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感知遠超通報死亡人數,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來源: 三河匹夫 2023-01-08 07:07:5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772 bytes)

實際感知遠超通報死亡人數,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這個數字,你自己相信嗎?”

1月7日,在很可能是新冠四年來最後階段的每日數據通報中,截至1月6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本土病例為10681例,超過千例的省份有廣東3508例、廣西1829例、福建1234例,新增死亡病例為3例,湖北2例重慶1例。

去年12月,重慶一家醫院大廳

雖然超過萬例的數據是改為由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發布以來最多的一次,但無論是感染數據還是死亡病例數據,毫無疑問都跟大家的實際感知差距頗大。不過,這種數據帶來的感知差異可能會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隨著1月8日開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未來關於染疫數據的通報也將發生改變,此前,衛健委已經表示,“將根據疫情的情況作動態的調整,最終回歸到乙類傳染病每月公布一次”。

即便不會戛然而止,可能新冠每日數據通報也到了行將退場的前夕了。隻是,麵對感染基數和規模如此之大的染疫狀況,對通報數據與現實感知之間的巨大差異,還是有必要做一番探討。

有聲音認為,“當官方公布的疫情數字和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相距甚大時,從上到下所有執行的人,就沒有一個人發現這個問題嗎?沒有一個人覺得每天公布的疫情數據是個笑話嗎?”不少網友也調侃,你如果是這個通報方式的話,“巧了,這些感染的人我都認識。”

誠然,按照官方說法,大規模核酸退場之後已經失去了摸清染疫底數的基礎,過往建立的傳染病直報係統數據已經反映不出客觀真實的感染狀況。這話聽上去貌似很有道理,但經不起推敲,同樣沒有大規模核酸的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們的台灣地區,在人口和感染高峰遠不及我們的情況下,每天依然能夠統計到遠超我們數倍的感染數據,為何我們做不到呢?

曾經,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曾經推出了抗原試劑檢測程序上報係統,但很快隨著防疫策略的徹底轉向,這種試圖摸清底數的努力也灰飛煙滅,無人提及更無人效仿,在快速過峰、應陽盡陽的背景下,民眾上報自測數據又不能像日本一樣,可以到防疫禮包和藥物支持,自然也是沒有動力,感染人數不再是考量防疫成敗的依據,各地也沒有意願去推進申報,因此,我們的通報數據就成了笑話一般的存在。

隨著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激增,特別是專家推估北京可能感染了超過1800萬人,浙江表示單日感染人數超過100萬,四川通過民調稱實際感染率高於63.52%,海南感染率超過50%,這些數據與通報數據之間的巨大差異,除了來自民間的調侃和奚落,甚至連世衛組織都直言數據未能反映疫情真實情況,要求提供實時可靠的疫情數據。

進入“防重症、降死亡”的疫情防控新階段後,不少人也切身感受到通報死亡病例跟現實感知的巨大差異,特別是網絡上關於醫療機構擠兌,殯儀館排長隊火化數量激增,以及鋪天蓋地的名人訃告和社交平台上、朋友圈裏悼念親屬的帖子增多,讓大家在這個努力走出疫情羈絆的寒冬裏感受到了特別的寒冷,很多老人熬不過這個冬天,也等不來下一個春天。

很多人不理解,全社會大部分群體都陽了,數據還有意義嗎?用世衛組織專家在與我們衛生部門進行的高級別會議上發表聲明時的原話來說,“為了解新冠病毒的進化和出現的相關突變或變體,迫切需要進行額外的分析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這一點非常重要。” ?連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都表示,對中國民眾麵臨的生命風險表達關切 。

麵對一場正在快速傳播的疫情,對普通公眾而言,隻有掌握了客觀真實反映疫情實際的數據,掌握了入院患者的重症率、死亡率之後,才能具備“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前提,才能根據實際狀況靈活掌握自己的活動軌跡,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貢獻。

無論是周邊經濟體的參考數據,還是我們正在經曆的現實,都說明在這個冬天確實出現了超過以往的“超額死亡”,但缺乏數據且統計規則不一致不明確的限製,實際死於疫情的底數我們也難以掌握,即便身邊出現了死亡個例,在統計意義上來說可能也無法歸於新冠,這是造成通報數據跟大家實際感受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在數據缺失的情況下,不少人將目光轉向了殯儀館和殯葬行業,這種估算絕對稱不上精準,但也是觀察這一波染疫高峰期實際狀況的一個窗口。去年12月剛剛放鬆管控那段時間,媒體從通州殯儀館了解的情況顯示“近期需要火化的遺體增多”,“以前一天大概40具,現在加班加點一天有140-150具”。

同樣的情況不隻出現在北京,多個地方都存在類似情況,隻是這方麵曆史數據缺乏參照,大家很難掌握精確變化,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原本就是慢性病老人死亡高發期,到底哪些人的離開應該歸於官方統計的新冠死亡序列,普通人難以掌握,數據也無法體現真實狀況。

在沒有精確數據的情況下,支撐大家實際感受的可能就是從媒體的克製報道中尋找蛛絲馬跡,比如,有地方在防控會議上提出“要進一步降低老年患者的重症率和病亡率”;山西朔州要求“殯葬行業不得變相收費,不得串通漲價”;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曾發布公告稱為讓市民群眾更加平穩有序地辦理親人“身後事”,即日起調整有關業務安排,請辦喪群眾弘揚厚養薄葬、從簡快辦新風尚,並盡量延後辦理出殯等相關業務。

這些猶抱琵琶半遮麵的訊息,可以說是側麵上佐證大家實際感受的重要支撐。不過,隨著“新冠患者遺體處置按乙類傳染病規定執行”的明確,“必要時,應當將屍體進行衛生處理後火化或者按照規定深埋”,由於缺乏明確的處置規定,未來殯儀館情況到底能不能真實反映新冠導致的超額死亡也不確定,畢竟,一些偏遠地區至今並未實行火葬製度。

對通報死亡數據和實際感知的巨大差異,不止我們存在這樣的現象,即使在統計口徑比較寬泛的經濟體,放眼全球死亡數據無法完全展現現實都是無法規避的一個存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月5日向該機構194個會員國表示,新冠疫情進入第四個年頭,雖然全球的疫情狀況有所改善,但每周仍報告有1萬人死於新冠病毒,真實的死亡人數可能遠高於此。

當然,真實死亡數據確實可能同現實存在差距,但在陽性感染者已經遍及每個人身邊,醫院呼吸科出現擠兌,ICU使用率飆升,身邊死亡個例增多,如果依然堅持個位數的死亡病例通報,著實與實際感知差距過於明顯了,對於具備完善傳染病直報係統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感知是有條件盡量抹平。

專家說“在疫情流行和快速傳播期,很難準確判斷有多少病死率、死亡率,隻有疫情周期過去後,才能比較精準地判斷”,我們相信,矯正我們實際感知的客觀數據終有一日會到來,隻是,我們希望這一天出現的越早越好。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想必每一個人都很清楚,但每一個停留在這個冬天的生命,都值得一個真實死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