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蘇英法德軍隊不同,日軍有下克上的傳統就是下級認為自己做的對可以自作主張,隻要成功了上邊就不追責。搞砸了最多自己剖腹

來源: 天青水藍 2023-03-04 23:17: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276 bytes)

戰時期的日軍是最注重等級觀念的,論資排輩甚至到了變態的程度,但為什麽這樣一支等級觀念森嚴的軍隊,卻同時存在著極為嚴重的“下克上”行為?

  首先,究竟什麽是“下克上”呢?不難理解,中國古代的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也就是指下麵的人對上麵的人感到不滿甚至對上級下達的命令不理不顧,按道理說軍人是以服從軍令為天職的,但是下克上出自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在強調對上級忠誠的同時,也希望上級能尊重下級的利益,如果下級認為上級違背了這個約定,下級是可以反對上級的。

  這個問題就要牽扯到日本比較深層次的東西,這裏隻能簡單來說一下。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又麵積狹小,很多矛盾避無可避,隻能直麵,所有社會底層,也以日本底層被壓榨最為凶狠,基本已無再進一步壓榨的可能。這個社會環境,造成日本社會大概是世界上最早權力集中,最早階級固化的國家,有限的資源必需集中分配,掌握分配權力的階層一旦稍有偏頗,被壓榨到底線的底層就隻有造反,古代沒有明確的科學指導,但在日本社會自然形成保護分配權的武士階層,以及可以憑頭腦更合理分配資源,自己還可以從中漁利的財閥階層,但最高層既要這兩個階層協助自己分配資源,又沒能力供養這兩個階層,回收所有分配權力,那怎麽辦呢?—— 給政策!

保證最高層收益的情況下,給他們壓榨權!他們隻要壓的住最底一層,那麽收到和上交之間,怎麽漁利,就是他們的權力。實際日本曆史上最底層被逼到造反的情況很多,但日本地域狹小,轉圜餘地小,強勢方從沒有什麽兵力空虛,不集中的問題,鎮壓起來很方便,從來都是露頭就打,弱勢方從來沒有發展空間,像中央帝國那樣,底下已成燎原之勢,高層還沒收到情報的狀況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不過日本強勢方也有個好處,就是懂得不能殺雞取卵,薅羊毛得留著羊,這些底層每一個人頭上,都有著明確的收益,殺了可就沒了,所以武力鎮壓壓住陣腳後,就是請中人出來談判,給多少米糧,然後大家別鬧了,還是回家好好過日子去吧。所以日本曆史不提什麽農民起義,此類事件都是所謂“騷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緊張的期間,日本各大城市還發生過有名的“米騷動”。而“下克上”,就是日本中層把下層壓榨過甚,下層開始“騷動”了。或者高層試圖染指中層這種壓榨過手的權力,中層開始反擊,下克上,就是日本社會保持階層平衡,維持階層固化的自然手段。

  到了近代,西方現代科學知識的輸入,很快這種下克上就加進了科學指導,變得有些似是而非,比方226事變,石原莞爾締造關東軍神話,就被很多人認為是日本軍隊“下克上”的典型案例,那就這麽認為吧。但是要是對此感興趣,願意深究,你會發現這並非“下克上”,而是日本高層權力鬥爭當中,某一方利用了中下層,過程裏,明智維新後,社會變動,一些得以由下層躥至中層的人,在日軍中就是所謂的少壯派,從中看到自己可以由此更進一步,躥進高層的機會,這種“下克上”就變得變本加厲,失控起來,老實說,我的感覺,當時日本不亡於盟軍,歐洲沒有發生大戰,任由日本在東亞獨大,一帆風順的日本,恐怕也會亡於這種失控,這一點,從石原莞爾本人,被手下激進少壯派所推出權力中心,可見一斑。

其實,這也是日本戰國時期軍閥混戰的傳統。很多大名對於部下的強力家臣,缺乏足夠的控製力,大體上是協調他們作戰而已。

  還有日軍高層甚至有故意縱容“下克上”的想法,特別是遇到一些比較麻煩,可能會有爭議的行動,就幹脆縱容慫恿下級“下克上”,擅自行動,搞好了,論功行賞,搞砸了,也很簡單,當事者剖腹謝罪。

  這種方式有優點,但也有巨大缺點。

  日軍“下克上”往往成為風氣,甚至會徹底改變侵華日軍司令部甚至日本軍部的戰略,導致戰略上的慘敗!

比如淞滬會戰結束以後,日本軍部不希望擴大戰爭,要求前線部隊停留在蘇嘉線,不要繼續攻打首都南京。日本軍部認為,國民政府已經從南京撤退,占領南京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反而失去了談判的對象。但日本一線指揮官認為國軍已經全線撤退,隻要堅決追擊,一定能夠迅速拿下南京。結果就是,日軍自發攻打南京,軍部被迫認可這個決定。占領南京後,實則日軍就徹底被拖入持久戰,無法自拔了。

  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一種必然結果,因為這些下層軍官後麵都站著一個人——天皇。“下克上”也可以說是天皇一手促成的。他希望以此來平衡下麵人手中的權力,並且增強自己手裏的權力。

  20世紀30年代,日本右翼大力宣揚“下克上”,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右翼認為國家出現衰弱的原因是天皇被內閣架空,這該如何是好?

  隻有除掉這些中間的官員,直接聽命於天皇的領導,這樣就能迅速對外擴張,通過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來壯大自己的祖國,聽上去是不是覺得很感動,持有這種“愛國情懷”的軍官大多數是草根出身的中下級法西斯官員,正是他們的這種“下克上”的思想讓日本日益膨脹,開始四處侵略擴張。

  但這種現象其實是從九一八事變之後開始的。918事變並不是由日本高層一手策劃並實施的,而是由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等關東軍將領背著日本軍方高層秘密實施的一個計劃。

  對日本而言九一八事變的冒險嚐試是非常成功的,東北軍的不抵抗使得東三省以席卷之勢淪陷。而那些參加了對東三省進行了作戰的官兵嚐到了甜頭後越發狂熱,認為918事件完全可以重演。

  由此那種“下克上”之風越發嚴重,後來的七七事變有對戰果的擴大和不擴大兩派,而被奉為英雄的石原在當時卻屬於不擴大派,有部分擴大派軍官就效仿石原,直接繞開了上層領導製定各種戰略規劃,於是中國爆發了全麵抗戰。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比如說諾門坎戰爭,英帕爾戰爭都是各軍司令部獨自策劃並領導各種戰役決定,也因此影響了全局。其實根本原因還是海外軍團獨立性過大,是日本下克上風氣所致,同時也讓這種失敗成了必然。

  這種模式雖說在理上說不通,可是有許多軍官卻是默認接受這種“潛規則”了。畢竟手底下人瞞著自己做事,做成了有自己的一份禦下有方的功勞,沒做成的話就把下屬推出去自己撇得幹幹淨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