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軍工初創時的蘇聯專家顧問團的首席顧問們
來源:本站 發布者:米立根 日期:2018-02-13
下圖為原哈軍工1號樓是哈軍工院機關辦公樓 米立根拍攝
下圖是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原文廟街2號 現一曼街與文廟街交叉口的哈軍工大門 米立根拍攝
哈軍工大門(原一道門)作為文物被保存下來,仍然挺立在文廟街口,但四周新建了不少高層住宅,使它顯得不再那麽高大莊嚴。但哈軍工昔日的神聖和輝煌仍然留在哈爾濱人的心目中。
下圖是位於哈軍工紀念館門前的群雕《授命》 它真實反映了1952年6月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電召時任誌願軍副司令代司令的陳賡回國在中南海向陳賡當麵授命組建哈軍工時的情景 米立根拍攝
下圖是哈軍工31號樓,即原海軍工程係教學樓 是哈軍工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樓前是哈軍工創建者 首任院長兼政委,陳賡大將雕像 米立根拍攝
哈軍工是我黨我軍在新中國建國後創辦和建設的我國第一所綜合性高等軍事工程技術院校。雖然後來她被分建為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學院等“軍工六校”,學院已不複存在。但它為我國國防科技戰線培養的以“兩彈一星”元勳和英模為代表的數以萬計的科技精英和功臣,填補我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空白、創造多項國內外第一的高科技成果,使她永遠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的史冊,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下金蛋的母雞”。哈軍工所以能夠從創建之初就站在當代國防高科技前沿,建院不久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除了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英明決策、周恩來總理的有力組織協調和陳賡院長兼政委的正確領導外,與以奧列霍夫為首席的蘇聯專家顧問團的工作和貢獻也是分不開的。因為我黨我軍辦軍事指揮院校既有曆史又有經驗,但辦高等軍事技術院校則既無曆史亦無經驗。恰好蘇聯專家顧問團雪中送炭,填補了這一空白。他們的貢獻和功績是不應抹殺和忘記的。
下圖是1957年在哈軍工圖書館文廟 以第二任首席顧問,格瓦廖夫中將為首的哈軍工蘇聯專家顧問團部分專家合影
20世紀五十年代,在新中國的高校中,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作的蘇聯專家顧問人數為全國高校之最,先後達140多人。他們當中至少有六位是蘇聯武裝力量的將軍,其中三位將軍曾先後擔任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陳賡院長的顧問,其正式職務在蘇聯專家顧問團中稱“首席顧問”:他們分別是第一任首席顧問瓦季姆•伊萬諾維奇•奧列霍夫空軍中將;第二任首席顧問格裏戈裏•尼古拉耶夫奇•格瓦廖夫坦克中將;第三任首席顧問弗謝沃洛德•阿列克謝耶維奇•普羅托波波夫少將。
哈軍工蘇聯專家顧問團第一任首席顧問 瓦季姆•伊萬諾維奇•奧列霍夫空軍中將
哈軍工第二任蘇聯專家顧問團首席顧問 格裏戈裏•尼古拉耶夫奇•格瓦廖夫坦克中將
哈軍工第三任蘇聯專家顧問團首席顧問 弗謝沃洛德•阿列克謝耶維奇•普羅托波波夫少將
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哈軍工院長兼政治委員陳賡大將(左2)接見在學院工作的蘇聯首席顧問奧列霍夫(左1)、政治副首席顧問諾維克(左3)、教育副首席顧問葉果洛夫(左4)時的合影
1955年冬,在哈軍工送走了武元甲大將率領的越南軍事代表團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陳賡院長,要代表國防部給學院校尉級軍官授銜。在省軍區禮堂,陳院長讀完校級軍銜軍官名單後,稍事休息時,招待科長申東初說:“陳院長很少回來,今天又是盛裝禮服,何不留影以作留念?” 陳院長當即請奧列霍夫等三位專家顧問團的領導四人照了這張合影。這既是陳賡院長少有的著大將軍銜禮服的工作照,也是奧列霍夫首席顧問在中國工作近六個年頭所留下的唯一的近距離照片,也是首席顧問與陳賡院長留下的唯一的一張合影照片。因而這張照片,無論對他們個人還是對哈軍工和中蘇兩國都彌足珍貴!是中蘇友誼的見證!
