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三國時代的理解,大多數是來源於三國演義。
謀略,戰爭,英雄,是三國故事的主題。
但是,今天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三國時代,那就是民間信仰:神仙。
在曆史上,三國時代和後麵的兩晉南北朝,是中國神仙理論形成和完善的年代。
總結一下,主要有幾大派別:
第一派,是天師道。就是道教的張天師這一個係列。
這一係列,是開始於張道陵,但是真正成為主流勢力,是第三代天師張魯。張魯的五鬥米道割據漢中,形成政教合一的格局,讓天師道的發展非常迅速。而張魯投降了曹操之後,他的兒子正式在龍虎山建立祖庭,世代相傳。
符籙是天師道的看家本領。
天師道和政治主流的關係是輔佐和互相利用。張天師通常是成為各代皇朝的國師,幫朝廷解決各種宗教問題,並且幫皇帝解決個人的長生和祈福需要。相當於現在的宗教局的腳色。
第二派,就是太平道。
我具體寫過一篇博文專門講太平道。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406/9336.html
太平道的創始人是於吉,就是被孫策殺了的那個老道士。他的大徒弟說起來嚇死你,就是黃巾起義的領袖:大賢良師張角。
這一派搞的是發展民間宗教,武裝奪取政權。理論是五行生克,窺探天機變化。能呼風喚雨,符水治病。張角是走民間路線,在民間發展信徒。而於吉是走士大夫路線,在士大夫和豪強中發展信徒。
因為和政治主流的關係是對抗和競爭,所以於吉師徒先後都被鎮壓。
第三派,醫學派。就是以醫學入道,代表就是三國三神醫的董奉。
通過醫治眾生,積累功德和口碑,具體可以看我的博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508/11822.html
第四派,預測派
蜀漢有李意期:
三國時,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打算攻打東吳,就派人把李意期接來,待以厚禮,向他請教攻打東吳能勝還是能敗。李意期不回答,隻是要了一張紙,在紙上畫了武器兵馬十幾萬,把紙撕碎,然後輕蔑地哼了一聲。他接著又畫了一個很大的人,把這張畫挖土埋入地下,就揚長而去了。劉備當時很不高興,後來果然被東吳打敗,十幾萬人隻逃回幾百人,武器輜重丟得精光。劉備也又氣又惱死在永安宮。
李意期很少說話,別人問什麽,他從不回答。四川當地人有什麽憂患的事去問他,隻要看他的表情就能預知吉凶。如果李意期神色愉快就是吉,麵色愁悶就是凶。後來他進了琅琊山,再也沒見他出來。
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有關於他的描述。
曹魏有左慈:這個在三國演義裏麵也有描述。和神仙傳裏麵的差不多。
第五派,是葛玄和魏伯陽的煉丹
吳國的道士葛玄是於吉的徒弟,於吉被孫策鎮壓之後,他改走了煉丹成仙的道路。後來那些煉丹的道士,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煉丹又分內丹和外丹。葛玄是外丹派,煉的是服用的金丹。
而吳國的魏伯陽是內外兼修,他煉外丹,也主張的在人體內部煉內丹,是傳說中的內氣武俠,丹成飛升的基礎。
第六派,敗軍死將封神。
關羽死後封神,就是代表。此外,還有同時間東吳在南京成神的閻羅王蔣子文。鄧艾鍾會董卓被殺後,也被民間封神,中國古代的敗軍死將封神的民間信仰,是一個非常大的題材。
贏家不能成神,要敗將,死得越慘,越能成神。
所以,諸葛亮曹操劉備都沒能成神。
真是一個有趣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