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為什麽美國還沒有衰落?

來源: chufang 2023-04-18 17:33: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932 bytes)

經濟學人:為什麽美國還沒有衰落?

經濟學人的文章指出,盡管很多人,尤其是美國人自己,都認為美國經濟正在衰落,但是從數據上看,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正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身後。令人好奇的是,美國的問題是很明顯的,為什麽仍然能發展得如此之快?美國經濟會給其他國家什麽經濟和教訓,尤其是,如果美國想自爆,就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政策?

論點

如果有一件事是所有政治派別的美國人都能同意的,那就是經濟已經崩潰。

特朗普認為貿易是一種敲詐,他的國家正在衰落,上任時承諾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拜登正在花費2萬億美元重塑經濟,希望能建設得更好。

美國人很擔心。近五分之四的人告訴民意調查員,他們的孩子過得會比他們更糟糕,這是自1990年開始調查以來最多的一次,當時隻有約五分之二的人如此悲觀。

上一次這麽多人認為經濟狀況如此糟糕的時候,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陣痛中。

然而,這種焦慮掩蓋了一個驚人的成功故事,一個國家持久但不被重視的出色表現。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具生產力和最具創新性的大經濟體。根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衡量標準,美國正在將其他國家甩在身後。

從我們熟悉的衡量經濟成就的標準開始:GDP。

1990年,按市場匯率計算,美國的產出占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30年過去了,這一份額幾乎沒有變化,即使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

美國在富裕世界的主導地位更令人吃驚,今天占七國集團GDP的58%,而1990年是40%。按購買力調整後,隻有那些富得流油的國家和金融中心的人均收入才會更高。美國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西歐和日本。

同樣按購買力調整後,美國最貧窮的密西西比州的收入超過5萬美元,比法國還要高。

關於經濟增長的許多要素,美國的記錄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美國的工人比1990年多出近三分之一,而西歐和日本隻有其十分之一。而且,也許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更多的人擁有研究生和研究生學位。

的確,美國人的平均工作時間比歐洲人和日本人多,但生產力明顯高於後兩者。

美國公司擁有超過五分之一的海外注冊專利,比中國和德國加起來還多。研究和開發(R&D)的前五大企業都是美國的,在過去的一年裏,他們花費了2000億美元。各地的消費者都受益於他們的創新,從筆記本電腦和iPhone到人工智能的聊天機器人。

1990年投入100美元到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投資者,今天將擁有超過2000美元,是他們在富裕世界的其他地方投資的四倍收益。

有一個算是有力的反駁是,美國人用更高的收入換取了不那麽慷慨的社會安全網。

作為國民生產總值的一部分,美國在社會福利方麵的支出,確實比其他國家要吝嗇得多。但現在美國的福利保障已經變得更加歐洲化,而且隨著經濟的增長,增長速度更快。

美國對工人和兒童的稅收減免已經變得更加慷慨。最貧窮的人的健康保險已經擴大,特別是在奧巴馬總統的領導下。

1979年,經濟狀況調查的福利占美國最貧困人口稅前收入的三分之一; 到2019年,這一比例達到三分之二。正因為如此,自1990年以來,美國最貧窮的五分之一人口的實際收入增長了74% ,遠高於英國。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美國的出色表現說明了如何增長的問題。

一個教訓是,規模很重要。美國有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可以分散研發成本,還有一個底子極厚的資本市場,可以從中融資。隻有中國,也許有一天還有印度,能夠擁有如此規模的購買力。

其他國家也曾試圖模仿,但即使是那些最接近的歐洲國家,也在極其費勁的成為真正的單一市場方麵。破產法和合同條款的差異,加上各種監管障礙,使銀行家、會計師和建築師無法跨境兜售服務。

勞動力的規模和質量也很重要。與其他富裕國家相比,美國擁有年輕的人口和較高的生育率。這在其他地方可能不容易做到,但各國至少可以從美國的高移民比例中得到啟發。

2021年,移民占美國勞動力的17%,而老齡化的日本隻有不到3%。

另一個教訓是經濟活力的價值。

在美國,創辦企業很容易,通過破產進行重組也很容易。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有助於就業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模式。今年年初被Alphabet和其他科技公司解雇的美國工人中,已經有許多人在其他公司應用他們的熱門技能,或建立自己的企業。

相比之下,在歐洲大陸,科技公司仍在就裁員問題進行談判,今後可能會對在那裏的招聘工作三思而行。

美國人應該對自己國家的經濟表現感到欣慰。如果曆史是一個指南,那麽美國下一代的生活水平將繼續提高,即使承擔了經濟去碳化的成本。

然而,盡管增長記錄是有彈性的,但也有陰影。中產階級的稅後收入增長,低於最貧窮和最富有的人的收入。一群人已經陷入了困境,多年來,美國壯年男子沒有工作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比英國、法國和德國都高。

