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不文明女王
關於中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市場飄蕩的傳言突然就靴子落地了。
2023年3月31日傍晚時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中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就在半個小時前,中行總行召開幹部會議,宣布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黨組副書記葛海蛟成為中行新任黨委書記。中行官網旋即宣布了這一任命,顯然是為了對衝劉連舸被查可能對中行造成的負麵影響。
兩個半小時後,中行官網掛出《中國銀行黨委堅決擁護中央對劉連舸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決定》的通報稱,3月31日,中行黨委召開會議,第一時間傳達中央對劉連舸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決定。黨委書記葛海蛟主持會議,黨委班子全體成員參加會議。
中國銀行簽約穀愛淩為“中國銀行夢之隊”形象代言人
通報提到,中行黨委堅決擁護中央決定,將全力配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劉連舸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同時深刻汲取劉連舸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教訓,深入反思、引以為戒,舉一反三、抓好整改。會議要求,要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中行的兩份通報,均未披露劉連舸違紀違法案由。劉的仕途一度順風順水,四年間獲得三次擢升,最後一次談話還以為自己還要進步。
但坊間盛傳,與其曾就任口行的11年的工作與擔任一把手的中行期間均應有關,此外,他在個人生活上也頗為獨特,據說他的第四任妻子居然是兒子的前女友!
劉連舸的一大愛好就是美女,特別是年輕會講英文的美女,他的曆任妻子除了第一任,其餘的全部都是身材高挑長相美豔,且英文特別好的美女。劉連舸是典型的鳳凰男,出生平凡的他,因為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和出色的能力,被官員的女兒看中。從而一步登天走上仕途之路!在功成名就時,劉連舸毅然決然拋棄糟糠之妻,轉而迎娶美豔小三,隨後幾十年時間更是不斷更換伴侶,枕邊人越換越年輕,越換越漂亮,而他的第四任妻子居然是他一個兒子的前女友!
據說,當時劉連舸的一個兒子大學畢業,和女朋友一起找到父親劉連舸。要求父親給女友找一份工作,當時劉連舸以女友出生寒門和家裏門不當戶不對為由,強行要求兒子和女友分開,並答應兩人分開後幫其女友找份滿意的工作,在父親的強勢幹預下,兒子不得已和女友分開。誰料半年後,兒子居然發現自己前女友,變成了父親的第四任老婆。可謂是比電視劇演的還狗血!真是活久見!
分享一篇舊文。
訪1985級碩士校友
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
2019年11月27日,學院黨委書記、清華五道口校友會會長、校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顧良飛一行就學院曆史采訪了中國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學院1985級碩士校友劉連舸。采訪中,劉連舸回憶了當年報考五道口和備考與考試中拚搏奮鬥的過程。他提到,在五道口求學時,經濟金融領域名家授課,實踐領域專家的講座,全球知名教授的講學為他的職業生涯與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分享了他與導師劉鴻儒老師之間的故事,他還談了對“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切身感悟。
顧良飛:您是五道口1985級碩士。當時您是什麽樣的機緣巧合報考五道口呢?在備考和考試過程中發生過什麽讓您印象最為深刻的事情嗎?