哈軍工第一任蘇聯首席顧問 瓦季姆•伊萬諾維奇•奧列霍夫空軍中將
瓦季姆•伊萬諾維奇•奧列霍夫於1902年出生於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市。1927年他加入聯共(布) (蘇聯共產黨);1933年他進入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1938年奧列霍夫被調到聯共(布) 中央委員會 (蘇共中央委員會) 工作;四十年代初,出任蘇聯紅軍空軍總司令部幹部部部長。在蘇德戰爭期間,奧列霍夫在空軍幹部部部長崗位上參與了蘇聯空軍最高領導層對納粹德軍作戰計劃的製定、部署和執行;對空軍指揮員的任命、調動、晉升和撤換(任職期間,他曾與哈軍工空軍工程係原主任唐鐸將軍熟識並建立了良好的個人友誼,對當時在蘇聯空軍中服役並參加了對德軍空戰的中國籍軍官唐鐸,在工作上給予過親切關心和幫助);奧列霍夫成為領導和指揮對德軍作戰的蘇聯空軍總司令部高級指揮官之一。他多次受到嘉獎,榮獲國家多枚勳章和獎章,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2年6月3日, 奧列霍夫被斯大林授予蘇聯空軍少將軍銜 ,1943年3月8日,晉升為空軍中將軍銜。二戰結束後,奧列霍夫將軍任列寧格勒莫紮伊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副院長。1952年他作為蘇聯專家被派到中國工作。
奧列霍夫空軍中將是哈軍工的第一任蘇聯專家顧問團首席顧問。1952年7月,奧列霍夫空軍中將受蘇聯政府的派遣來到中國,對解放軍總參謀部提出的哈軍工建院初步方案進行論證和修訂,並成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陳賡院長的蘇聯顧問。奧列霍夫為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為學院選址。他在陳賡院長的陪同下不辭辛苦,走遍南京、上海、大連、沈陽、長春和哈爾濱等地進行考察,最後學院被選在了哈爾濱市。1953年5月13日奧列霍夫中將率領第一批哈軍工蘇聯專家顧問團8名成員和3名工作人員從北京到達哈爾濱。
奧列霍夫將軍到達哈爾濱後,立刻投身到了學院的規劃和創建工作中。他參與製定了學院培養人才的目標規劃,在製定學員政治教育和素質培養的要求時,他強調指出:“要把馬列主義理論和毛澤東思想作為學院畢業生的世界觀和政治信仰的基礎。” 他還提出:“學院的基本任務,一是使學院成為培養軍事工程幹部的教學中心,二是使學院成為軍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兩個中心”的建議明確了學院的辦學方向,符合教學和人才培養規律,對哈軍工的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並具有深遠影響。在建院之初,奧列霍夫曾在工作手記中寫道:“蘇聯顧問在學院的任務,在於幫助中國同誌能獨立地掌握教學及科研全部過程。” 所以,哈軍工從創建之初,就把當時蘇聯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經驗運用到了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奧列霍夫還主持製定了《軍事工程學院教學過程組織基本條例(草案)》,共9章144條,這是一個指導學院教學的根本文件。它對學院的各種教學方式和各教學環節的目的、要求、任務、做法、考核,以及對各科教員的分工、職責和對學員的考試、考核,畢業考試、畢業設計的要求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個辦學的法律法規性文件由他親自簽署俄文版本後,譯成中文(他並向陳賡院長提議,把此文件送北京,呈請中央軍委審批),陳院長采納顧問的建議,果然派副院長劉居英專人專機赴北京送審,最終獲批)1953年9月經陳賡院長簽署後,以命令頒布實施。
此外,奧列霍夫還參與了學院對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教材選用、各係專業科目的設置、課時安排等教學文件的製定工作。當他得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親自審閱了哈軍工第一期教學計劃時,深感榮幸。他激動地對陳賡院長和劉居英副院長說:“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能在日理萬機的繁忙中親自審閱我們學院的教學計劃,實在出乎我的意料,這在我們蘇聯是不可思議的事。”
瓦季姆•伊萬諾維奇•奧列霍夫空軍中將 在哈軍工首席顧問崗位上
奧列霍夫對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廢寢忘食、全心全意。他親自下工地,檢查教學大樓的建築進度和質量;親自到學員宿舍,檢查內務衛生;親自檢查教員備課情況,聽教員試講;親自到課堂聽課,了解教學情況;親自到實驗室,檢查實驗結果;親自到野外登山,考察軍事野營訓練場地......。他及時向學院領導反映發現的問題,力爭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他關心學院發生的每一件事情,真正為辦好這所軍事學院而親曆親為,嘔心瀝血。
奧列霍夫顧問在哈軍工工作期間,每年有一個月回國探親的休息假期,但他回到莫斯科後,常常利用自己寶貴而又短暫的休假時間,走訪蘇聯各軍事研究機關,了解蘇聯最新科研動向,回到哈軍工後及時把他所了解到的最新的科研信息介紹給學院領導和教授們。他就是這樣,處處為哈軍工建設發展著想,這位老布爾什維克真正把蘇中友誼看得高於一切,把哈軍工當成了自己的家。
