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爭論
夫美利堅者,新邦之雄也。自華盛頓開國,承羅馬共和之製,行聯邦鼎立之法,三權相維,兩黨相競,垂二百年矣。然觀其今日之勢,猶病夫持危器,雖冠劍儼然,而氣血已衰。何以言之?蓋黨爭熾烈,上下乖離,民心渙散,四境多虞也。
昔管仲有言:"上下不和,雖安必危。"今觀華府廟堂,民主黨與共和黨角力於朝,猶吳楚之爭衡。議員論政,不察是非而察藍紅;總統施令,不問利害而問黨同。庚子歲大疫,防疫之策竟成政爭之具;辛醜歲選訟,票匭之爭翻作攻訐之資。此正《商君書》所謂"國亂者,民多私義;兵弱者,將多私心"者也。
至若民間洶洶,裂痕日深。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種族之爭未息,性別之訟又起。昔者馬丁·路德·金倡"兄弟友愛"之夢,今人各執立場,相攻如仇雗。社交媒體之中,謾罵盈屏;街頭示威之際,火光蔽天。此誠賈誼《治安策》所歎"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之危局也。
對外則霸術漸窮,盟邦離心。自川普倡"美國優先",毀約退群;拜登雖言重振盟誼,然信譽已墮。阿富汗倉皇撤軍,棄二十年經營於一旦;烏克蘭軍援反複,顯決策首鼠於兩端。昔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非特兵強,實仗信義。今美利堅以力假仁,焉能久乎?
太史公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尚書》雲:"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今美政客但知操弄選票,不知固本安民;但務黨同伐異,不務調和鼎鼐。如此則雖暫保超強之名,其衰敗之兆已現矣。昔羅馬共和國毀於黨爭,殷鑒不遠;英帝國崩於離心,覆轍在前。為政者可不慎歟?
【注釋】
-
吳楚之爭衡:春秋時期吳楚兩國長期爭霸,此處喻兩黨激烈對抗
-
票匭之爭:指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爭議
-
賈誼《治安策》:西漢政論名篇,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治國方略
-
以力假仁:化用《孟子》"以力假仁者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