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始於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做為戰勝國,沒有收回戰敗國德國占領的青島,反被移交給日本。這就是所謂的二十一條。
中國的文化界對此抗議。火燒趙家樓。
此後開始了一波波群眾運動。
五四,首先是反帝。
文化界發現,要反帝,首先是自強。要想自強,必須普及文化。於是開始了新文化運動。就是文化上和世界潮流接軌。教育引進西方教育體係。文字運用上和草根結合,就是所謂的白話文,加上掃盲,解放婦女被裹的雙腳,等等,不一而足。後來把這些行動,稱之為反封建運動。文化人在此基礎上,喊出了砸爛孔家店的口號。
共產黨,也是在此運動中發展成立的。
有說法,五四是民主運動。這個可以商議。因為當時的北洋政府,是中國大地上最接近西方民主體製的政府結構。
但這個政府結構,基本是文化人的政府。和當時百分之90的文盲沒有關係。反映不了百分之90人口的訴求。很快就凋謝了。
後來的國內運動,先是孫中山的北伐。後來又出現共產黨的土地革命。然後是國內新老軍閥打著革命旗號的內戰。
這些層出不窮的戰亂,被日本侵華戰爭打亂了。
於是國內各派勢力開始暫時休戰,一致抗戰。直到日本投降。
日本被趕走後,國內的革命運動重新開始。這個過程叫第二次土地革命。就是共產黨繼續平分土地,結束土地兼並。這場動蕩以有產人士的代理,國民黨跑到台灣而結束。中國大陸恢複統一。
五十年代的中國,完成了耕者有其田。恢複了被戰爭創傷的經濟。但五四的文化革命,還在繼續。普及初等教育,掃盲,簡化字,解放婦女小腳,結束買賣婚姻等等把文化與草根結合的工作基本完成。
但此時,農村又開始了新的土地兼並。於是,五四傳人們開始了把農民土地合並的集體化運動。這就是所謂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造。
六十年代,做為手捧五四革命玉璽的五四傳人,毛主席等革命者覺得還缺點什麽。一是高等教育,草根還沒有得到。再有,當上領導的一些五四傳人,比如劉少奇等,開始成為新一代脫離草根的貴族。
於是,文革開始。老特權們下台,工農兵進大學,大老粗當領導。這就是所謂的草根占領上層建築。所有這些,讓當初那些五四群眾革命的領袖,覺得革命中犧牲者的血沒有白流。同時,文革中,年輕學生還真的把砸爛孔家店的口號變成了現實。
到了76年,五四革命的大佬毛主席去世後。大家回首往事,覺得能革命的都革了。唯獨一點,大部分人的生活質量,比革命前雖然有些提高,但和台灣,南朝鮮,香港那些沒怎麽鬧革命的地方比,明顯不如了。
這個時候,大家覺得,革命應該劃個句號了。很多人甚至覺得,革命,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革命的慣性還在。比如,當初的紅小鬼胡耀邦此時覺得,之所以經濟沒有搞好,是毛主席這個革命領袖,本人就是搞特權。不是社會主義不好,而是以前中國搞的不是社會主義。
胡耀邦等人的這種看法,把鄧小平等老領導們嚇了一跳。
老鄧心想,當初劉少奇和我文革時被打倒,毛主席和文革小組也是這麽說我們。。。
於是胡耀邦被撤。
這時,已經到了公元1989年五月。
廣場上的口號,還在喊打倒高幹子弟的特權。還在罵鄧小平的兒子,趙紫陽的兒子們搞官倒發財。
趙紫陽在接待蘇聯領導人時,成功的把不繼續革命的責任推給鄧小平。但因此,在權力鬥爭中失利。
所有這些,仿佛是法國大革命的重演。一波波人起來革命,然後又被後來的革命者送上斷頭台!
難道,參加革命就應該當太監,當三孫子才能保命?但一波波的革命,誰都不能幸免吧?
革命,永遠都不缺理由。但革命過程中的血腥和殘酷,也是不需理由的。
革命運動一經起來,也是刹不住車的。
法國的八十年大革命,是被拿破侖的大炮終止的。
終於,時間到了六月四日。
那天北京下小雨,有槍聲,還有血,還有淚。
(此去略去幾萬字)
在此之後,國內基本沒人再談革命,搞群眾運動了。
從此,出現了全民經營自己各自小九九的生活。
30年後,世界上,出現了一個新科GDP亞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