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裏這個佛典表明了佛對宇宙真相的態度--不要為“宇宙終極”這種事煩惱。

來源: SwiperTheFox 2024-05-29 07:26: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5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wiperTheFox ] 在 2024-05-29 07:50:4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佛典的故事在分割線下。

我總結一下, 並加以評論。

1. 佛陀先是自己證道,離苦得樂; 然後開創了教導眾生(所有人)離苦得樂的事業。

2. 對於偏離這個目的的比如宇宙的初始在哪兒這種問題不要浪費時間。  【我的評論】過多思考與追究這種問題不但從佛的角度浪費時間, 而且徒增煩惱, 與佛的目的背道而馳。 

3. 佛對世間知識的態度,實際上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承認自己知道的有限, 不誇大自己的所知, 也不為自己的所知有限而煩惱羞愧。 以一種坦然的態度生活。  這一整體而言, 特別是前半部分的知之為知之, 與科學相符。 與科學不同的是,科學的目的是不斷拓展自己的所知, 佛關心的是在當下所知的坦然。  兩者不同但是並不矛盾。 

====================================佛典分割線=================

https://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175.htm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著這些問題,卻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有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了,帶著自己的衣缽走到佛陀的住處,跟佛陀說:「佛陀,請為我解答十四難的問題,如果我明白了,就繼續留在僧團。如果您無法為我解答,我就要離開您,另尋名師了。」

佛陀看著這位比丘,感慨地說:「你真愚癡啊!我一生說法度眾,幫助所有眾生解脫老病死的煩惱。此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隻是無意義的辯論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解釋給你聽,既非真實道之理,對修行、解脫又有何助益。」

接著佛陀又舉了一個譬喻繼續說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著幫他找醫生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那裏?父母是誰?今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這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這時,佛陀停頓了一下,反問比丘:「這個人可不可以等到全部問題問完了,了解了,才拔箭上藥啊?」比丘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以。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早就毒發身亡,命喪黃泉了。」

聽到比丘的回答,佛陀慈悲地笑了笑繼續說:「你現在的處境就是如此。被邪見的毒箭射中了,不趕快求醫治病,非得要等到世間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等十四難問題解答了,才願意拔箭療傷。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早就喪失法身慧命,墮入三塗惡道的黑暗深淵了。」

比丘聽了佛陀的開示,心生慚愧。誠心領受佛陀的教導,晝夜依循佛法精進用功,最後證得阿羅漢果。

所有跟帖: 

對當下坦然,所以能更專注科學:)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9/2024 postreply 07:35:00

人們誤解了。佛強調的是”當務之急“,不是說別的問題他不懂。這和: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是一個道理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458 bytes) () 05/29/2024 postreply 12:39:47

一步一個腳印:)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9/2024 postreply 14:06: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