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國人皆咎公13。公曰:“君子不重傷14,不禽二毛15。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16。寡人雖亡國之餘17,不鼓不成列18。”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19,隘而不列20,天讚我也2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22,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23?明恥教戰24,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25,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26。三軍以利用也27,金鼓以聲氣也2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誌,鼓儳可也29。”
宋國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捉拿頭發花白的人。古人作戰,不在隘口處阻擊敵人。”我雖然是已然亡國的商朝的後代,但也不會攻擊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子魚說:“主公並不懂得戰爭。強大的敵人,因為地形的狹窄而擺不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這時候對其加以攔截然後攻擊他們,不也是可以的嗎?就算是這樣還怕不能取勝。況且今天這些強悍的楚兵,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碰到老人,捉住了就把他抓回來,何況隻是頭發花白的人!對士兵講明恥辱,教導作戰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了傷但還沒有死,為什麽不能再次攻擊使其斃命?如果是因為憐憫那些受傷的人而不想再次加以傷害,那還不如開始就不要擊傷他。同情年長的敵人,還不如向他們投降。用兵講求抓住有利的條件和時機,那麽即使是在險阻隘口的地方打擊敵人,也是應該的;鑼鼓響亮是為了振作士氣,那麽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