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拒絕蘇聯結盟防禦希特勒的理由,“德國人來了損失的領土,俄國人來了滅亡的是靈魂”, 可見兩國世世代代的血仇。

來源: mindBlast 2023-04-22 17:46:5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067 bytes)

波蘭雖然曾有過一段稱霸東歐的輝煌,但隨著日耳曼和俄羅斯人崛起,曆史為我們呈現的更多是這個苦難民族在兩強角逐中的掙紮情景。

公元10世紀前後,波蘭民族形成。皮亞斯特王朝(公元10世紀-1370年)時期,波蘭兩度統一,奠定了成為東歐地區強國的基礎。

雅蓋洛王朝(1385-1572)的波蘭,由於和立陶宛聯合對外戰爭的勝利,共同組建了統一的波蘭共和國,成為真正的東歐強國。其版圖囊括了今天的波蘭、立陶宛、烏克蘭、白俄羅斯,總麵積達55萬平方公裏,是歐洲僅次於沙俄的第二大國家。

16世紀末至17世紀上半葉,由於在同沙俄交往中占據上風,波蘭得以持續開疆擴土,國土麵積增至近100萬平方公裏。

16世紀是波蘭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全盛時期,被稱為黃金時代。這是其曆史上最值得驕傲的一頁和波蘭人民大國情懷的根基。其中在科學上最為我們熟知的事件就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他的學術成果代表了當時歐洲自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17世紀下半葉,波蘭逐步走向衰敗,在近50年的時間裏與烏克蘭、俄羅斯、瑞典、土耳其接連發生戰爭,國內外形勢每況愈下。

到18世紀後期,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1772年,波蘭失去了二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領土;1793年,波蘭將東邊的立陶宛、白俄羅斯剩餘地區和西烏克蘭割讓給俄國,將靠西的格但斯克(Gdansk)和托倫(Torun)割給了普魯士;第三次瓜分發生在1795年,結果是餘下的波蘭領土被俄、普、奧徹底分光,波蘭作為東歐最大的國家在地圖上消失。

三次瓜分波蘭,俄、普起了主導作用。沙俄獲利最大,共攫取了波蘭62%的領土。對俄羅斯來說,隻有控製波蘭,才能建立起向北、南、西進攻的可靠後方。有學者指出,18世紀的波蘭曆史基本就是俄國人控製、奴役波蘭的編年史。

波蘭的悲慘命運直到一戰結束才得以暫時緩解。1918年,波蘭複國。它的重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俄國革命和德意誌、奧匈兩大帝國的崩潰瓦解。協約國出於自身利益,決定承認波蘭人的獨立權利。此外,波蘭裔美國總統威爾遜也在其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波蘭雖然複國,但它夾在蘇德兩強之間的地緣政治窘境卻沒有改變。如何在大國夾縫中生存依然是波蘭發展的主線。

在戰後收複失地的鬥爭中,波蘭希望恢複1772年以前的疆界,保持對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控製。

在西線,它利用英法美等國對德國的打壓,勸說這些大國支持波蘭的領土主張。可最終,《凡爾賽條約》沒能滿足波蘭的全部要求。波蘭忿忿不平,德國的仇波情緒也更加激烈。

在東線,波蘭不滿協約國以民族原則確定其東部邊界的提議,於1920年春對蘇俄發動戰爭,試圖一舉奪下烏克蘭,不幸失敗。最終蘇波妥協,承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獨立,隻將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劃歸波蘭。

一戰後確定的波德、波蘇邊界協定是脆弱的。伴隨著德國的重新崛起和蘇聯走向強大,這兩個社會製度完全不同的國家聯袂第四次瓜分了波蘭。

1938年8月,蘇德承諾互不侵犯,並秘密議定了兩國在波蘭的勢力範圍。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起閃電進攻。17天後,蘇聯宣布波蘭作為一個國家已不複存在,隨即打著保護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的旗號出兵。波蘭不到一個月就被兩強瓜分殆盡。

在德占區,希特勒推行對波蘭的種族滅絕政策。與此同時,蘇聯人在波蘭的統治也同樣殘酷。以卡廷森林事件為代表,蘇聯政府在1940年處決了超過兩萬名被俘的波蘭軍人。此事至今都是波俄關係的難解之結。波蘭前總統萊赫·卡欽斯基正是於2010年參加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活動時,在俄遭遇空難身亡的。包括現總統安傑伊·杜達在內的許多波蘭政要都認為,這次空難是俄方精心策劃的謀殺。

言歸正傳,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歐洲的重要影響之一就是東歐整體上被納入了蘇聯的勢力範圍。這一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東歐以往受製於不同大國的局麵,使其命運同蘇聯的內政外交緊緊綁在了一起。

20世紀50年代初,斯大林模式在東歐各國相繼確立。除南斯拉夫外,東歐國家的對外關係完全倒向蘇聯,後者實現了對東歐的徹底控製。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蘇共二十大激發了波蘭人擺脫蘇聯控製、探索獨立自主道路的熱情。