劉連舸:我1978年上大學,82年畢業,大約從81年暑假,提前一年開始準備考研究生,但臨近畢業時,考慮到當時家裏生活條件比較困難,反複再三最後還是選擇了先工作,留校任教,在吉林財貿學院工作了3年。1985年報考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研究生報考時,五道口當時學生少,能培養出什麽樣的學生也不確定,隻知道是人民銀行(曾為中國唯一一家金融機構)的下屬機構。
因為我留校任教講授的是工商信貸管理課程,畢業實習工作是信貸員,畢業後第一年帶我的馮正欽老師為了讓我講課能理論聯係實際,專門安排我在人民銀行長春分行二道河子辦事處又當了一年信貸員(跑自行車廠、衡器廠、卷煙廠3戶企業),如此和人民銀行就很熟悉了,有淵源了。還有一點,當時我女朋友報考的是本校(吉林財貿學院)研究生,她覺得按我的能力應報考五道口,而且肯定能考上,那樣彼此都有麵子。因此,也沒怎麽太多想,就報了五道口。
在備考和考試過程當中什麽印象最深的,第一個就是學外語。因為我當了三年老師,專業課、經濟學等課程都相對熟悉,有些底子(比如《資本論》課程,我是一到五道口就申請考試通過後免修的)。外語是最難的,當時我們那個年代上大學,ABC都讀不明白,所以大學四年惡補了一下,剛開始英語不會讀,我們就用中文標注。
但是補學的英語根本不夠考五道口,備考過程中很大部分的時間用於準備英語了。五道口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比較高,有很多是學英語專業的。1986年紐交所主席約翰·範爾林訪問中國,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中美金融市場研討會,鄧小平還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範爾林一行,五道口當時有十來個同學當翻譯。
我在五道口求學有相當大一部分時間都用在外語上了,沒想到後來我的職業生涯竟都用上了。同時我個人理解,能否學習好一樣東西很大程度還是靠個人的興趣與愛好。當時我學外語也不知道它將來有多大用處,也沒有想過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會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就是喜歡與願意讀點背點英文名言警句和小詩文之類的,希望有一天能直接用英文讀書看報,與老外交往不用翻譯。但是後來我的職業生涯,很多時間都用上了外語,所以這是我印象最深的。
第二個印象最深的是複試麵試。筆試成績合格以後,複試給我印象也非常深,麵試我的是五道口呂拓老師(黨總支書記)和金融研究所何旗老師(周林老師的博士)。當時麵試題都是專業的問題,我因當過3年老師,有一定專業知識積累,基本上對答如流。呂拓老師對我麵試表現很滿意,回五道口後就說在吉林發現了好苗子、好學生。入校後本來學生會主席應該由84級師兄師姐擔任,但呂拓老師力薦我接任83級唐旭師兄的學生會主席職務。我的體會是隻要刻苦努力,有真本事,老師天生就喜歡刻苦勤奮的學生。當然也特別感恩呂老師對我的賞識。
顧良飛:您認為五道口辦學模式有著怎樣的特色?或者說您對這樣的課程學習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
劉連舸:五道口的課程有以下四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基礎理論課程全是名師授課,比如中國人民大學黃達教授、周升業教授、王傳倫教授,北京大學陳岱孫教授、胡代光教授、範家驤教授、厲以寧教授,南開大學錢榮堃教授等等,匯集各大高校的名師,集大成者。
二是專業課程以劉鴻儒老師牽頭的業界高級領導授課,特別注重實踐與應用,真正的學以致用。授課的老師全是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司局長以上的領導。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學了上手特別快,增強我們的適應性。因為老師講的都是實踐當中最新的內容與領域,像劉鴻儒老師有時剛在國務院開完會就來道口給我們上課,有意無意就會給我們講一些最新精神,提示什麽問題你們可以深入探討,這個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對開闊我們的視野、提升思維,及時研究有用的最新課題,都大有益處,也因此使五道口畢業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在看問題的角度與高度,特別是緊跟實踐方麵有很大不一樣。
三是開放式辦學。五道口邀請外國專家用英語講授金融專業實務課程,把國外領先的實踐引進來,這也與我們國家改革方向相符。我們當時學商業銀行,用的教材是《美國商業銀行》,美籍華人苗麗燕老師給我們講的(她中文隻會說“你好”、“再見”),給我們講課每次都複印原版教材,後來我把這本書找到了,與中國金融出版社聯係,決定翻譯這本書。
在1988年就翻譯出來了。當時國外最先進的東西就在我們學習的內容裏麵。我們今天提出金融消費者保護,記得我當時翻譯的一章就是“消費者保護”,美國人在1985年的教材就有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概念,而我們是30年後才使用的。再比如保羅希爾先生當時是美國駐華大使館的經濟參讚,他給我們講課,主題就是基金。1985年、1986年講基金,國內沒有,大家不明白基金是怎麽回事。開放辦學使我們能夠學習、掌握代表未來金融改革發展方向的一些知識,走在實踐和時代的前麵。
四是文化風格的傳承。五道口當時重實踐是鮮明特色,也確實培養了一批人,使我們很快能夠適應工作。後來我聽到,傳說五道口的學生靜不下心來學習了,先是想方設法挑選導師,接著就是東奔西跑忙於找工作。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和傳承一部分,你說它是優勢它就是優勢,你說它有問題它就可能有問題,理論深造,好好潛下心來學習,邏輯訓練,思維訓練,包括一些理論上的深耕和突破當然是必要的、應該的。
至少當年五道口同學有很多在國內重要雜誌上寫文章、發表論文,比如《經濟研究》《金融研究》《財貿經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北大學報》等都有五道口聲音。但是五道口後來更加注重實操,更加注重證券、保險,當然也是與時俱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特點嘛,所以在風格上,文化傳承上,依我看五道口就是既務實、以實踐為第一,同時也把理論研究和探索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顧良飛:導師是我們的指路人,對我們的事業發展與人生指導很產生重要的影響。能否分享您和導師劉鴻儒老師之間是否發生過一些趣事?
