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由撰稿人 雁默:為什麽“窮台”不是好主意?“惠台”成效有限,不代表“窮台”就有效,寄希望於經貿驅動統一,是緣木求魚

來源: easycity 2023-01-10 04:38:4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845 bytes)

https://m.guancha.cn/yanmo/2023_01_09_674877

雁默:為什麽“窮台”不是好主意?

來源:觀察者網

2023-01-09 08:09

雁默作者台灣自由撰稿人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文章寫了這麽多年,突然發現從未完整闡述個人對“窮台論”的看法,既然今年被愈來愈多觀察者認為是台灣問題白熱化的起始,不妨以這個議題“拜歹年”。

除了武力統一,“窮台論”是許多大陸網民努力傳播的另一種統一途徑。不過簡單說,這是一個笨方法,而且大概率無效,因此大陸當局從未實行窮台政策。

“窮台論”是和平統一的策略選項之一,旨在兵不血刃地實現統一,認為隻要台灣窮了,人民就會自動“求解放”,方法是切斷兩岸經貿往來,並針對性地鎖定半導體業,讓台灣經貿窒息。

大家也注意到了,大陸並未這麽做,有意思的是,無論有心或無意,正在“窮台”的是成天煽動“挺台”的美國,而且大刺刺地執行“窮台論”裏對台灣半導體業的掏空,甚至,台執政黨還盡力幫助美國展開強取豪奪。

不過,即便美方完全將此關鍵行業移出本島,台灣因此而益發窮迫,也無法促成和平統一,因為所謂“自願”,除了物理誘因,還有心理誘因。關於後者,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大於一切,更別說很多台灣人被長年洗腦,堅定認為統一就是受奴役,形同自毀了。相比之下,窮,遠不算最差處境。

蒙古國人均GDP不到中國大陸的一半,中蒙關係也不差,為何蒙古沒自願回歸呢?顯然,物理因素遠遠不足以共結連理。

與窮台相反的策略,是大陸對台灣的經濟讓利,馬英九甚至將此紅利目的性轉移給民進黨支持選民搞統戰,但換來的是賴清德“賣魚不賣身”的號召,綠民恃寵而驕,至今那些縣市還是綠的,而後的“太陽花運動”更是對“惠台”措施的總結性否定。

“惠台”成效有限,不代表“窮台”就有效,說到底,寄希望於經貿驅動統一,盼台灣人“富醒”或“窮醒”,都接近緣木求魚,而窮台的成本遠遠比惠台更高。

可能有人以為我是台灣人,自然反對窮台,但事實上,個人是從全中國視角看——成本比獲益大,且不太可能達標的策略,當然是錯誤的路徑。

其實,就算排除心理因素,純就物理因素看,窮台也是昏招。

既然目的是統一,那麽就與對澳大利亞、立陶宛等反華勢力的策略完全不同。簡言之,與表現敵對的國家限縮經貿往來,損害可控,因為目的不是統一或征服,不會引發失控的國際反彈,而外交關係本就起起落落,適度懲戒,即可達到矯正的目的。

然而,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追求的是統一,窮台之後,爛攤子還得要自己處理,這裏所謂的“爛攤子”,並不止於統一後的重建,還要算上另一筆帳,即統一前台灣將經貿完全轉移到其他國家以求生存的成本——台灣與國際經貿體係連結得愈深,統一就愈容易引發國際反彈。

這是不是自找的統一障礙呢?

事實上,即便是降低澳大利亞的經貿往來——而且還維持最重要的貿易項目——也屬於不得已的策略,其負麵效果就是讓澳方更積極尋求調整對外貿易的比例,以分散風險。澳方雖中短期不容易找齊取代中國市場的經濟體,但長期來看就不一定了。這便是為何對中方而言,恢複中澳經貿正軌才是正途,隻是仍得達到合理的政治目的,因此必有一段觀察期。

在全球化的經貿結構下,政治性脫鉤有其風險,即便是被意識形態鬼上身的美國,也不敢真的與中國脫鉤,而隻是尋求局部的供應鏈調整,且就算是局部,利弊得失也不好計算。

在我看來,IPEF,芯片四方,先進製程半導體斷鏈,都不會成功,美方終究會自食惡果,白忙一場,拜登遺臭萬年。現在的供應鏈結構有利於中國,所以美國才想暴力調整結構,若中方自己切斷兩岸供應鏈,等於倒幫美國的忙,何苦來哉?

