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潮疊加退學潮 掙紮中的家長與“寒冬”裏的學校
- 李澄欣
- BBC中文記者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香港持續出現退學潮
暑假來臨,香港又進入移民旺季。
單親媽媽Dodo把握最後兩周收拾行裝,月底將帶同15歲的兒子移民英國,讓他在倫敦升讀高中。
“準備了快兩年終於成行,趕得及在兒子升高中前走,大家都鬆一口氣。 ”她對BBC中文說。
這比原定計劃提早了很多,她原擬待兒子中學畢業後送他到海外讀大學,但“反送中”運動和國安法落地香港改變了一切。 “以前是為了讓他擴闊視野,完全沒想過政治,現在是局勢逼著我要盡快帶他走。 ”
從事活動策劃的Dodo曾在外媒任職記者,對政治風險相當敏感。她說自己移民的“死線”是兒子高中前,因為教育局2021年宣布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取代“通識教育科”,該科目為高中必修科,規定學生在中四及中六三年間至少到中國大陸考察一次。
“被政府強製去大陸交流,但學生出入境大陸會否被扣查?我兒子曾經在社交媒體批評政府,會不會在大陸出事?雖然隻是兩日一夜的行程,但我非常擔心他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另一名移民港人媽媽Mandy,考慮的則是“新時代”下小孩的競爭力。“外資陸續撤走或縮減規模,可預視十年後香港全麵中國化,越來越多國企,會變成普通話、大陸人主導的地方。但我兒子一直是讀英文學校,又沒有大陸人脈,留在香港發展沒有優勢。 ”她從事市場營銷,丈夫在銀行業任職,上周攜同9歲和11歲的兒子舉家移居澳洲布裏斯班。“相對高峰期,這個暑假走的人少了,但沒有少很多。我的圈子裏,大家都默默地在執行移民計劃。”
2019年後數以十萬計港人移民,而香港教育局每年公布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顯示,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的三年裏香港流失近6.8萬名中小學生,其中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一年就流失2.7萬人。
相比之下,在反修例運動前的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學年,中小學生淨減少人數為2429人。換言之流失人數在3年間增逾10倍,而流失率也從0.35%進一步擴大至3.99%。
退學潮也蔓延至幼稚園,截至2022年9月的過去一年,至少6500名幼稚園生不再在港升學,流失率約6.31%,創近年新高,當中有八成(5154人)是在幼稚園低班(K2)升高班(K3)前退學,流失率高達9.69%。
對此,教育局回應指,家長一直有為子女選擇就讀學校的權利,學生流動包括轉校、移居內地、海外升學等亦屬“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