劉連舸:我特別感謝恩師劉鴻儒先生對我的引領栽培。應該說劉老師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無論是指導論文、做學問,還是思維格局、成就事業,抑或生活哲理、坦蕩人生。我認為,劉老師最大的特點是始終擁有一顆擁抱新事物、年輕的心,本質上就是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對生活事業的熱愛。沒有他的這種創新精神和改革激情以及全身心、不講個人得失的投入,估計中國金融改革少說也得慢5到10年。
因為當時劉老師倡導的很多創新和改革確實是超出了眾人的想象和當時體製機製的藩籬,多年以後,學界和實務界還承認,中國金融體製改革架構與宏觀設計都還沒有超出劉老師當年那些設想和操作,有書為證。在劉老師的著作和論文報告中,以及老師親自起草的文件、批示中,中國金融調控體係,金融機構體係,金融市場體係,微觀機製等都構建出來了。除了今日洶湧澎湃的金融科技是劉老師沒想到或著書立說中鮮有提及的之外,其他的都在他研究、設想、操刀實踐之列。
第二個特點是劉老師心胸闊達與大格局。劉老師性格坦蕩、豪邁,酒量自然也不在話下。五道口尚未畢業,我就有幸被推薦給鴻儒老師當秘書,年輕氣盛的我在工作場合當麵頂撞過老師,但老師一點也沒有計較,反而說“年輕人講真話好”“不怕有傲氣就怕沒能力”(幾個當時在人行工作的大師兄可作證)。老師的包容之心真切體現在了對年輕人有時出錯犯錯的容忍和愛護、保護。當然在愛護保護學生的過程中,老師在背後其實也付出過不少代價,但老師一點也沒有計較過自己的得失,而且從來也沒後悔過。
第三個特點是老師帥氣,有風度,很講究,有品位,還很有人情味,年輕時如此,進入中年老年到今日更是如此(有照片為證)。這裏舉一個小例子。我是農民家庭出身,當秘書那會兒確實土裏土氣,老師沒少言傳身教,讓我見世麵。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1988年7月接待一位外國國家首腦,老師帶著我去大會堂參加招待會。但我露了怯,大夏天穿西裝打領帶很熱,我幹脆把西裝一脫往胳膊上一搭,袖子就挽了起來,往大會堂東大門台階走的時候,老師看我好幾眼,我有點莫名其妙,進大廳後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說:“小劉,這麽正式場合,哪有那麽穿西裝的,把袖扣扣上,西裝穿上”。
後來我在國際司分管外事工作才知道,講究儀表禮儀真不是一件小事,但當時確實不懂也不理解。還有一件事,1987年6月,我請兩天假回老家吉林結婚登記,老師和師母王誌玲專門送我一套小禮品,其中有一個在那時是很精致的純牛皮文件包(帶鎖的),我至今還珍藏著(沒舍得多用)。