1956年6月,波蘭發生了戰後第一次大規模反蘇運動。遊行者打出帶有強烈民族感情的口號,引起莫斯科極大不滿,隨即加強了對波蘭的控製。

1968年初,波蘭政府在蘇聯壓力下決定禁演展現沙俄對波殘暴統治的話劇,引發民間新一輪反彈。抗議雖被鎮壓,卻加深了波蘇之間難以修補的裂痕。

戈爾巴喬夫1985年接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開始全麵反思蘇聯對外政策,提出了外交上的“新思維”。體現在東歐,就是要與該地區國家發展平等互利的新型關係,鼓勵它們擺脫蘇聯模式,尊重各國獨立探索發展道路。在蘇聯讓步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加強了對東歐的滲透,扶植親西方力量掀起反共浪潮,推動當地政治經濟改革。在此背景下,波蘭成為東歐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在與蘇聯脫鉤後,波蘭出於經濟和安全利益考慮,迅速倒向西方。一方麵,華沙需要西方支持以改善經濟,歐盟憑借其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豐厚的援助成為首選。據統計,自2004年入盟以來,波蘭已從歐盟累計獲得超過2300億歐元的資金。其經濟社會發展已同歐洲其他國家緊緊聯係在一起。

在搞活經濟的同時,東歐需要來自北約的安全保護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不再熱心幹預東歐國家內政,但作為歐亞大國,莫斯科不能坐視東歐成為西方侵犯其安全和利益的前哨。

以波蘭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在曆史上曾多次遭受俄羅斯侵略。對它們而言,莫斯科是令人恐懼的存在和必須長期提防的對象。2014年俄羅斯出兵克裏米亞和東烏克蘭,引起了波蘭等國的高度警惕。它們紛紛請求美國在東歐和波羅的海增派軍隊,擔心歐盟會屈從於俄國壓力,重蹈曆史覆轍。

在防範俄羅斯的同時,波蘭對歐盟中的西方大國,尤其是德國,也心存芥蒂。它反對歐盟成員國向聯盟過多讓渡主權,尤其提防著德國打著歐盟的旗號在東歐發號施令。如今執掌政壇的法律與公正黨更是認為,波蘭當年在蘇東劇變中為了融入西方,不得不屈從於西德的霸權,在國家利益和民族感情上讓步,現在該是矯正糾偏的時候了。

英國公投脫歐,來自法國、意大利、荷蘭的歐盟懷疑論同時興起,看似輿論正向著波蘭這邊發展。但事實上,這些事件隻會讓德國在歐盟的地位更加鞏固,對華沙而言是極為不利的——波蘭把自己看作歐洲大國,可德國人卻視其大國情懷為笑話,將它作為二等國家對待,批評波蘭是對歐盟隻取不予的自私鬼。

更令華沙擔憂的是,德國和俄羅斯是有特殊關係的,即便在當前莫斯科與西方關係降到冰點的情況下,柏林也一直留有餘地。俄德兩國不顧美國和其他歐盟成員的反對,執意推動鋪設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便是其中一例。這與波蘭反複強調的減少歐盟對俄能源依賴是完全相悖的。

此外,同屬東歐的重量級國家匈牙利在總理歐爾班上台後,致力於發展對俄友好,從南線與俄羅斯加強能源合作,對波蘭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麵對俄德兩國的壓力,特朗普上台讓華沙看到了希望。

波蘭人民對美國素有好感。特朗普與杜達可稱得上是“天然盟友”:他們都帶有很強的民族情緒,認為自己的國家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二者都有較為穩固的民意支持,反感建製派宣傳的自由主義價值觀;此外,在歐盟、貿易、移民、能源(反對“北溪-2”、加強對美天然氣進口)、北約軍費開支等問題上,華盛頓與華沙的立場幾乎毫無衝突。

而對於上述問題,德國與美國的矛盾是很深的。波蘭正好借助與美國發展更緊密關係,給德國主導歐盟、控製東歐的“野心”澆盆冷水。

在此背景下,去年7月,特朗普第一次出訪歐洲,把波蘭作為第一站,對華沙而言意義重大。波蘭人民像歡慶節日般喜迎美國總統駕臨,而兩天後當特朗普抵達德國漢堡時,等待他的卻是數以萬計的抗議者。在華沙看來,這是一個宣言,它要向德國展示,波蘭即便身處地緣政治的夾縫中也並不孤立;即使在經濟上處處要依靠歐盟,也不必對柏林俯首稱臣。

波蘭的“反俄、壓德、親美”政策當然有其隱患。特朗普和普京均樂見歐盟的分裂,波蘭的做法何嚐不是為他們送上了一手好牌。此外,兩位大國領導不時透露出想達成妥協的意願。其可行性幾何姑且不論,美俄一旦相向而行,很可能要靠犧牲東歐的利益討價還價。那時波蘭將被逼入窘境,華沙再向柏林求助,代價恐怕就很高了。

然而波蘭畢竟是小國,是配角。它的出身決定了其生存發展必將受製於俄歐美大國關係的框架,曆史上如此,現在也是這樣。

麵對當前的複雜局麵,又懷揣著強烈的民族自尊,波蘭看不到最優的發展道路。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華沙的對外政策恐怕仍難擺脫在俄德兩國夾縫中生存的局麵,表現出依附於大國(目前是美國)的特色。

所有跟帖: 

波蘭南北有天然屏障,但東西沒有,所以不強大的波蘭很難生存.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23 postreply 18:07: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