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保羅

保羅是耶穌基督的追隨者,他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因迫害他所加入的團體的追隨者而皈依基督教。然而,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保羅更適合被描述為該宗教的創始人之一,而不是皈依者。學者們認為新約中的七本書都是保羅寫的;他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教師,也是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和現在的希臘的傳教士

基督教的創始人

在上個世紀,學者們開始將保羅視為基督教這一宗教運動的真正創始人。保羅是一名散居猶太人,屬於法利賽人黨派,他經曆了耶穌複活的啟示。在這次經曆之後,他遊曆整個東羅馬帝國,傳播耶穌將很快從天堂歸來並迎來上帝統治(“王國”)的“好消息”。保羅並沒有建立一種新宗教;他相信他的一代是世界末日之前的最後一代,到那時這個時代將會改變。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耶穌並沒有回來,第二世紀的教父們轉向保羅的著作來驗證最終成為基督教教義的創造。因此,保羅可以被視為基督教的創始人,基督教是獨立於猶太教的一個宗教。

在基督教傳統中,他被稱為大數的保羅因為路加說他出生在這裏(使徒行傳 9:11)。當時,大數位於西裏西亞省,現在是土耳其。但保羅自己表示他來自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地區(見加拉太人書)。路加提供了保羅生活中的許多標準元素,但其中大部分與保羅本人在書信中所透露的內容形成鮮明對比。例如,路加聲稱保羅在耶路撒冷長大,師從許多被認為是規範猶太教的第一批拉比,並最終成為議會或猶太公會的成員。保羅自己說他隻去過耶路撒冷兩次,而且隻停留了幾天。我們該如何處理這種矛盾?

一方麵,路加在描述保羅時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目的,即他願意服從耶路撒冷的任何命令,不斷向他們谘詢如何完成他的“使命”。另一方麵,保羅也有自己的目的,聲稱沒有人告訴他該做什麽,而是複活的基督給了他遊戲計劃(見加拉太書),所以他不斷否認耶路撒冷對他整體活動的任何影響。歸根結底,當涉及到保羅的動機和實際工作時,從曆史性的角度來看,通常最好參考保羅的書信而不是路加的版本。

保羅的作品

在新約中,傳統上認為有 14 封信是保羅寫的,但現在學術界的共識認為,這 14 封信中,有 7 封實際上是保羅寫的:

  • 帖撒羅尼迦前書
  • 加拉太書
  • 腓利門書
  • 腓立比書
  • 哥林多前書和哥林多後書
  • 羅馬書

其他信件很可能是由保羅的門徒所寫,以保羅的名義來行使權威。我們認為這些信件是間接性的,這意味著它們從未打算作為係統神學或基督教論文。換句話說,這些信件是對不同社區出現的特定問題和情況的回應。它們不是作為基督教意識形態的普遍指示而寫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變得重要和有意義。

保羅的皈依

保羅是法利賽人,他聲稱在“律法”方??麵,他比任何人都更熱心,也更了解律法。在他的大部分書信中,所討論的律法是摩西律法。他屬於便雅憫支派(因此路加可以使用以前的名字掃羅,這是一個相當著名的便雅憫支派名字;名字的改變往往伴隨著對新人觀點的改變——亞伯蘭變成了亞伯拉罕雅各變成了以色列,西門變成了彼得,等等)。他也成為了曆史上最著名的皈依者。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失明已經成為突然頓悟和皈依的隱喻。

然而,“皈依者”並不是最準確的用詞。皈依意味著從一種信仰轉變為另一種信仰。這個概念用在保羅身上有兩個問題:

  • 當時,他基本上沒有基督教信仰
  • 當被問及保羅自己會如何看待自己時,他本人也感到很模棱兩可。

當他說“我在外邦人中就作外邦人,我在猶太人中就作猶太人;向什麽人就作什麽人”時,這無助於我們解決問題。在談論保羅的遭遇時,最好說他是被神呼召的,這是古代以色列呼召先知的傳統。

移除廣告
廣告

在加拉太書中,保羅說他看到了複活的耶穌的異象,耶穌委任他成為外邦人的使徒。這對保羅的權威至關重要。每個人都知道他從來都不是核心圈子裏的人,所以保羅辯稱他擁有與早期使徒一樣的權威,這是耶穌的直接指示。這對於解開保羅在招募領域對摩西律法的看法也至關重要,在試圖分析他的觀點時,應該始終牢記這一點。