1954年陳賡院長、劉有光、李懋之、張文峰、張衍、唐鐸等哈軍工領導和蘇聯專家顧問團首席顧問奧列霍夫將軍在哈軍工學員野營開幕式上檢閱哈軍工學員隊伍,前排左一是陳賡院長,右1是奧列霍夫中將,這是他唯一的一次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的工作照。
1957年在哈軍工俱樂部禮堂舉行的首席顧問奧列霍夫將軍追悼會現場 右立者為時任副總參謀長李達上將 左立者為顧問團諾維克副首席顧問
1957年3月27日奧列霍夫將軍在準備教學出差的前夜,突發心髒病,在哈軍工的首席顧問工作崗位上不幸逝世,為創建哈軍工獻出了他的寶貴生命!享年僅55歲。哈軍工全院師生員工出席了學院為這位享有很高威望的奧列霍夫將軍舉行的隆重的追悼大會,中央軍委派副總參謀長李達上將專程從北京來哈爾濱,代表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參加祭典並獻了花圈。陳賡、劉居英、劉有光三位院首長聯名的挽聯寫道:
“是同誌是兄弟是敬愛的益友良師誨人永不倦詎料噩耗風傳詩歌薤露有文章有經濟有高度的原則精神遺德必長在將勉大家學習用作花環”,在追悼大會上,劉居英副院長在悼詞中說:“奧列霍夫同誌的逝世不僅在蘇聯失去了忠誠的無產階級的戰士,而且使我們也失去了一個良師益友。這是我院建設上的一個嚴重的損失。...... 正是有了以奧列霍夫同誌為首的蘇聯顧問團的指導和幫助,才能夠使我院在短短的數年時間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初建規模到走上正規,才能夠使我院在很短的將來可以有了耕耘的第一期收獲和果實。奧列霍夫同誌是我院創建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光榮的名字將載入軍事工程學院的史冊,永垂不朽!”
現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園內的奧列霍夫廣場和奧列霍夫銅像
奧列霍夫銅像
2007年,也就是奧列霍夫將軍逝世後的第五十個年頭, 為了紀念這位為哈軍工建設做出奠基性卓越貢獻、為中蘇友誼獻出寶貴生命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哈軍工六校”之一的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原哈軍工校園裏21號B樓前的廣場上樹立了奧列霍夫首席顧問的銅像,並以他的名字把這個廣場命名為奧列霍夫廣場。以這種形式,把他的名字和功績永遠銘刻在這片他所奉獻過的中國土地上。(以上傳記和資料請參閱:唐瓦加《紀念奧列霍夫誕辰115周年和銅像落成10周年》和鍛鋼《慶祝哈軍工建院五十周年——紀念陳賡院長及其顧問奧列霍夫百年誕辰》
奧列霍夫將軍的遺體運回蘇聯國內後,被安葬在頗富盛名的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內,位置在第五區四排二座,距新聖女公墓大門不遠處。
新聖女公墓的大門入口處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攝
位於俄羅斯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內的奧列霍夫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攝
在紅色大理石墓碑上用俄文雋刻著奧列霍夫和夫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ГЕНЕРАЛ-ЛЕЙТЕНАНТ ИАС, ОРЕХОВ, ВАДИМ ИВАНОВИЧ, 1902.12.27-1957.3.27
ОЛЕХОВА, ПОЛИНА ТЕРЕНТЬЕВНА, 1908.11.28-1975.11.26
莫斯科新聖女公墓位於莫斯科西南方向的лужнецкий大街二號,與著名景點新聖女修道院一牆之隔。新聖女公墓,中國人稱之為俄羅斯的“公主墳”、莫斯科的“八寶山”,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總麵積7.5公頃,安葬著包括總統葉利欽和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在內的26000多位俄羅斯各個曆史時期,包括政界、軍事界、科學界、文學藝術界等各界知名人物的屍骨,也是一座墓碑藝術的殿堂,體現著俄羅斯獨特的墓園文化。這裏也是來自中國的旅遊團,遊覽莫斯科必到的一個景點。
新聖女公募是來自中國的旅遊團遊覽莫斯科要參觀的一個景點。參觀這個景點的中國遊客大多被導遊帶到葉利欽、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夫人賴莎、王明及夫人孟慶樹的墓碑前講述他們的故事。但請哈軍工的學子及後人們注意:
這裏也安葬著與哈軍工有曆史淵源的兩位蘇聯將軍,他們是蘇聯駐華使館首任武官、軍事總顧問加托夫上將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тов-Легоньков和哈軍工蘇聯第一任首席顧問、陳賡院長顧問奧列霍夫中將Вадим Иванович Орехов。他們都對哈軍工的初建做出過重要貢獻。而且他們的墓地離葉利欽和王明的墓地很近,有機會到此參觀的哈軍工校友及後人,不妨就近去看看這兩位對母校做出重要貢獻的1國際友人,緬懷他們的貢獻,寄托對他們的哀思,不是對旅俄行程更有意義嗎?