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可恥地落後於富裕世界的其他國家,主要原因是太多年輕人死於毒品過量和槍支暴力。當整個經濟在增長時,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更容易。

但美國的有毒政治提供不了幫助。

此外,美國人越是認為他們的經濟是需要解決的麻煩,他們的政治家就越有可能把未來30年搞得一團糟。雖然美國的開放性為其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繁榮,但特朗普和拜登都轉向了保護主義,移民政治也變得有毒。

政府的慷慨補貼可以在短期內促進貧困地區的投資,但有可能使市場對創新的激勵減弱。從長遠來看,還將讓浪費和扭曲的遊說活動揮之不去。中國的崛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都使美國麵臨新的挑戰。

因此,我們更有理由記住,到底是什麽推動了美國的長期和成功的運行。

以下是更詳實的闡述,數據更充分,建議讀完,沒有耐心不讀也可。

論據

誠然,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使用基於購買力的貨幣轉換,即基於個人在自己國家能買到的東西,中國的經濟自2016年以來一直大於美國。今天,按購買力計算,中國占世界經濟的18%,美國隻占16%,而在1990年,這兩個比例是4%和22%。

但是,盡管購買力平價(ppp)是比較不同經濟體人民福祉的正確指標,但就這些經濟體在世界舞台上所能取得的成就而言,由市場確定的匯率才是最重要的。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的卓越地位是顯而易見的。美國去年25.5萬億美元的GDP占世界總量的25%,與1990年的份額幾乎相同。

以此衡量,中國的份額現在是18%。

比起在整個世界中的地位,更令人驚訝和不被重視的是美國對其發達國家同行的主導地位的擴大程度。1990年,美國占七國集團名義GDP的40%,七國集團是由包括日本和德國在內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達經濟體組成。今天,美國占了58%。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增長幅度較小,但仍很明顯:從1990年占七國集團GDP的43%到現在的51%。

美國的優異表現已經轉化為人民的財富。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990年美國的人均收入比西歐高24%;今天則高約30%。1990年,美國人均收入比日本高17%;今天則高54%。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收入數字比美國更高的國家,隻有卡塔爾這樣的小石油國和盧森堡這樣的金融中心。

收入增長的很大一部分是在頂端; 超級富豪的確賺得很滿意。但大多數其他美國人也不錯,中位數工資的增長幾乎與平均工資一樣多。俄克拉荷馬州的卡車司機可以比葡萄牙的醫生掙得多。

消費差距甚至更加明顯。英國人,一些歐洲最富裕的居民,在1990年的消費是美國人的80%。到2021年,這個數字下降到69%。

錢顯然不是一切。人們經常爭論(不僅僅是在歐洲),歐洲人在額外的工資和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之間做了一個交易。他們沒有堵塞的道路和臃腫的衣櫃,而是有更長的假期和慷慨的產假。更重要的是,他們用於醫療保健的收入要少得多。

在個人層麵上,這種權衡可能是完全合理的:除了收入和購物,生活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但是,這並不是新鮮事。這種差異真的能解釋今天繼續增長的差距嗎?

更重要的是,美國一直在從國家財富中拿得更多一點來幫助美國人。1990年,美國的社會支出僅占GDP的14%,但到2019年底已上升到18%,部分原因是為其窮人和老人提供了更多的醫療保險。這很難讓人聯想到社會保障的典型,瑞典。

幾十年來,瑞典將其四分之一的GDP用於社會項目,但兩者差距正在縮小,而不是擴大。

幸運兒

美國人越來越富有,因為他們比其他富裕國家的工人更快地提高了生產力。這種優勢是有實際代價的。

美國的經濟允許個人生計出現極端的波動。在經濟衰退期間,失業率急劇上升。大量的人最終被拋棄在一邊:毒品、槍支暴力和危險駕駛的結合,導致了美國平均預期壽命的驚人下降。這種痛苦集中在這個國家最貧窮、最邊緣化的社區。

錢可以緩解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而經濟表現出色的美國有大量的財富,但是並沒有用來幹這個。

美國有問題,但是不幸的是,所有經濟體都有問題。美國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問題並沒有明顯地減緩其增長。投資者很高興地意識到這一點。1990年投資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00美元,今天將增長到大約2300美元。相比之下,如果有人在同一時間將同樣的金額,投資於不包括美國股票的富人世界最大的股票指數,他們現在將隻有大約510美元。

