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陶陶三的故事說起:
貿易很簡單,就是一種分工協作。比如男耕女織。男的既耕田又織布,一天一畝半匹,女的既耕田又織布,一天半畝一匹。
兩男女誰也不鳥誰,加起來每天耕田1.5畝,織布1.5匹。
兩人好上了,男耕女織,男的一天耕田三畝,女的織布三匹。加起來產出翻了一倍,彼此還很快樂,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一起搞藝術創作。
好了,以後呢,陶陶三沒有講。我就繼續。
每畝田每年產糧食200斤,三畝田是600斤,男人一個月吃30斤糧食,一年360斤,女人一個月吃20斤糧食,一年240斤。剛好夠吃。
女的織布3匹,女的衣服要用2匹布,男的要用1匹。剛好夠。
村子裏麵,這樣的男女有三百人,每對男女都這麽幹活。
但是,有人發明了織布機,有人發明了拖拉機。
發明拖拉機的人,男的一天耕田三百畝,發明了織布機的女的,一天織布三百匹。
於是,這個男的用多出來的糧食,直接挖走了那些沒有發明拖拉機的人的妹子裏麵長得美麗的。這些妹子都不需要織布都有飯吃。
同樣,有織布機的女人,一天織布三百匹,直接挖走了那些沒有發明織布機的人的阿哥裏麵張得英俊的,這些阿哥都不需要種田就有衣服穿。
於是,村子裏麵出現了大量的男女光棍,每天隻能自己織布耕田,但是現在別人大規模生產,自己織布耕田,根本沒法競爭。
別人有積蓄,他們沒有。
由於沒有儲蓄,一旦天災,就會不夠吃,不夠穿,隻能出賣田地給有拖拉機和織布機的大戶,換糧食,換衣服渡過難關。
到最後,這些男女光棍,田也賣了,衣食都沒有,活不下去了,就造反了。
暴徒們砸爛拖拉機,打爛織布機。砍死機器的主人。
這就叫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