近年來,先後有幾位哈軍工校友這樣做了:他們是南京張戰、謝代辛等校友、北京尚法尊校友、鄭州米立根校友等,希望今後有更多校友和校友後人能前往參觀和追思,記住這段曆史,發揚這種友誼!
2013年9月,張戰、謝代辛等南京校友在奧列霍夫墓前留影
尚法尊向奧列霍夫將軍墓敬獻花籃
哈軍工北京校友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尚法尊,在2015年7月撰寫的《拜謁奧列霍夫將軍墓記》中說“ 我作為哈軍工的學子,有幸拜謁奧列霍夫將軍墓,並代表哈軍工北京校友會敬獻花籃,掛上”瓦 伊 奧列霍夫將軍千古,哈軍工北京校友會敬挽” 的挽帶,還替哈軍工及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軍理工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學院六校的廣大校友向奧列霍夫將軍的在天之靈表達了崇敬懷念之情,感到十分幸運。我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哈軍工校友和傳人能來這裏拜謁為我們母校哈軍工的創建做出過傑出貢獻並獻出寶貴生命的瓦季姆 伊萬諾維奇 奧列霍夫將軍墓。”
奧列霍夫將軍長眠在這裏,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攝
2017年8月16日,哈軍工64182班學員米立根借在莫斯科自助旅遊的機會,專程前往新聖女公墓尋訪拜謁奧列霍夫將軍和加托夫武官墓地。也曾幾經輾轉,才找到了奧列霍夫將軍的墓地和墓碑。這是他在奧列霍夫將軍墓前行三鞠躬禮,追思哈軍工第一任蘇聯首席顧問對母校作出的傑出貢獻。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在新聖女公墓費盡周折,終於在俄羅斯友人的幫助下,尋訪到前蘇聯駐華使館首任武官、軍事總顧問科托夫上將(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тов-Легоньков)的墓地。這是他在科托夫上將墓前行三鞠躬禮,追思他對母校哈軍工籌建時給予的關心和幫助。
在巨大的豪塚之園新聖女公墓內,尋找到陌生人的墓地和墓碑決非易事!這是米立根當時在園內求助參觀者俄羅斯朋友幫助,兩人曆經一個多小時,終於在新聖女公墓的三個相通的巨大墓園第八區尋找到科托夫墓地時,一起在首任武官科托夫上將墓前的留影。
新聖女公墓奧列霍夫將軍墓地所在的第五區標牌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攝
尚法尊在《蘇聯首任往華使館武官兼軍事總顧問——帕.米.科托夫將軍》一文中寫道:我在我的博客《哈軍工回憶錄》中,曾點滴地介紹過幫助哈軍工創建的三位首席顧問情況:他們是第一任首席顧問奧列霍夫(Вадим Иванович Орехов)中將、第二任首席顧問(代)格瓦廖夫(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валев)中將和第三任首席顧問普羅托波波夫(Всеволод Алексеевич Протопопов)少將。我認為還有一位必須提及,那就是蘇聯首任駐華使館武官兼軍事總顧問科托夫(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тов-Легоньков)中將(1961年晉升為上將)。
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 大批蘇聯軍事顧問和專家來到中國。為此,蘇聯在中國設有軍事總顧問團,領導在中國各總部、軍兵種、大軍區和軍事院校的蘇聯 顧問和專家。軍事總顧問最初是由蘇聯首任駐華使館武官科托夫中將兼任,中國人民誌願軍 出國作戰後,斯大林派蘇軍副總參謀長紮哈羅夫(Георгий Федорович Захаров)大將作為其私人代表來到中國,不久便接任 了軍事總顧問的職務,科托夫改為副總顧問。1951 年 4 月中旬紮哈羅夫奉命回國後,由空軍上 將克拉索夫斯基(Красовский Степан Акимович)接任。1952 年 7 月克拉索夫斯基回國,繼續由科托夫兼任總顧問。1953 年 7 月科托夫任職到期,原華東軍區首席軍事顧問彼得魯舍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етрушевский )上將接任總顧問。1957 年 7 月 彼得魯舍夫斯基回國,由杜魯方諾夫上將接任,直至 1960 年 7 月回國。