保羅被呼召成為外邦人的使徒,這令人震驚,因為正如他坦白承認的那樣,他以前曾迫害過上帝的教會。這是一個多麽有含義的句子!大多數學者對這句話的含義無法達成一致。第一個問題在於“迫害”一詞。在希臘語中,這個詞的意思可以是任何含義,從起哄到扔雞蛋到身體虐待。他從來沒有真正解釋過這一點,也沒有解釋他為什麽這樣做。路加說,他曾經在議會中投票判處基督徒死刑,然後他從大祭司那裏獲得了逮捕令,逮捕了大馬士革(他在那裏得到啟示)的基督徒。這是路加的誇張之詞;當時的大祭司沒有這樣的權威,尤其是在另一個省。

 

 

聖彼得和聖保羅,來自地下墓穴蝕刻畫

聖彼得和聖保羅,來自地下墓穴蝕刻畫
匿名(CC BY-SA)

 

保羅是個迫害者

保羅可能也受到了同樣的懲罰——39下鞭打,這是猶太教堂的一種懲戒。但這又引發了更多問題。猶太教堂理事會隻有在社區成員同意的情況下才有權采取行動。換句話說,保羅本可以不做這件事,但他沒有——這是否再次表明他仍然認為自己是猶太人?而且,他為何受到鞭打?基督徒說了什麽/做了什麽會導致紀律處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提出了許多理論:

移除廣告
廣告
  1. 基督徒的教導違背了摩西律法。對於外邦人而言確實如此,但外邦人從來就不被要求遵守律法。
  2. 基督徒用彌賽亞的狂熱煽動人們。這是猶太人起義前的幾十年。猶太教堂當局是否認為這種布道對他們社區 羅馬之間的和平構成了威脅?
  3. 基督徒和猶太人為爭奪那些在猶太教堂閑逛的外邦人的靈魂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猶太人認為基督徒對他們的招募區域構成了威脅。這顯然是錯誤的;猶太教不是一種傳教宗教。
  4. 保羅和約翰一樣,都具有很高的基督論。他看到耶穌在天堂的經曆意味著耶穌對他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被神化了。他提倡崇拜耶穌,這可能是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轉折點。他在給腓立比人的信中重複了他繼承的一首讚美詩:

5 在你們彼此的關係上,要有與基督耶穌相同的心意:
6 他本有神的形像,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取;
7 反倒虛己,
取了奴仆的形像,
成為人的樣式。8
既有人的樣子,
就自己卑微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9
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
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10 叫一切 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
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11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 使榮耀歸與父神。

 

“萬膝跪拜”表示崇拜。希臘猶太教吸收了許多天神,並有相應的等級製度(大天使、基路伯、六翼天使等),但沒有人提倡崇拜這些神靈——隻有上帝才有資格崇拜它們。從這裏開始,基督教開始脫離母教。

保羅與律法

保羅認為,他的工作是將“好消息”帶給外邦人。他所寫的關於律法的幾乎所有內容都與此有關。在以色列傳統中,摩西律法從未被理解為適用於外邦人,因此外邦人不需要遵守割禮、飲食法或安息日規定。這三項是重點,因為它們是使社區分離的物理儀式,而保羅試圖打破社??區之間的障礙。保羅對這個問題很堅定。原因之一是,這可能是他所經曆的——他很可能觀察到外邦人受洗時發生了一些精神表現(例如說方言、房間震動、預言等),因此他深信不疑。如果上帝選擇以這種方式認可外邦人,他們怎麽可能不被納入王國呢?

但保羅有一個問題。他是一個法利賽人。律法對他意義重大。上帝怎麽可能創造了律法,卻不將其普遍適用呢?這就是問題所在——他永遠不能說律法不好,所以他為它辯護,但同時,它不適用於外邦人。這樣做,他有時會把自己逼入絕境,並就這個主題提供了數百年的學術書籍和評論。

 

早期保羅書信集

早期保羅書信集
Heycos(公共領域)

給加拉太人的信處理了這個律法問題。保羅的計劃是在整個東羅馬帝國建立社區,然後通過信件保持聯係或再次拜訪他們,看看他們過得怎麽樣。加拉太是土耳其中部的一個省。顯然,保羅離開後,其他人來到這裏,傳授了不同的福音。保羅對此感到憤怒。正如他所說,“即使是天使傳來的,也沒有比他的福音更好的福音。”這種不同的福音提倡割禮、飲食法和安息日義務,而這正是保羅所反對的。所以,他向那些社區重複了關於這個問題的教導。

