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也是那天聽到糯米提Conversatioanal Midwife這個概念讓我想起來的。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我在哪裏看過這個說法,沒忍住去查發現原文是Hebammenmethode或者是Dialektik,首創者,是Platon(Hebamme=midwife)。
再推亞麻的免費書。Kindle書店,隻要沒有版權的,很多已經零元購或者0,99歐,Platon的Der Staat和die Grossen Dialoge我都是這樣收的。如果讓我挑毛病,我會說大概排版不是很好,特別腳注多少有點對付,但是這種書是看字的又不是看畫所以問題不是很大。
Platon最經典的,應該就是Der Staat。那基本是以蘇格拉底為第一人稱來寫,每段開頭差不多都是,我,我,我。說到這裏提一下關於蘇格拉底這個人是Platon和Xenophon造出來的說法,據我所知已經被學術界否定。相對的統一認識是,蘇格拉底不僅有,而且很長時間都是Platon的老師(但是他自己沒有任何文字著作這件事是對的)。另外一個也算統一的看法是,Platon一生著書41本,核心觀點來自於蘇格拉底哲學裏他認為對和重要的那一部分,具體就是試圖回答,
什麽是對和錯,如何區分對錯?
你今天也可以這樣問出來,不過大半沒人理。公元前400多年有這種思考,那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少進化幾百年,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空間也好時間也好,世界還是很公平的。
我因為拉拉雜雜看了一些,索性多聊幾句。俗話說,
書壯慫人膽。
我說我自己,都表對號。
人有不同觀點和對事物有不同理解,從來就不是什麽新鮮事。Protagoras認為,der Mensch ist das Mass alle Dinge(人是對所有事物的標尺,翻譯成人話就是,人對所看到的事物反應是不同的)。他認為可以把人分為5類,所以對世事(事實)的理解也是5類,統一的“正確”是不存在的。
我想,這可能是西方哲學和中國文化討論問題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還沒有表達內容以前已經決定了表達的態度。嗯,應該屬於文化基因。
Protagoras比Platon要早一點,所以Platon選了另外一支往前走,Was ist wirklich wahr und wie kann man ein wharhaftes Leben fuehren(真實是什麽以及如何真實地生活)。
這個問題被認為是哲學第一問題。古希臘文裏,philio=love, sophia=weisheit,直接的中文翻譯是,對智慧的熱愛。
Platon的記述裏,討論的問題基本是沒有定論的(offene Ende),這樣的好處之一是後人永遠可以對結論完善和發展。多八卦一個。Rhethorik這門課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融融中學選修課有問我意見,我說你選唄,這種聽聽沒壞處的。結果這位小姐上下來跟我抱怨,媽媽,無聊極了!
Der Staat裏,助產士方法最明顯,其原則是引導你(自己)把錯誤愚蠢的觀點思路幹掉,一點一點走到正確的路上來。因此,對於什麽是真實Platon也在這本書裏給出了很明確的答案,Es ist die Idee des Guten(好即為真)。我不愛翻成中文的原因也在這裏,那不是這四個中文字字麵的意思。
然後呢,他的結論是1,對好(das Guten)的理解是real power,超越人類和時空。是能量的源泉,人隻要敞開心靈既可以拿到。2,不過隻有能分辯是非善惡才有可能,3,das Guten的方向,是美德,隻有它才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幸福。
大概這裏沒文化又要跳出來大叫,太左了。
有什麽關係,那是西方文化的源頭,abendlaendische Kultur,是Wahrheit,你不接受?沒關係的。
通往精神上的愉悅和幸福之路,被Platon形容為Wagengleichnis(戰車),schwerig und muehsam ist daher notwendig bei uns die Lenkung(最難最費力的是把好方向盤),而需要戰勝的,是Eros und Willen(愛的本能和欲望)。這裏說的欲望,不是單純的肉欲,是對功名利祿的那種本能追求。
說到這裏,隻能用著名的Platonische Liebe來接。這個理念是他在寫蘇格拉底“宴會”那一段裏提到的(其實我在聊蘇格拉底的時候聊過)。我自己的觀點是,後來流傳於世包括今天提到這個概念,基本等同於兩性間romantic relationship的“精神戀愛”,是把原意狹隘化了。第一他說真愛應該從beloved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也就是beloved覺得好才是真愛,特別是從精神愉悅的角度,第二他說肉欲的愛可以轉化到對知識的愛。
Platon創立的哲學史上的另外一個裏程碑,是對於Ideenlehre的定義,我想可以理解成“對定義的定義”,也就是如何定義來區別不同的事物,比如一張桌子,等邊三角形,人的高矮胖瘦。隻有對這些能區別辨別,才能有(是非好壞的)標準。
他特別提到的是,說到美這一類看不見的感覺的定義,那更不是靠顏色和形狀等具體的事物來規範的。辨識力的提高,依靠的是學習。
關於美的永恒這一理念的直接推論,就到了Platon認為的“靈魂不死”。他的理論是,人活著的時候靈魂是被關在身體裏的。而當死亡之後,肉體的被掩埋以至腐爛,反而使靈魂可以得自由(這一段是蘇格拉底和人談到癌症的時候說的),或者說獲得靈魂的重生。
我看到過有人說這裏很類似於Hinduismus的觀點,懷疑是和他在旅行中接觸到印度教有關。
為了強調靈魂的重要性,Platon用太陽舉例。隻有太陽能發光,隻有光才能使人們看到看清世界,樹木花草山川河流,雖然太陽本身來說,跟這些完全沒有關係。他認為對“好”的定義也是一樣的,那是人生中的太陽,Wissen und Wahrheit sind zwar etwas Guthaftes und haben Teil an der Ideen des Guten, aber sie sind nicht indentisch mit dem Guten selbst(知識和真理確實是善的東西,是善觀念的一部分,但它們並不等同於善本身)。
認識善(das Gute)這件事,當然並不容易。Platon認為各種幹擾是日間常態,他用Hoehle(這個詞和Dante在神曲中用的是同一個,中文翻譯成,地獄)來形容。
Platon是左派啊,所以於此並不悲觀,他原話是,Jeder Mensch hat die Chance, sein Fesseln abzuschuetteln und zur Wahrheit aufzusteigen(每個人都有機會掙脫手銬把自己提升到真實)。
最後說一下中文裏好像很著名的理想國吧(die Ideale Staat, 我有印象是這樣翻的,也許記錯了)。這個概念說起來他是從Aristotle最早對民主的定義那裏借來的,古希臘語的原意是,Herrschaft der Besten(最好的規則)。不過呢,Platon重點討論的是民主製度會帶給人們的負麵影響,他認為每個人都有選舉的權利“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原因是民眾太容易被beeindruckt und manipuliert,Wenn wir sie mehr Meinungsliebende nennen, als Weisheitliebende?(我們是應該遵從大多數人的意見,還是跟著智者走)
當然,Platon看到的隻是2400年前的雛形民主,他的結論也是基於當時的律法(那會兒還奴隸社會呢,奴隸是沒有選舉權的)。所以他的理想社會是,最高層的政府官員夠智慧,可以決定die Ideen des Guten,然後愛民如子,天下太平。
我一直說,這些方麵各種Argumente都不稀奇,現代人類史不長也不短,但是該討論的題目也都討論過。Platon的特別是最後獨裁政府的觀點以及解說,早被後世哲學界各方豪傑刀劈斧削蹂躪過不知多少遍。
這些在我眼裏,不是人生必須技能一定要知道,但是作為成年人了解一些,應該也不會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