科托夫中將第二次擔任軍事總顧問期間正是哈軍工初創階段。根據蘇聯駐華使館武官和軍事總顧問的職責,軍事工程技術院校的蘇聯軍事顧問和專家本不屬於蘇聯駐華使館和總顧問領導,而是直接受命於蘇聯軍方,但科托夫中將對哈軍工的創建情有獨鍾,非常重視。
哈軍工籌備委員會成立後的第四天即9月5日,周恩來總理召集政務院所屬各部委和軍委各總部及各軍兵種負責人會議。到會的有國家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兼財政部部長薄一波、人事部部長安子文、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建築工程部部長陳正人和中央軍委所屬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幹部部、總後勤部負責人粟裕、肖華、徐立清、楊立三以及空軍、海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司令員劉亞樓、肖勁光、陳錫聯、許光達、陳士榘等。華東軍區陳毅司令員和陳賡院長也出席了會議,陳毅把他既是“人才庫”又是“智囊團”的華東軍區司令部軍事科學研究室,合盤交給陳賡,為籌建哈軍工做出了巨大貢獻。
會議開得很成功。為了落實會議成果,會後,陳賡院長和籌備委員會的同誌分別走訪了出席會議的各單位負責人。10月25日上午,哈軍工籌備委員會的李懋之也走訪了蘇聯駐華大使館武官兼軍事總顧問科托夫中將,向他匯報了籌備情況和請示有關事宜。科托夫中將認真聽取了匯報並就李懋之請示的體製編製、教學科研、校舍建設等問題,一一作了詳細而中肯的解答。
科托夫中將說:“首先應該明確一個基本觀點:軍事工程技術學院,是軍事性質,是培養軍事工程師的。對學員的培養首先要養成一個體魄健壯的兵,一個熱愛祖國的高尚軍官,一個能忍受一切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服從命令聽指揮,有嚴格的高度的鐵的軍事紀律觀念,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和主動承擔責任的軍人。沒有這樣品德素質,就很難完成戰場上的技術保障任務。因為他們不是光在平時、在後方負責管理使用維護修理技術武器裝備的。必須嚴格隊列教育,在教學與生活活動中,養成一個軍人應有的端莊軍容姿態儀表和有禮貌的言談舉止。軍事課不能太少。一個軍人的良好作風,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來,養成一種好習慣。這並不會影響業務學習,嚴格的軍事管理,正是為了保證學習好業務。”
“學院的任務是培養技術軍官,軍事工程師的,因為教學內容多,學製要5年甚至6年。學員在校學習期間應享受準軍官待遇,畢業時授予尉級軍官軍銜,特別優秀的授上尉軍銜,一般的授中尉軍銜,差的也可授少尉軍銜。軍事、政治和業務課各需時間的比重,我不懂,這要由你院首席顧問奧列霍夫和各專家,院係領導和教授們共同研究研究,但必須保證業務課所需時間。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不能把二者在學時上截然分開。好的大學均設有研究所,出成果,除了領導下達的科研項目外,更多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課題,進行論證研究。研究結論,既可用於修改充實教材,又可進一步深入實驗試驗,拿出成果,提供國家試製生產。實習見習所需時間應作為授課給安排時間,但社會勞動不應當占用學時。招生來源,在蘇聯是從部隊招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你們部隊文化程度比較低,不能滿足需要時,可從地方招一部分優秀的高中畢業生。”