今天,雖然我們在做人做事上有了一定的長進,但對老師我們永遠高山仰止。特別是在方法論、思維方式、格局情懷方麵,可能永遠都難以望其項背。去年有次聚會我自以為知道的不少了,可以有點發言權了,但講了幾句後,就被老師問住了。年近90的老先生依然是那麽敏銳、洞見,直接把我糾正過來了,我的確心服口服。老師的洞察力、敏銳性是我輩無法企及的。所以說我覺得一個人的成長能遇上一個好的指路人,好的老師,確實為人生之最幸、大幸。
顧良飛:談到導師,就不得不談談您的論文寫作情況。
劉連舸:在談畢業論文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說一下當時學生分班的情況。記得85級招生分為三部分:計劃內招生約60人,擴招研究生班約20人,定向委托培養約15人。我是屬於擴招的研究生班學生。據鴻儒老師有一次回憶說,當時計劃招60人,但考完試以後一看,五道口那麽多考生的成績比其他各個大學都好很多。這麽多成績好的學生,五道口按計劃又招不進來,一些財經類高校都想收攏過去。鴻儒說不行,再申請追加名額,辦個研究生班。後來教委批複擴招兩年製研究生班。如果不是當時劉老師力主擴招研究生班,我本人估計也就無緣五道口了。
因為是研究生班2年學製,我是在87年畢業後邊工作,邊寫碩士論文的。當時研究生班一大部分同學因剛參加工作太忙都沒完成論文。但鴻儒老師鼓勵並要求我一定要完成論文並拿學位證書。正是在老師的支持、指點下(包括論文題目選定和在論文衝刺階段給我放假),我克服了工作忙、時間零散等困難,堅持完成了論文,並於1988年順利完成論文答辯,拿到碩士學位。你們這次采訪的前幾天我特意翻到我的碩士證書,你們看編號是88066,特別吉利的數字,日期是1988年11月10日,趙海寬老師、劉鴻儒老師簽發的。
我的論文題目是《中國體製型通貨膨脹分析》。論文指導老師是劉鴻儒,論文評閱老師是厲以寧教授。按照傳統理論,有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輸入性通貨膨脹等。我邊工作邊結合實際思考、撰寫論文,偶然發現中國很多信貸資金投入是無效的,當時物價上漲很厲害,票子多發花哪去了?
我結合著學習《資本論》,即馬克思講的貨幣是經濟所謂第一推動力和持續動力的觀點,然後我發明了兩個詞,一個叫“貨幣投入漏損”,就是貨幣投放以後沒有按其應有的規律,促進經濟增長,而是直接拿央行的票子給不產生效益的企業甚至下崗職工發工資了,沒有形成推動生產的動力。還有一個詞叫“貨幣黑洞”,這是仿照凱恩斯講的流動性陷阱,即漏損的貨幣規模巨大,還與直接發工資的部分吻合不上,那麽錢到底去哪兒了?其實是個黑洞,誰也不知道黑洞到底吸收了多少錢,到底需要什麽時候能結束。
因為當時大刀闊斧改革,社會就業壓力很大,失業人員巨多,又要保社會安定,多發票子救急,或造成破產、兼並企業呆壞賬也是無奈之舉。最終我結合現實,反複思考,把分析論證這件事作為論文題材,題目就定為中國體製性通貨膨脹。厲以寧老師給我的論文評價還不錯,說論文具有創新性、實踐性。拿到論文評語時,黃永鑒老師看後說:“劉連舸,厲老師對你的論文可真重視啊,他給別人論文的評語一般就寫一麵紙,你這翻過來又寫了一麵,還都寫滿了”。
顧良飛:能否請您回憶回憶五道口美好的學生生活?