對抗或競爭的外交關係尚且不宜輕啟經貿手段,就更別提追求統一的兩岸關係了。

歸根結底,問題並不僅止於“實現統一”,更在於“如何實現統一還能兼顧發展”,北京的主要考量當然是全中國人民的生計,社會的進步,並從這基礎上看台灣問題,因此,俄烏衝突對中國來說是意外的教材。

俄羅斯雖挺住了西方製裁,但人民的利益也確實受到損害,這場衝突對俄方而言是否成本大於獲益,或是相反,等戰事結束後,很值得仔細推敲。

從曆史的眼光來看,這場衝突確實促成了多極世界的開展,對於寄望告別單極世界的人們而言,這份曆史功績可以給普京,同時也可以給澤連斯基。設使沒有這場衝突,多極格局還是會到臨,但自然發展的時間會更久,因此對局外人而言,雖也間接受到影響,但獲益大於成本。

從俄羅斯視角看,若求獲益大於成本,就需要大國相助,中型國家維持中立,方能在安全與經濟上求得平衡,以對俄羅斯人民交代。就目前發展來看,隻要持續沉著應對,禁出昏招,俄羅斯達標的機會不小。

但對烏克蘭而言,顯然成本遠大於獲益,付出了重大犧牲,卻得到原先預期的反效果,甚至談不上任何獲益。

問題來了,如果俄羅斯選擇的不是開戰,而是斷絕與烏克蘭的經貿關係,搞“窮烏”就能阻止烏國尋求加入北約和歐盟嗎?結果自然是相反的,此舉隻會更快地將烏國推到西方隊伍裏,而且順理成章地使烏克蘭的獲益大於成本。

當然,台灣與烏克蘭的狀況不一樣,俄羅斯不是追求統一,但純從經貿視角看,俄羅斯一直是烏克蘭最大貿易夥伴,直到2019年才被中國取代。俄烏矛盾中的克裏米亞事件,以及亞努科維奇被推翻,發生在2014年,但直到2019年這段期間,俄方都沒有采取“窮烏”政策,原因很簡單,如上述,烏克蘭大可順勢改變經貿結構,擺脫對俄依賴。

窮國烏克蘭都不擔心俄國“窮烏”,經貿狀況遠比烏國好的台灣,當然也不會怕大陸“窮台”。更重要的是,如果俄羅斯以“窮烏”作為手段,會使烏克蘭的“脫俄”更有理有據,致使俄方開戰的正當性更為薄弱。

再說,俄烏雖分享了不少共同的曆史,文化上也相近,但與兩岸的同文同種根本不能相比,台灣人窮了就去大陸討生活即可,大陸能擋嗎?拿什麽理由擋?

可能有人會直覺認為,台灣人都到大陸討生活了,整個島空心化,還能不回歸嗎?但問題是,台灣從來不是靠人多拒統的,而是靠美國撐腰,就算人口僅剩200萬,一樣拒統。美國會養不起“不沉航母”上的200萬人?美方光靠台灣島的戰略位置就能牟利了不是嗎?

也有論者認為,台灣窮了,美國食之無味就會棄台,此論點未免阿Q,完全誤判台灣對美國的真實價值。

1949年後,台灣最窮的時候是有“美援”的。國民黨退守台灣後有美國人想“棄蔣”,但爆發韓戰凸顯了台灣的地理價值,因此才獲得美援,美方看的是地理戰略價值,就算是糞坑國也值得援助。換言之,台灣的窮與富,美方並不在意,隻要島沒沉就有利用價值。

更直白地說,美國隻要將台灣捏在手裏,就能不斷向中國大陸勒索各種好處,簡直搖錢樹。若連太平洋諸小國美方都那麽在意,又怎會看台灣經濟的盛衰決定棄台與否?

也就是說,大陸在統一問題上求獲益大於成本,大動作的經貿懲戒基本不可行,此舉會給國際反華勢力上好的反華材料,並瓜分肥厚的台商投資,在美國的持續作梗下,也盼不到島內政治轉向,是得不償失的策略。

那麽,ECFA該怎麽看?

現行的ECFA其實還不是“協議”,而是“協議前的試水”與“早收清單”。“早收清單”裏有539項貨品,項目最多的是“其他”品項(26%),其次是紡織品(25.2%),其三機械(19.9%),其四石化(16.3%),其五運輸工具(9.3%),最後是農漁產品(3.3%)。

“早收清單”僅占台灣總出口6%。其中,石化業金額最大,占4成;農漁產品占比雖低,但政治敏感度最高,因為農民少了大陸市場,就會活得很痛苦。

整體而言,ECFA全斷,經濟上對台灣影響不大,對大陸影響更微,但政治話題性卻很高。換言之,大陸若單方麵一次性全斷ECFA,實質效果很有限,完全談不上窮台,但會給“台獨”與美國大做文章,有利於其認知作戰,以兌換選票。

