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評/為何溫家寶、李克強都須悲壯卸任?

評/為何溫家寶、李克強都須悲壯卸任?

 
 

李克強5日在中國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

李克強5日在中國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

 

中國「兩會」正召開,總理李克強5日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被外媒形容成「冒汗用一小時快速完成,習近平匆匆與他秒握手後,扭頭就走」,顯然李克強想對歷史作交代,然後「含怨」退休。李克強的際遇讓人聯想十年前,溫家寶也強調改革開放不能停、絕不容許文革重演,溫在記者會強調政治改革已到攻堅階段,經濟體製改革欲進一步,必須進行政治體製改革。兩人態度雷同、悲壯程度不一,無力感則一致。為何兩位總理卸任時都讓人感到壯誌未酬呢?

 

這就是中共體製的缺陷,在位者無能或無法達目標,被無形的枷鎖綑綁住,隻能擊鼓傳花,把高遠的經濟或政治改革目標傳給繼任者。李克強甚至比溫家寶委屈,溫卸任前還能出訪外國,開記者會表達「希望中國老百姓忘了我」,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對人心、人道和人的本質的尊重,和對公平正義、青春、自由、奮鬥的追求,雖被外界嘲諷是「影帝作秀」,至少還有表達空間。

 

反觀李克強,可說草草結束任期,不僅被排除出政治局常委,連與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最後握手,都顯得被輕忽。國務院發布官員們室外歡送儀式的影片,標題是「蒼天有眼!人在幹天在看」,李克強談話並無敏感內容,而是四平八穩。

 

這些場景都顯露習近平定於一尊,團派李克強、汪洋等被清除出權力核心圈,習家班清一色組成執政團隊,向來由總理抓的經濟大權,即使名義上經濟歸總理李強主導,但李強是習的心腹,習已政經大權一把抓。李克強卸任被形容成「學歷最高、權力最小、改革開放以來最弱勢的總理」;中共多任總理為國務院累積的權力,在李克強任內全被搶走了。

 

媒體也注意到,李克強工作報告時冒汗、語速加快,隻花一小時即完成。報告內容到處可見提習近平的成就,有人指「違反李的個人良知與認知」。李不斷低頭唸稿,中間出現幾次停頓,基本是照稿讀完,沒有溫家寶的從容,能舉辦記者會諄諄提示,想為歷史留名。

 

而人大開幕會結束後,習近平主動走向李克強,與他握手,但習握手時沒正眼看李克強,隻把手伸過去,臉馬上扭向一邊,與其他人點頭打招呼,顯得敷衍應付。海外有華人學者認為,李克強雖強調改革開放重要,但沒有勇氣和魄力挑戰習近平,重蹈須盡力全身而退、安全著陸的老路,正是中共統治集團的墮落。

 

溫家寶執掌國務院時,在胡錦濤「不折騰」下,還能放手搞經濟,推出4兆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即使被批造成「國進民退」,但和李克強時,諸如抗疫等政策由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相比,溫有更大發揮空間,卸任時還警告文革可能重來,暗批薄熙來;2021年溫家寶發表悼母文,大談公平正義,竟被中共刪除,顯示人在位時權力在,卸任後隻能韜光養晦,自求多福。

 

溫家寶、李克強都強調改革開放應持續,似欲凸顯團派較紅二代更接地氣、更符合外界期待,也襯托習主政以來,以資本無序擴張等為由,打壓阿裏巴巴、百度、騰訊和抖音等私企,國進民退擴大,部分鄉鎮去年試行恢復供銷合作社和食堂,少數學校試行學生上山下鄉等,被認為是政策左轉的先聲。

 

中共中央向來定於一尊,黨內雖有派係權力分享製衡,從來沒有出現真正第二個太陽,表麵上標榜集體決策,總理主管經濟,重大決策必然是中央常委會通過,為何溫、李兩位總理卸任時予人觀感是滿腔悲憤、擔憂改革開放難以為繼,或憂慮文革重演?他們掌權時為何不設法防範?

 

大陸資本和外企近年加速逃離,正反映習延任後,經濟發展路線不確定帶來的疑慮。習在20大講話少提改革開放,今年多月來中國出口萎縮等,不容樂觀。20年來,兩位總理都難有趙紫陽任內展現的改革氣魄,卸任時卻都強調改革開放不能停,溫更直言必須政治體製改革。但政治體製改革,中共就須開放、交權,讓企業自由發揮、中產階層力量更壯大,中共不放心也做不到,遇到「放就亂、收就死」的困境。

 

習近平集權後,所謂不忘初心和牢記使命,意味改革開放不會放大步,還可能倒退。李克強悲壯卸任,正是體製難容自由開放的象徵,和胡春華被趕出政治局、胡錦濤被架離會場,都是團派主張和權力式微的悲歌。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