劉連舸:對五道口學生生活美好印象太多了,僅舉一、二例吧:
一是名人講座特別多。中國改革開放從1978年開始,到了1985年前後,包括1984年、1986年、1987年,直到1988年上半年,我個人認為和體會這四五年可能是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時間點之一。就是在前麵改革積澱,矛盾開始暴露,引進西方的東西消化理解,東西方的衝擊碰撞,在這幾年達到了高峰。比如1984年五道口一幫同學在一次金融學會會議上提出建立中國金融市場,當時可謂石破天驚,一片嘩然。
到了1986年紐約交易所主席範爾林訪問中國,來五道口做演講,在我看來那場演講對整個五道口的對外聲譽奠定了一個基礎。85級同學問了範爾林幾個問題,範爾林感覺一愣一愣的,回美國後他就發表文章說,沒想到在中國北京一個偏僻的地方居然有這麽一幫年輕人對國際上的事了如指掌,提的問題讓他印象很深刻。
當時好像是《紐約時報》都報道了。所以這個事我認為是五道口發展史上第一次比較重要的直接向西方開放。因為我問過鴻儒老師,此前還沒有過這麽有名的國外大人物到五道口。更加經典的一次是劉鴻儒老師主持發展經濟學講座,邀請的是費景漢教授(曾為諾貝經濟學獎候選人),台下居然自行來了另一位世界有名的經濟學家鄒至莊(記得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坐在台上的劉老師猛然發現並介紹給大家,現場一片轟動。另外,我當時作為學生會主席,還在科研處李弘老師的指導下,邀請周小川、樓繼偉、宋國青、張維迎等許多青年新銳專家、大咖、教授來五道口做講座。
二是五道口學生業餘生活充滿激情。為什麽說這些人能幹出事來?我認為創業是要有激情的,現在習總書記要求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當年五道口也有這個勁,大家學習上課聽講座都很忙很拚,但是業餘生活也不落後,每周差不多都組織各種各樣的業餘活動。
我記得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學交誼舞。1985年我們9月底10月初入學,交誼舞在北京剛開始流行,學校說你們學生會組織,學校出點錢請東方歌舞團老師過來教。當時包括最沒有音樂細胞的、唱歌老是跑調的幾位老師全都下場了,都被我們鼓動起來參加學跳交誼舞,熱火朝天。每到周六晚上,學校食堂餐廳裏,燈光有些昏暗,學生會就整幾個插座連上台燈,然後把紅顏色塑料桶往上一罩,卡帶式大錄音機音樂響起,大家就統統下場,會與不會,踩不踩腳都無所謂,反正就是高興、歡樂!
還有一點就是學外語。有一位美國老師,老太太非常有風度,像電影明星一樣,給我們輔導外語,熟悉起來以後每到周末我們就邀她一塊去圓明園、頤和園,搞了許多類似英語角的活動,還跟她一塊兒喝可樂,吃盒飯,大家樂在其中。為什麽?就是因為有那麽一種勁,有一種精神,隻要學生會一召集,大家就響應,充滿激情。
三是組建讀書小組。大家在一塊比拚著看書,廣泛閱讀,一周至少讀一本名著,然後交流討論,大概堅持了近一年時間,讀了幾十本書,當時已形成一種文化氛圍。那時候我就看出有好幾位同學挺有實力的,年齡比我小,記憶力好,複述原文很準確,讀書量極大,讀書速度飛快,效果也不錯。
還有一小點,五道口當時的夥食我一直認為還是不錯的,其中有幾道菜我現在想起來都是流口水,有一個叫紅燒獅子頭,確實好吃,東北沒那個菜。還有一道就是四川的麻婆豆腐。隻要有這道菜,大家很快就搶沒了。那個年代能吃上這些菜,真是不錯。當時我就覺得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顧良飛:結合您的切身體會或者同學的例子您對 “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五道口精神的理解。
劉連舸:“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作為五道口精神是鴻儒先生提出來的,我理解最深刻的是“敢為先”,也最有同感。我剛才講,鴻儒老師第一大特點就是喜歡擁抱新事物,實際上就是敢為先。因為鴻儒等老一輩他們都是留蘇的,學的計劃經濟,若沒有鴻儒這一輩敢為先,估計中國市場取向的經濟、金融改革要落後好多年。
至於“講團結,重貢獻”,我認為就是講團隊精神和家國情懷,也是五道口的一個特點。這麽多年大家在外麵別的不說,一見到道口校友,首先大家就非常親切,非常容易互信,馬上可以熱烈交流起來,可以無話不談。講團結的這種氣氛和傳承真是應該歸功於五道口的創始者們,後來老師們和一屆接一屆的師兄弟們的努力。“不怕苦”是老一輩習慣說法,其實就是勤奮,曆經磨難,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我以自己幾十年的經曆高度認同和讚慕“不怕苦”精神,我堅信天道酬勤,好日子、幸福日子都是不怕苦、奮鬥出來的。
來源:清華五道口校友網站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