當然,過去的表現不能預測未來的回報。自從美國在19世紀90年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以來,領先優勢一直在起伏不定。但三十年來,美國目前的超額收益期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值得我們仔細觀察。

從長遠來看,有兩件事對一個經濟體很重要:勞動力的規模和生產力。長期以來,較高的生育率和更開放的移民製度,使美國在人口方麵比其他大多數富裕國家更有優勢,而且這種優勢還在繼續。

美國的工作年齡人口(25至64歲的人),從1990年的1.27億增加到2022年的1.75億,增加了38%。與之相比,西歐的工作年齡人口在此期間僅增長了9%,從9400萬增至1.02億。

也就是說,這些歐洲人中實際工作的比例更高。本世紀以來,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一直在下降,主要是因為男性退出了勞動力市場。但是,美國的這一怪現象,並沒有大到足以對衝掉美國在原始數字上的優勢。即使參與率較低,在過去的三十年裏,美國的勞動力增長了30%。在歐洲,這個數字是13%,在日本,隻有7%。

而且,這個不斷增長的勞動力也變得更有生產力。由美國商界支持的智囊團會議委員會發現,在1990年至2022年期間,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工人每小時的產量)增加了67%,而歐洲為55%,日本為51%。

再加上美國人工作量大這一事實。一個美國工人每年平均工作1800小時(每周工作36小時,有4周假期),比歐洲多出大約200小時,但比中國少500小時。

美國的一些生產力增長來自於更多的投資。但是,全要素生產率(TFP)也增加了,TFP剔除了這些影響,試圖顯示效率的提高和新技術的采用。根據用於跨國比較的數據庫,賓夕法尼亞全球數據,美國的TFP在1990年至2019年期間增加了約20%。七國集團作為一個整體,平均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如何解釋這種較高的生產力?

首先,確定美國在哪裏的生產力最高是很有用的。2019年,美國增長研究院長、西北大學的羅伯特·戈登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哈桑·賽義德將經濟分為27個不同的行業,以確定其中的明星。

他們發現了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並看到這個行業在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容光煥發。但經濟中製造和連接計算機的部分的快速增長,隻是故事的一部分。美國經濟的其他部分忙於有效地使用新技術。

在那個神奇的十年裏,美國企業的生產力增長翻了一番,每年超過3%,而他們的歐洲同行卻隻有不到2%。從那時起,美國的生產力增長已經回落到其長期平均水平的1.5%左右,但仍然比大多數其他富裕國家快,而且仍然由技術部門驅動。

美國作為技術創新者的成功根基很深;矽穀是幾代人打下的基礎。不過,技術產品被如此富有成效的使用,原因更容易看到,而且今天仍然適用。簡單地說,是美國人的技能、規模和精神。

源泉

首先,美國工人平均來說是高技能的。考慮到傳統的看法,尤其是在美國人自己關於教育係統失敗的看法,這可能看起來很刺耳。但是,美國每個學生的教育支出,比經合組織的平均成員多37%,經合組織是一個主要由富裕國家組成的俱樂部。當涉及到中學後的學生時,花費是平均水平的兩倍。

有充分的理由質疑其中一些支出的效率:15歲兒童的科學和數學測試結果本可以更好。但是,優秀的,往往是有特權的學生們卻在茁壯成長。根據哈佛大學和韓國大學的羅伯特·巴羅和李鍾華(Jong-Wha Lee)匯編的數據,在其勞動適齡人口中,大約34%的美國人完成了高等教育,隻有新加坡的比例更高。

該圖片由Brandon BooysenPixabay上發布 

賓夕法尼亞州全球數據的人力資本指數,以受教育年限為基礎,目前韓國處於領先地位;但自1990年以來,美國平均在主要經濟體中一直處於首位。

在最新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數據中,世界15所排名靠前的大學中,美國有11所。除了教育許多最聰明的美國人之外,這些大學長期以來一直是向美國輸送世界上最聰明的年輕人的渠道。他們中的一些人繼續加入每年通過 "可選的實踐培訓 "計劃進入勞動力市場的20萬名外國學生行列,即使在特朗普執政期間,這一數字仍然很高。

美國的經濟很好地利用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

過去十年,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研究和開發支出,未來增長的象征,已經上升到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遠遠超過其他大多數國家。美國創新能力的證據,是其在國外生效的專利數量,這是一個國際認可的指標: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專利份額從2004年(有數據可查的第一年)的19%增加到2021年的22%,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