不過,反過來說,農漁民生計出了問題,也會折損執政黨聲望,民進黨不敢主動切斷ECFA,當被切斷時則炒作“反中”,就是因為利弊各半。

許多網民不斷喊窮台,殊不知,在政治敏感度最高的農漁產品,其實已經全禁了,隻剩1家企業能出口,台執政黨估計損失超過60億台幣。停止ECFA隻是取消零關稅,還能出口,但現在是連出口都禁止,而最近這一次禁令,原因出在申報不實等行政問題。

姑且不論出於什麽因素禁止,如上所言,實質效果有限,真正影響的是台執政黨的公信力,農漁民都會解讀成兩岸關係惡化所致。國際社會並不關注這件事,因為大陸相關單位有理有據,很難找碴,因此對大陸可謂毫無傷害。

ECFA農產品漸次遭禁,對大陸當局是獲益大於成本,但若一次性連其他項目全禁,動靜就太大,獲益不一定大於成本。

我始終認為ECFA是不該繼續存在的政治善意,而應反映真實,但也不能不承認目前這種“軟著陸”做法最聰明,因為即便民進黨嚎得很大聲,仍然不敢單方麵斷開ECFA,等於變相承認自己的“抗中”政策是玩假的,當對岸玩真的就難以招架,窘態百出,而“抗中保台”牌的失效,這個“懸疑的ECFA”也有所貢獻。

ECFA要斷或不斷,其實與“窮台論”沒什麽關係,畢竟隻占台灣出口6%。而若隻看利益受損的農漁民,他們也不會因此“求解放”,隻會質疑執政黨的“抗中”口號,要求搞好兩岸關係。請注意,“求搞好兩岸關係”與“求解放”兩者差距還遠得很。

至於兩岸經貿真正的主軸,也就是電子零件,非必要根本不必去碰,大陸隻需要厚實紅色供應鏈,讓市場自然演變即可。這產業裏有大量的大陸勞工就業,雖也不是不能找替代廠商承接此勞動力,但工程不小,需要足夠大的理由說服社會為什麽要突然變動。

很多人感到不平的是,台灣賺人民幣去買美國武器搞實質“獨立”,結果搞到美國回頭掏空台灣,大陸不但失血還喂敵。

直觀上確實如此,但並不代表解決方法是窮台,因為台灣主要產業餓不死,逼急了,還能去賺歐元,美元,甚至透過其他管道間接賺人民幣,很痛苦,但不會全無出路。換言之,窮台大概率白忙一場,就像美國不買“中國製”,改買“越南製”,結果裏麵的主要零件或材料還是“中國製”。

美國正在榨幹台灣,即便很多不要臉的台灣人使勁兒粉飾太平,甚至被捅還喊爽,但其效果是讓台灣民眾愈來愈疑美。隻是,美國不必考慮“收複台灣”,被“炮灰”討厭無所謂,但對大陸而言,這都是統一前後的成本,類似的作法必須確保獲益更為可觀。

“窮台”是錯誤的想法,但“窮台獨”是正確的,這是用最小的成本,爭取最大獲益的政策。“窮台獨”的對象除了“台獨”本身,還包含支持“台獨”的選民與金主。對“台獨”拉清單,停止讓利最綠的農業縣市,禁止“台獨”金主在大陸做生意,隻要做得徹底,就能獲取意外的成效。

說到底,“窮台”是和統的方法論之一,此法雖不失積極,但是無效,且有後患。“圍台軍演”雖也花不少錢,但比起窮台的綜合損失是九牛一毛,而且效果立竿見影。美國想借此武裝台灣,卻加深了台灣民眾的惡感,民進黨則連“抗中保台”的勝選方程式都給毀了。

話說回來,大陸不惜成本實現統一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其合理的條件是“被逼動手”,如此方能對人民交代,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國際幹預,而不是自跳陷阱,如“窮台”。個人主張積極促統,就是希望大陸能主動創造“被逼的環境”,而不隻是等別人相逼。

至於如何創造“被逼的環境”,那就是另一個題目了。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所有跟帖: 

同感! -smart518- 給 smart518 發送悄悄話 smart51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0/2023 postreply 09:48:12

兩個主義的東西攪不到一塊兒堆。 當初老美惠中惠出個啥?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炎黃一遊子43161- 給 炎黃一遊子4316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0/2023 postreply 05:04:47

觀察者網是親共的大外宣網站, 隻能說明台灣太自由了 -tboy- 給 tboy 發送悄悄話 (42 bytes) () 01/10/2023 postreply 06:47:46

觀察者網是大陸網站,最多算大內宣,讓台灣言論在上麵發布,應該說明大陸太自由了 -Ospff- 給 Ospff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0/2023 postreply 07:26: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