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尋陶 (5) - 伊斯法罕 Isfahan

古伊斯法罕的曆史雖然不可考,但很多偉大的建築都建於薩珊王朝時期(Sassanids 224 - 636),十世紀末大量的清真寺和豪宅在城內興建而起。1047年塞爾柱王朝(Seljuks)定都定都伊斯法罕,宏偉對稱的建築風格風靡一時,其中有幾座傑出的建築得以保存至今。蒙古人入侵之後,這座城市逐漸衰落。阿拔斯大帝(Shah Abbas the Great)統治期間這裏又恢複了往日的輝煌。1587年,伊斯法罕成為薩法維帝國 (Safavid Empire) 的首都,城市建築蓬勃興起,比如無與倫比的伊瑪目廣場(Imam Square),波斯地毯等工藝品舉世稱羨,文化藝術也得以繁榮發展。
今天的景點基本集中在伊瑪目廣場附近。
1. 伊斯法罕聖救主主教座堂 (Vank Cathedral),原名亞美尼亞使徒教堂。“凡克”在亞美尼亞語中意為修道院。凡克主教座堂由亞美尼亞人建於1606年 ,當時有大約15萬亞美尼亞人在阿巴斯一世的強迫下離開家園來到波斯,並在這裏開始建造他們的教堂。這個建築的結構將傳統的亞美尼亞建築風格與該地區的伊斯蘭建築相結合,既有豐富的壁畫又有耀眼的瓷磚作品。
 
 
 
 
大堂內部覆蓋著九幅壁畫,上部壁畫描繪耶穌生平, 下部描繪在奧斯曼帝國的亞美尼亞殉道者。(關於一戰時期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宗教迫害和種族屠殺不在這裏展開,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庭園內有一個紀念碑,緬懷被奧斯曼帝國殺害的一百五十萬亞美尼亞基督徒。還有一個博物館,陳列著不少亞美尼亞人的曆史文物,包括12-13世紀的《福音書》和《聖經》。
 
 
 
 
2. 伊瑪目廣場
位於伊斯法罕市中心的 Imam 廣場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長500米,寬160米,麵積為89600平方米,其規模僅次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是當年薩非王朝國王阿巴斯檢閱軍隊和觀看馬球的場所。原名為國王廣場,伊斯蘭革命後改名。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伊瑪目廣場列入世界遺產。
 
 
 
3. 阿裏卡普宮(Ali Qapu Palace)位於伊瑪目廣場西側,高48米。由薩菲王朝的阿拔斯一世建於十七世紀初, 主要用途是招待貴客和外交使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用18根纖細柱子支撐起的高架柱廊,使得它在伊瑪目廣場一側顯得非常顯目。這個高台也是俯瞰伊瑪目廣場的絕佳地點。
 
阿裏卡普宮擁有大量壁畫,作者是阿拔斯一世的宮廷畫家禮薩·阿巴西,和他的學生。但隻有很少數被保存下來。阿裏卡普宮被印在伊朗20,000裏亞爾紙幣的反麵,可見它在伊朗曆史和建築藝術中的地位。
 
 
4. 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 (Masjed-e Sheikh Lotf-ollāh)是薩非王朝伊朗建築的傑出代表之一,位於伊瑪目廣場左側。於1603年開始建造,1618年完成。從塞爾柱時期優雅的幾何風格到薩法維時期精雕細琢,這個建築群是名副其實的伊斯蘭建築博物館。這座建築也是伊瑪目廣場四座古跡中最高建造的一座。登高可以俯視整個廣場!
 
 
 
5. 伊斯法罕詹姆清真寺 (Jame Mosque Of Esfahan)
這座清真寺是從 771 年左右到 20 世紀末在該遺址上不斷建造、重建、增建和翻新的結果,它是伊朗最大和最重要的伊斯蘭建築紀念碑之一。自 2012 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在庭院裏遇到一位自豪地推著鳳凰牌自行車的大叔。哈哈
 
 
6. 四十柱宮(Chehel Sotun Palace)是一座座落於花園中央、狹長水池盡頭的宮殿。由薩非王朝國王阿巴斯二世所建,供其享樂和用於招待客人。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連同其它八座波斯園林一同作為波斯園林列入世界遺產。
 
 
四十柱宮得名於宮殿前的二十根柱子與水池的倒影加起來正好四十根,可是現在池塘常年缺水,柱子數量就隻有一半了!微笑
 
 
園中的告示牌上有水滿時的景象:
 
 
正廳內有許多壁畫,描繪了奢華的宮廷生活和薩法維時期的一些重要戰役,其中包括對陣烏茲別克人以及在印度戰場對陣蘇丹默罕默德等等。細細看來要花很多時間,我們就匆匆掃了一下!
 
沙阿·伊斯梅爾·薩法維一世大戰烏茲別克的謝巴克汗
 
 
沙阿納德阿夫沙爾大戰印度蘇丹穆罕默德·古爾卡尼
 
 
沙阿阿巴斯二世大宴賓客:
 
 
宮內也有不少珍貴文物:
 
 
由於這幾個景點都在伊瑪目廣場附近不用趕路,我們看完寺院還有時間富裕,於是就順便逛了一下同在伊瑪目廣場裏的博佐格巴紮(Bazar Bozorg),裏麵玲琅滿目的貨品充滿煙火氣!
 
巴紮的進口:
 
 
雜貨攤:
 
 
舉世聞名的波斯地毯:
 
 
 
最後上幾張伊瑪目廣場夜景:
 
 
 
 
JC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