第二套解釋是與美國的規模有關。

一個大的單一市場總是給一個國家帶來優勢;在技術方麵看到的規模回報在美國放大了這種效應。歐洲已經試圖打造一個統一的市場,但語言、行政和文化差異仍然對電子商務平台等業務構成障礙。由於印度還不夠富裕,其規模不足以提供如此規模的好處,中國是唯一能夠在這方麵真正與美國匹敵的國家。這有助於解釋其消費技術部門的活力,至少在習近平染指之前是這樣。

規模也有其他優勢。美國占世界第三大洲近40%的麵積,這意味著美國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地質財富,其中一些已經成為美國新的善於挖掘的財富。在2000年代的頭十年,美國每天淨進口超過1000萬桶石油。但與此同時,隨著能源公司完善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技術,釋放從北達科他州到德克薩斯州遍布全國的頁岩地層中的礦物財富,一場革命正在進行中。

天然氣和石油產量飆升;美國現在通過國內生產滿足其大部分能源需求。2020年,美國成為一個石油淨出口國。

風口之國

這既擴大了經濟,又使其多樣化,增加了新的彈性。而且,由於天然氣的蓬勃發展是以煤炭為代價的,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盡管直到最近美國才有值得一提的聯邦氣候政策,但是工業二氧化碳排放比2000年代中期的峰值低18%。

現在,美國正有意將其注意力轉向其規模所提供的其他資源,如陽光和多風的平原和海岸,美國確實應該加速這一趨勢。

使美國的技能和規模更加強大的,是組合中的第三個因素:活力。

這往往是人們在解釋美國的成功時首先提到的屬性。這也是定義最粗略的一個屬性。但是,有一些明確的關聯性。

一個是流動性。美國人在機會到來時起身離開的能力和意願已不如從前,但從國際角度來看,仍然令人印象深刻。2013年,蓋洛普調查發現,在過去五年中,大約四分之一的成年美國人,從國內的一個城市或地區搬到另一個城市或地區,而在其他發達國家則是十分之一。

每年約有500萬人在各州之間遷移。布魯金斯學會的人口學家威廉·弗雷發現,在這些跨州遷移者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所占比例過高,他們可能會去從事生產力最高的工作。

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深、流動性最強的金融市場,為企業融資和區分贏家和輸家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盡管有時並不穩定。股票市場資本化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70%;在大多數其他國家低於100%。

對潛在的高增長初創企業的資助尤其豐富,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風險資本流向了美國的公司。

不過,美國人對創辦新事物的渴望早於科技界,並遠遠超出科技界。疫情開始後,2021年美國有540萬家新企業開始營業,創下年度記錄,比2019年增長53%。許多人不會成功,但創始人不會像在其他地方那樣受到嚴重傷害。

經合組織衡量了企業家失敗後要付出的個人成本,美國和加拿大在最低水平。

企業管理的質量是活力的另一個來源,自2003年以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約翰·範雷南和斯坦福大學的尼古拉斯·布魯姆,一直試圖通過他們的世界管理調查,為管理質量的跨國比較提供分析上的嚴謹性。美國在他們的排名中位居榜首。

研究人員認為,激烈的競爭有助於解釋美國的企業文化。老板們更樂於解雇員工(而且更容易解雇,美國的雇員保護法比其他大型經濟體弱得多)。市場更願意獎勵公司,以證明它們經營良好。他們的調查發現,美國的管理實力,解釋了對其他發達國家的生產力領先優勢的一半之多。

美國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與其在其他領域的失敗是很難調和的。即使扣除稅收和轉移支付,美國的收入分配也是七國集團中最不平等的。貧富之間的收入差距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不斷擴大,在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由於勞動力市場緊張而穩定下來。

最近,低工資收入者的薪資提升,使他們開始追趕中層人士,但最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工人之間的差距一直存在。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生活的嚴酷性。

今天出生的美國人平均可望活到77歲,比發展水平相似的其他國家的同齡人短5年左右。對窮人來說,由於他們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較少,周圍的暴力事件較多,這種差距尤其明顯。某些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可能會說,這種嚴酷,盡管令人厭惡,是美國的一部分,促使人們努力出人頭地。

另一種解釋是,美國既不缺乏財富也不缺乏智慧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但選擇不這樣做,而且為這種選擇付出的經濟代價很小。

智囊團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亞當·波森說:"經濟學不是道德劇。如果我們能設計出同時解決不平等和促進增長的政策就好了,但遺憾的是,隻有少數政策能做到這兩點。殘忍並不妨礙經濟增長"。

美國如何才能自爆

如果殘忍不會妨礙,有什麽會?什麽可能會看到美國幾十年來的出色經濟表現接近尾聲?

