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內卷”其實是個“舊概念”,惡意競爭。
純文字的說,卷是競爭後果的意思,通過競爭而粉身碎骨;而內則屬多餘,因為競爭都是“同行”在爭,總不能讓身高兩米一五體重三百好多斤的 Shaq 同學去和身高一米五的同學去比跳水吧?
把“競爭概念”引入牆內的前科,是“改開”旺季的“深圳精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兩句簡單的敘事,其實滿得“資本主義”的競爭精髓。當年,深圳模式,因為促成了發展與發財,沒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屬惡意競爭。
其中的關鍵處,在於競爭的參與者基本上是主動的。深圳原本漁村,“改開”起始時所謂的“戶口、糧票”體係才剛剛鬆動,能熱情奔至深圳的個體,都是有額外精力、想象力、動力、體力還有許多其它力的競爭向往者。向往競爭容易接受願比服輸,比如你去奧運比投擲標槍,你投了50米,別人投了60米,競爭輸了就是輸了,沒啥好控訴的。
惡意競爭,是把競爭引入至非自願競爭的場景與空間,甚至是許多人的基本生存空間,如此,惡意也就相伴而至。就有了孩子們各各都開始“學習”至深夜,包括有能力把標槍投出去60米的孩子;於是北京的出租司機各各都要適應高車份兒,工作時限10-10-7成為行規。
到徹底壟斷行業,就更挑戰了。當“忠於領袖”成為博士同學轄區內所有人的標配,想過過射擊癮去當兵就得更進一步,要“絕對忠於領袖”;軍內各各都“絕對忠於領袖”,想在軍內更“進步”就得越發的厲害,精通領袖“強軍思想”,這樣才能做將軍;成了軍內的將軍,因為各各都“絕對忠於領袖”並且精通領袖的“強軍思想”,想再進步,就需要是領袖“親自授銜的將軍”;可一旦所有將軍都是領袖“親自授銜的將軍”,前麵所有的“競爭優勢”皆為零,需要再拚一把不知是啥的“內功”,於是九位上將並且絕對忠於領袖還精通“強軍思想”的軍人被領袖集中拿下,成為名詞解釋“內卷”的最好例子。
再係統一下“內卷”。盡管修辭有問題,就是在說把競爭普降給所有空間內的存在者,無論想競還是不想競;同時,“標槍選手”開始競爭標槍本領之外的能力。
所謂惡意競爭。
如果能有個圖說明一下就更清楚了…….
啊哈,有了:
拍鳥拍不過他,我直接拍“拍鳥人”,*_*。
朋友們新的一周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