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煙囪裏飄出白煙,全世界便知曉,新一任教皇已經誕生。
然而,此刻無人知曉當選者究竟是誰。
此時,在博彩平台Polymarket(該平台因曾率先準確預測特朗普將戰勝哈裏斯而聲名鵲起)的盤口上,賠率遙遙領先的是前任教皇方濟各的“二把手”、梵蒂岡國務卿、意大利人帕羅林(Parolin)樞機,其獲選概率高達70%。
位列第二的是來自菲律賓、有中國血統的塔格萊(Tagle)樞機,獲選概率為20%。
至於最終的勝出者普雷沃斯特(Prevost)呢?此刻其在賭盤上的獲選概率僅為0.3%——千分之三。
無疑是黑馬中的黑馬。
----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梵蒂岡教會亦不例外。
外界通常將羅馬教廷的樞機們大致歸為五類:
- 激進進步派(Progressives):立場偏左,傾向於推動教會在接納同性戀、離婚、女權等議題上更為開放。
- “蕭規曹隨”派(Bergoglians):由前任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 Bergoglio)親手擢升,被視為繼承其理念的團隊,屬於較為溫和的進步派。
- 中間派(Peripherals):多來自第三世界國家,通常在意識形態上偏保守,但在社會經濟議題上傾向進步。
- 保守派(Conservatives):持溫和保守立場。
- 原教義派(Traditionalists):立場較為偏右,強調傳統教義。
在前任教皇剛去世時,幾位熱門候選人的形勢大致如下:
- 來自意大利的國務卿帕羅林(Parolin),被視為“蕭規曹隨”派(Bergoglians),據說他手握至少40-50張“鐵板票”,初始勝算約為26%。
- 人稱“亞洲教皇”或“中國教皇”的塔格萊(Tagle),屬於中間派(Peripherals)但意識形態偏向進步,勝算約為21%。
- 來自非洲加納的圖爾克森(Turkson)樞機,屬於中間派(Peripherals)但立場偏保守,勝算約為19%。
- 另一位來自意大利的樞機祖皮(Zuppi),勝算約為13%。
- 彼時的新教皇普雷沃斯特,尚排不進前十。
----
梵蒂岡一直有一種說法:"if you enter a conclave as pope, you leave as a cardinal."
意指那些在選舉初期被高度看好的熱門人選,往往最終難以勝出。
近期的好萊塢電影《秘密會議》(Conclave, 2024)中也描繪了類似情節:如果一位最熱門的候選人,在選舉的前兩三輪未能獲得必需的2/3選票,甚至在新一輪投票中的得票率不升反降,那麽其當選機會便基本化為泡影。
這表明,在參與選舉的樞機們(此次為133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秉持著“任何人都可以,唯獨不能是你”(ANYONE BUT YOU)的立場。對他們而言,關鍵在於阻止特定人選上台。
據稱,在曆經三輪投票仍無人獲得2/3多數支持後,原先的最大熱門帕羅林(Parolin)樞機,便示意其核心支持者們轉投普雷沃斯特(Prevost)。
----
坊間傳聞,帕羅林(Parolin)的“短板”在於,他多年前曾與中國政府達成一項“地下協議”,允許中國官方在任命中國天主教會主教時擁有一定的發言權。
而塔格萊(Tagle)的劣勢則據稱在於,他與另一位亞洲樞機之間分散了票源。
另有說法稱,此次選舉幕後湧現出一位“造王者”(King Maker):來自紐約的多蘭(Dolan)樞機。他成功說服了那些既不願投票給頭號熱門(帕羅林),也不願投票給二號熱門(塔格萊)的樞機們,將選票集中投給了普雷沃斯特(Prevost)。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原本默默無聞的黑馬普雷沃斯特,就這樣成為了新一任教皇——良十四世(Pope Leo 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