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台CGTN記者]關於新冠感染死亡判定標準的問題,國際國內都非常關注,請問我國新冠感染死亡病例的判定標準是什麽?與國際上是否一致?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謝謝您的提問。自2020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將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死亡病例判定為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該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其他主要國家的判定標準基本一致。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歸因分析分為兩類:一類是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一類是基礎疾病合並新冠病毒感染死亡。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本輪疫情以來,是否做了相關統計,目前全國新冠死亡病例的總體情況如何?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謝謝您的提問。2022年12月8日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疫情防控重點從“防感染”轉變為“保健康、防重症”,緊緊圍繞醫療救治,特別是重症患者醫療救治這一工作重點,全力以赴組織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充分發揮過去三年積累的醫療救治成功經驗和有效措施,堅持早幹預、早治療,中西醫結合,多學科診療,新冠病毒感染和基礎疾病治療並重,千方百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為科學分析研判疫情影響,我們要求醫療機構一方麵集中精力實施患者救治,同時,科學、實事求是做好死亡病曆資料的整理、收集、分析和上報。為了提高醫療機構報告效率,我們組織開發了醫療機構死亡病例信息報告平台,於2022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醫療機構自2022年12月31日起,每日報告前一日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情況,沒有死亡病例的實行零報告。另外,我們要求醫療機構將2022年12月8日至12月29日期間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進行了統一收集、匯總和上報。由於數據信息量比較大,為了更加科學、客觀、實事求是地反映我國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情況,本著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我們組織專家對死亡病例進行了係統分析,因此耗時比較長。 通過分析顯示,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國醫療機構累計發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礎疾病合並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齡80.3歲,65歲及以上約占90.1%,其中80歲及以上約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並有基礎疾病,主要合並疾病為心血管疾病、晚期腫瘤、腦血管疾病、呼吸係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腎功能不全,由於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係統疾病高發和心腦血管疾病加重季節,近期與新冠病毒感染相疊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數比較多,這提示我們要更加關注老年患者,盡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下一步將按照“乙類乙管”傳染病有關規定,及時更新相關數據信息並向社會公布。謝謝。
[中新社記者]請問實行“乙類乙管”以後全國各級醫療機構開設發熱門診的總體情況,就診人次有什麽變化趨勢?門急診又有什麽變化,這些變化能說明什麽?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謝謝您的提問。現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一共開設發熱門診1.64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4.31萬個。全國發熱門診的診療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達到高峰,是286.7萬人次,之後是持續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萬人次,較峰值時數量減少83.3%,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熱門診和診室的就診人數均呈現達峰以後整體下降趨勢,農村地區也呈現下降趨勢,就是城鄉的趨勢是趨同的。發熱門診新冠陽性感染者的檢出比例也持續下降,峰值是12月20日33.9%的檢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這個趨勢表明發熱門診高峰已經過去。 急診的情況總體呈現了達峰以後持續下降趨勢。全國急診診療人次在2023年1月2日達峰152.6萬人次,之後持續下降,1月12日下降到109.2萬人次,較峰值時下降28.4%。急診當中新冠陽性感染者的檢出率由12月22日的峰值8.8%,之後穩步下降到1月12日的2.9%。這一數據顯示全國急診高峰已經過去。 門診情況來看,整體呈現出正常診療正在逐步恢複態勢。1月12日全國普通門診診療總人次913.5萬人次,基本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門診患者中新冠陽性感染者占比,12月19日峰值是5.7%,之後持續下降,1月12日占比0.9%。普通門診日診療量持續增加,目前正常診療正在逐步恢複當中。謝謝。
全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