是在救黨,其目的是榨幹百姓的最後一個銅板,去補償自己執政失誤的損失以及多年來貪腐累計的債務,以維持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其結果,不僅不能挽救經濟,反而會加速中國經濟的衰退及加重百姓的苦難,尤其是他們仍然在瘋狂進行戰狼外交的前提下。

假如他們真正是要救國,在經濟層麵就應該果斷采取以下,但不僅限於此篇,的主要措施。

  • 大規模削減公務員隊伍,同時大幅降薪。
  • 暫停所有“鐵公雞”基建項目
  • 大幅度裁軍,並削減軍費開支,用和平外交手段降低軍事衝突壓力
  • 停止一切對外援助與合作項目,盡快收回以前的欠款
  • 以貨幣形式專項用於下崗及失業人員救助
  • 製訂專項補助政策,鼓勵企業麵臨困難時,先降薪,後裁員,向企業提供挽留員工專項救助補貼
  • 提供特別房貸計劃,對麵臨斷供的房奴暫緩法拍,製訂與收入相匹配的還款計劃

政治層麵的諸多迫切問題先不表。

       總之,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拉動經濟,搞什麽“刺激”經濟,恰恰相反,要主動“刺破”經濟,努力有序撤退,讓經濟受控大退縮,一直退到中國自身的實力能夠自我維持的地步為止。

            比如,對於房地產千萬不能再搞什麽穩樓價,因為這個動作隻會累高堰塞湖,加大危害性。而是要放開市場,讓房價跌到它真正的價位為止。一定要退夠,在房價下跌時,什麽政策都無效,即便是剛需也不買房,房子不是小件,差價動輒幾十萬,幾百萬。隻要房價預期是下跌的,就不會有人入市,這個與房價的高低沒有關係。

以上措施肯定會受到網友的嘲笑,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共產黨絕對不會采納的。那麽好,那就請讀者把以上措施看作是中國經濟希望的判斷標準。假如政府按照這個做,中國還有希望。假如不這麽做,各自自求多福吧,放棄一切幻想,及時采取保全自身財產,甚至人身自由的最佳措施,否則就來不及了。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政府出台一個政策,要分析它是在救國,還是在救黨。誰是那個“代價”?

            其實都不用經濟學專業,都能簡單判斷中國的經濟現狀。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經濟數據如此慘淡,其反應的必定不是暫時的困難,而是長期結構性問題的總爆發。疫情放開後的半年,很多數據甚至不如疫情期間,“報複性反彈”並未發生,難道不應發人深省嗎?這時在看李強政府在那裏放“口炮”,有用嗎?好比醫生對病人敲擊膝蓋做膝跳反射測試,敲上去毫無反應,小腿紋絲不動,肯定不能指望這個病人去跑百米,跑馬拉鬆啦。這時,家屬還試圖拖著病人上跑道,就好比是“刺激經濟”,隻嫌他死得慢。

            所有的救市措施都是徒勞,浪費了僅有的資源,不僅無法拉動經濟,反而增加了債務,後果更慘。

            所有的提振經濟思路,都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判斷,即中國經濟基本麵是好的,增長潛力巨大,隻是政府措施不到位,或者說習近平,隻搞政治,不抓經濟,換了朱鎔基,經濟馬上可以再飛起。其實不是的,中國經濟是結構性問題,40年的改革開放隻是曇花一現。即便沒有疫情,也會碰到天花板,習近平加速的衰敗。如今把外貿搞死了,神仙也抓不上去。

            還有一個誤判,就是中國經濟最差也要維持在比如像2010年那樣的增長勢頭,再差也要有GDP的個位數增長,這完全是一廂情願。誰來保證?美國還是上帝?假如沒有這個前提,那麽搞活經濟就缺乏具體指標。GDP單一指標是否能夠涵蓋經濟的全部?即便是單拿GDP說事,維持5%的增長已經不可能。甚至短期內維持個位數的負增長都很難。當然,統計局可以編造任何美麗的數字,但老百姓的體感無法掩蓋,對於一個失業者來講,你GDP數字漲到天上去,對他來講,有什麽意義呢。

            都說日本“失去的30年”。筆者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無論日本,還是中國,都不具備長期拉動經濟的內在動力,衰退是必然,那種高速增長反而是不正常的,不可持續的。所謂“失去的X年”,隻不過是經濟周期調整的必然結果罷了。真正的經濟強國,必須掌握市場的至關因素,創新與資金實力,往高了講,還有國家軟實力。唯一能夠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隻有一個國家,美國。這裏不是在盲目的媚美,而是提醒中國要對自身有清醒的認識,定位準確。今天過早的進入經濟衰退與當初自信心膨脹導致的形勢誤判關係甚大。這種誤判的災難性後果,隻有等中國經濟徹底退回原點後,放可由後人深刻總結與反省。

            未來不是過去的延長線。所謂增長,都是以過去為參照物。而過往的輝煌有二點不可複製,第一,永久失去了西方主要國家對中國發展經濟的支持,第二,中國過去的GDP數字本身水分很大,讓今天的政府去追趕過去的造假數字,實在是難為他們了。

            衰退是必然的。這裏順便提一句,那些既得利益階層,他們從經濟增長中獲利,麵對今天的經濟衰退,他們應該承擔什麽社會責任?

            今天考驗政府的不是如何提振經濟,而是如何做到有序撤退,避免經濟蕭條引發的社會動蕩,這種動蕩,一定是無序的,加速的資產的不良配置,使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更苦。這時,無論產生一個什麽樣的新的政府,哪怕是民主政體,它麵臨的首要問題是吃飯,這時,民主的確不能當飯吃。在混亂中,還要防止新政府被另一個獨裁者劫持。

            未來,中國人民麵臨三種政體選擇,現在的獨裁,將來的民主或新獨裁,但無論哪一種政體,都不能指望它有挽救經濟的金手指,把中國拉回那“黃金40年”。最好的政體,是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有序的退回本來的狀態中,過程盡量平滑,有序,最大限度降低底層百姓經濟轉型的痛苦,尤其是避免一些本來不應該承受的痛苦,比如大規模社會失序。對老百姓來講,最佳結果是退回原點,等待下一個“改革開放”。

凡是在那裏空喊口號,大講刺激經濟,拉動消費,穩定房價,而不做一件事去救助弱勢群體的,無論是官員還是學者,不是騙子就是傻子。

承認自己不行是要有勇氣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