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閑話 吃 聖經———-邊過日子邊記記
退休閑話
老婆說:“小青菜長得太慢了。什麽時候才能吃啊?”
答:“像你這樣天天盯著要吃它,它哪敢長啊。植物也怕死唉。”
老婆:“看來你蠻理解植物的嗎?”
議論:來加拿大,能將樹林看出動物園的效果,說明,你看出點名堂來了。
吃
飯前“阿門”,色香味,魂。
收得西紅柿二,各重近一磅,沉甸甸。此甸非公社大田,而是自家後院,手機先吃。
聖經
說《聖經》好,“噢噢”,就沒了。說《聖經》不好,哪怕一點點,等著下一句。
聖經,壓根就不知道評論這個詞。
“沒有那本書比聖經更經得起推敲,兩千年來,聖經中的每本書,每個章節字句都被人反複推敲,但還是屹立不倒。”(語自Quality without Name)這是書評,更是信仰。
聖經,叨。聖經,板。聖經,鰥。都知道。但,跟著念,由著一本正經,還是個男的。你說,這聖經,厲害不厲害!
由聖經派生出的宗教畫,先是木,轉而穆,佛羅倫薩博物館裏,哪個嘻皮笑臉?
聖經於人心,蔑。人心,越被蔑,越來勁。這是什麽情況?哦!
聖經不是情況,而是聖況。懂弗啦?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And God saw that the light was good. And God separated the light from the darkness. God called the light Day, and the darkness he called Night. And there was evening and there was morning, the first day.”邁克 傑克遜唱的“ 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用的就是這文筆,一下有了“神”氣質。聖經的文筆,學到了,就成了文章的天花板。《尤裏西斯》和《百年孤獨》裏,就有。這不是“見鬼了”,這是文思和神dating了。
讀如晤,讀《史記》,有過好幾回。讀如聆,魯迅文章;讀得勾肩搭背,水滸中寫魯達的篇章;第一次讀全版金瓶梅,心緊,眼瞄,埋頭,才知道自己還知道要臉皮。看小孫女吸奶瓶,讀聖經,有如斯,所謂讀如吮。
總在想,黃金分割,每條幾何原理,都很孤獨。獨創的魂,是孤獨,前無村,不管後有什麽。同樣,聖經。聖,就是獨,超凡脫俗。古希臘精神的官宣是科學理性,悄悄話說法:單著呢。歐美文化的底色,官宣叫自由,關起門來說是:“我的嘛嘛我做主。我,一個人。”
在大陸,遇見過聖經,沒打開過。出來幾十年之後,遇上“從來就沒打開過”的,點頭之交,再見,還是點頭之交。
走向世界,說給人聽聽的;走入聖經,是私事,悄悄話裏都未必多說。有時甚至覺得,說做愛的,都沒有說讀聖經入聖時的私密。
還沒聽過一個出國的人說過,讀聖經有點入門了。這國,出不出,就那樣。
歐美待久了,到一地,好一會兒見不到個教堂,啥事兒?沒教堂的地兒,就是沒教養。這樣說和判,錯不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