保羅翻開聖經,在創世記 12 章亞伯拉罕蒙召的故事中找到了理由。保羅聲稱,有了名字(萬國之父)和應許,外邦人也包含在最初的契約中(“萬國”,希臘語 ethnos,翻譯為“外邦人”)。但那麽,上帝為什麽要頒布限製包容性的摩西律法呢?保羅認為,律法的作用是教導教導教師,通常是奴隸,陪同小男孩上學,也在家裏上課。換句話說,律法是定義罪的指南,因為如果我們不知道什麽是罪,我們怎麽能選擇呢?但現在基督是“律法的終極”。有些聖經將其翻譯為“律法的終結”,但更準確地說,它的意思是“律法的目標”。

這是否意味著基督的猶太信徒不再需要遵守律法?當然不是——如果你生來就受律法約束,你就必須遵守律法。

幾個世紀以來,保羅的教導被總結為“向外邦人傳教,不受律法約束”,但這其實是一個誤稱,導致人們對保羅的思想得出許多錯誤的結論。他的外邦人可以不受割禮、飲食律和安息日規定的約束,但他們並沒有完全擺脫律法。千萬不要以為保羅會讓外邦人繼續崇拜偶像或遵守其他異教習俗,並將猶太人的倫理和慈善觀念融入他的社區。在他的書《保羅》中,EP 桑德斯運用現代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保羅對律法的看法,並得出結論,保羅遵循一種宗教模式,或者說一個人如何進入以及如何留在裏麵。對保羅來說,外邦人不是通過遵守律法進入的,而是一旦進入,他們就必須遵守律法(或保羅的版本)。

保羅的另一句話成為了幾個世紀評論的基礎,最終導致馬丁路德脫離羅馬教會。保羅聲稱外邦人唯有因信才能得救,而不是因行律法。他所說的行律法是指社區之間的儀式障礙:割禮、飲食法等。但幾個世紀以來,它被理解為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的巨大分歧。仔細閱讀他的書信就會發現,保羅並不是在反對猶太教本身,而是在反對那些認為外邦人必須先成為猶太人才能加入社區的其他基督徒。這些其他的基督徒是誰?我們認為他們可能是外邦基督徒,而不是猶太人。那麽為什麽外邦基督徒會提倡割禮呢?

保羅說,他在傳教領域工作了幾年之後,他去了耶路撒冷參加外邦人的會議(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路加在使徒行傳第 15 章中提到的會議)。時間很奇怪(學者們認為會議大約在 49/50 年)。而且,根據路加的說法,外邦人在彼得與哥尼流會麵後得到了批準,那麽為什麽多年後還需要開會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一種理論是時間在流逝,而耶穌還沒有回來。也許一些外邦基督徒認為他們沒有先成為猶太人是錯誤的,並認為這樣做將有助於加速末日的到來。

 

保羅並不擔心時間問題。根據他自己的經驗,他認為當他的外邦人轉向以色列的上帝時,這是末日的標誌(關於上帝最終幹預的預言傳統中的一個元素)。作為“外邦人的使徒”,他在這個群體中的角色對於迎接這些最終元素至關重要。換句話說,王國等待著保羅盡可能多地接觸外邦人。一旦完成,猶太人就會看到光明並加入(羅馬書9-11)。

死亡

我們無法確認保羅在何處或如何去世。保羅致羅馬人的書信很可能是他最後存世的作品之一,在信中他告訴讀者他將前往耶路撒冷訪問,然後會去羅馬看望他們(計劃繼續前往西班牙)。路加講述了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的故事,在那裏他(作為羅馬公民)有權向羅馬皇帝上訴。《使徒行傳》的結尾是保羅在羅馬被軟禁,繼續傳教。隻有在後來的公元 2 世紀敘述中,我們才找到保羅在羅馬受審的傳奇材料(據稱有保羅和斯多葛派哲學家塞內加之間的書信)。定罪後,他被斬首,屍體埋在城牆外通往奧斯蒂亞的路上,這樣他的墳墓就不會成為神龕。多年後,這裏成為了現在的羅馬聖保羅大教堂,梵蒂岡一直聲稱他的遺體安放在教堂內的石棺中。

穀歌翻譯Paul the Apostle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