一種可能性是,富裕世界的同行要做更多的事情來追趕。歐洲未能像美國那樣產生巨大的科技公司,但其強有力的反壟斷規則,促進了更有競爭力的市場,特別是對消費者而言,這可能還會產生結果。

日本一直在努力撼動低迷的經濟模式,但還沒有完成嚐試。盡管存在明顯的結構性挑戰,但中國仍打算保持快速增長。同時,印度的崛起,必將使世界經濟更加向太平洋地區傾斜。

但美國人肯定也有辦法讓自己不那麽成功。

以人口統計學為例。盡管在過去30年裏,美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超過了歐洲,但生育率現在已接近歐洲水平。隨著生育率的降低,美國需要更多的移民來維持其人口優勢。但是,一股日益高漲的本土主義思潮卻推動了這一點。

特朗普試圖消弱美國歡迎高技能外國工人的簽證計劃,並開始建造一堵牆來阻止低技能的移民,但未獲成功。即使他未能在2024年再次贏得選舉,也已經為更多懷疑和敵視移民的行為定下了基調。

拜登保持了特朗普的許多邊境政策。在他的領導下,邊境當局已經驅逐了至少200萬非法移民。

美國政治的醜陋轉變,也威脅到其他成功的支柱。高度分化的州政府開始危及美國龐大的統一市場,迫使公司麵臨新的選擇。

例如,德克薩斯州已經禁止金融公司與德州開展業務,如果認為這些公司對石油行業不友好。佛羅裏達州州長、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可能候選人德桑蒂斯利用他的權力,試圖收拾迪士尼,以回應這個公司的進步主義議程。加利福尼亞州正從相反的方向進行攻擊,新法律可能迫使石油公司對其利潤設限。

更大的政治自毀行為的可能性,也在地平線上若隱若現。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長期對峙,可能會使國會無法提高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這將引發主權違約,動搖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信心,可能使政府的資金成本永久地提高,鑒於在大流行期間公共債務的急劇上升,這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Photo by Natilyn Hicks (Natilyn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在貿易政策方麵,美國兩黨的政治家們確實意見一致,但達成的共識卻令人深感擔憂。美國對全球化的擁抱,是美國長期強勁增長的一個重要背景條件,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的貿易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的上升,就說明了這一點。外國競爭促使美國公司使其業務更加有效,國外的機會給了他們更大的增長空間。

但現在,全球化在華盛頓特區成了一個肮髒的詞,對國家安全和產業政策的關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以半導體為例:盡管美國早已失去了作為主要製造商的衣缽,但是高通和英偉達等公司的所在地,這些公司設計了世界上最複雜的芯片。

這對美國來說很有效,抓住了全球半導體行業中價值最高的部分。

但這已經不夠好了。拜登政府已經開始投入數十億美元,將芯片製造商引入美國,實際上是試圖以供應鏈安全的名義,囤積這個行業的低價值部分。政儲還試圖對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氫氣生產等做同樣的事情,可能會花費20萬億美元,或近10%的GDP,以重塑經濟。

這些積極的幹預措施,與美國80年代後的立場背道而馳,最終可能使美國的生產力和金錢付出代價。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潛在的自我傷害政策,大多源於一種衰落主義的觀點,至少在經濟上,這種觀點根本沒有反映事實。美國議員們的診斷結果是,中國正在進步,移民是一種威脅,大公司是進步主義的權力堡壘,自由貿易是一種背叛。

這些政客的愚蠢之所以更加引人注目,是因為暴露了這些精英對更大的經濟圖景缺乏了解到了什麽程度,以及美國經濟現在還有多好。

所有跟帖: 

體製優秀。吵吵鬧鬧,卻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全球優秀人才趨之若鶩 -slinger- 給 sling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8/2023 postreply 17:43:59

擁槍,但沒人造反。電視上全是壞消息,卻是最希望移民的國家 -victor1988- 給 victor19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8/2023 postreply 20:15:16

哈, 看看下麵一樓. 生死才是真的, 比這麽一堆迷人眼的數據都更重要的曲線. -楓林曉- 給 楓林曉 發送悄悄話 楓林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23 postreply 17:59:00

1 什麽叫衰落? 2應該衰落嗎? -80前- 給 80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8/2023 postreply 18:26:09

一個詞就可以解釋這些因素的80%:人口。美國可以源源不斷地吸收移民,而中國隻能滑入人口減少的漩渦。 -Grainsw- 給 Grains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9/2023 postreply 14:22: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