談到校舍建設時科托夫說:“校舍建築你們要好好規劃一下,在一片空白地上修房子完全可以在整個布局上,設計要求上按學院性質和特點,安排各種教學科研和輔助用房,這要由專家教授們仔細考慮,提出要求,讓設計院提幾個方案進行選擇。奧列霍夫同誌說5000學員,每個學員需要的學習、生活、課外活動軍事訓練用房應按50平方米計算,加上院係辦公用房和教職員工工作與生活用房,共需要60多萬平方米。我同意這個估計。領導校舍建築,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有幾個得力幹部,明年2月1日應將計劃報來。你們按軍兵種分係,各有獨立性和特殊需要,可考慮各係各建一座大樓。總之,應給教師學員創造一個優美、清潔、安靜、舒適的不受幹擾的教學環境。”
科托夫中將要求哈軍工籌備委員會催促蘇聯專家早日到任。他提出最好請周總理通過外交途徑去催,也可以讓蘇聯駐華大使館武官處代催。科托夫一再說:辦這樣諸兵種綜合性的技術學院,我知道的在亞州,甚至世界各國還沒有過。怎麽辦,我不懂,我的意見隻供你們參考。
從李懋之著《陳賡大將創建哈軍工》一書中讀到上麵的文字,使我感受到科托夫中將對創建哈軍工的無私奉獻和誠摯關懷。不由地對這位蘇聯朋友肅然起敬,由衷佩服。
我在俄文網上查到了科托夫將軍一些曆史資料和兩幅照片,並在朋友的幫助下翻譯成了中文,現抄錄如下:
科托夫,全名叫:帕維爾·米哈伊羅維奇·科托夫-列卡尼卡夫,1897年生,1962去世。
科托夫是蘇軍高級將領,軍事長官。1943年授予少將軍銜,1945年晉升為中將,1961年晉升為上將。他是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參加者。他在作戰指揮和在方麵軍參謀部曾擔任過重要職務。1943年擔任北高加索方麵軍參謀部領導,隨後擔任改編為獨立海濱集團軍參謀長。期間他參與了新羅西斯克-塔曼戰役、新羅西斯克登陸戰和解放克裏木半島作戰方案的製定和實施。從1944年5月到戰爭結束,任白俄羅斯第二方麵軍的副參謀長。他參加了白俄羅斯第二方麵軍解放白俄羅斯、波蘭和東普魯士戰役的決策和指揮。戰後他主持了北方集團軍司令部的工作。從1949年到1953年8月,科托夫-列卡尼卡夫在中國出差,為解放軍的首席軍事顧問。與此同時,在中國擔任蘇聯駐華大使館武官。後來,他在蘇聯國防部擔任國防部副監察長。他被授予列寧勳章,三枚紅旗勳章,蘇沃洛夫二級勳章(1943年),庫圖佐夫一級和二級勳章,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一級紅星勳章。
應哈軍工紀念館的要求,國防大學著名油畫家李明峰以周總理9月5日召開的會議為背景,創作了一幅大型油畫。他成功地塑造了陳士榘、肖勁光、許光達、劉亞樓、科托夫、陳毅、周恩來、陳賡、粟裕、薄一波、陳錫聯、肖華、楊立三(油畫中自左至右排序)等眾多曆史人物形象。其中科托夫就是任學文著《永遠的哈軍工》中所提到的列席會議的蘇聯駐華使館武官兼軍事總顧問科托夫中將。
科托夫於1957年回國後曾任蘇聯國防部副監察長。1961年晉升為上將軍銜。1962年去世,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8區20排2座。同科托夫一起安葬的是他的妻子瑪利亞·費奧多羅芙娜·科托娃(1914-1980)。
有人或許要 問:科托夫中將會被邀請參加這個會議嗎?當你讀了上麵的文字後,你會說:會的,應該會的。我們在紀念院慶60周年之際不應忘記帕維爾·米哈伊羅維奇·科托夫-列卡尼卡夫這位可敬的蘇聯朋友。如有幸去俄羅斯旅遊,請到莫斯科新聖女公墓8區20排2座看看帕維爾·米哈伊羅維奇·科托夫-列卡尼卡夫和他夫人科托娃·瑪利亞·費奧多羅芙娜的墓碑。
(此文2013年8月6日法尊修改於鄭常莊)
哈軍工曆年(1953-1966)招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