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可能有幾個原因

來源: ww911 2024-02-29 13:02: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70 bytes)

第一,這個大旱不是說整年都不下雨。陝西政府的網站上有"百日大旱"的說法,一百天不下雨就已經是大旱了。據文章統計,禮泉縣從1959到1990年間:春旱 7次,夏旱 8次,伏旱 14次,春夏旱 6次,秋旱 15次,冬旱 17次,合計67次。

其中伏旱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間,正處於伏天。在此期間春播的農作物正處在抽穗、揚花、灌漿期,需要大量水分補充,這時候沒有水,那肯定歉收,甚至絕收了。

按詩中的記載,應該是一場伏旱。其實在那個時段,長江中下遊地區往往被“副熱帶高氣壓”控製,伏旱更為常見;不過沿海有台風,不太會旱很久。陝西、中原等地離海就遠了。

按禮泉縣民國時的記載:

17年( 1928),春秋幹旱,井泉涸竭,涇渭斷流,樹木枯死,田無收,大麥、小麥失種。
18年(1929),夏無麥,秋無收,“日斃饑民累百盈千,赤野千裏,賣兒賣女,四散逃荒”。當時,本縣有12.9萬人,死亡逃荒達6.6萬人。
19年(1930),連歲大旱,餓殍遍野。
20年(1931),自冬至春,雪雨甚少,麥苗枯槁,旱災持續。當時全縣霍亂流行,死亡5000餘人。
21年(1932),自冬至春天旱,還有晚霜凍,夏季無雨,麥秋無收,百姓繼續外逃。
22年(1933),自冬至春,雪雨甚少,大麥、小麥歉收。

這麽一數也有六年的大旱,我猜可能跟全球的大氣環流有關。

第二、可能跟當時的農作物也有關係。比如現在有早稻、晚稻、玉米、紅薯等諸多品種,萬一有災情,或許還能補種。如果當時的農作物的生長期比較集中,沒有補種的選項,可能進一步放大災情。

第三、也許交通不便。現在中國各地也不是一直風調雨順,不過有了鐵路,可以把糧食低成本運來運去,這邊歉收那邊補,日子就好過很多,有旱災也不象古時候那麽慘痛。

又看到一個四川省2001年的通知:

川辦發[2001]111號
摘要   今年以來,我省繼遭受曆史上罕見的冬幹、春旱、夏旱、伏旱四旱相連的特大旱災後,汛期又出現10多次較為明顯的大到暴雨天氣過程

這兩年平均一下,降雨量也不會很少,但要放在古代,不知會死多少人。
 

所有跟帖: 

你說的有道理。是我對大旱的理解錯了。應該用需要降雨時的降雨中斷時間衡量。我記得我們這裏連續三周沒有像樣的雨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216 bytes) () 02/29/2024 postreply 23:01:57

很好奇你們那邊曆史上的旱情多不多? -ww911- 給 ww911 發送悄悄話 ww911 的博客首頁 (174 bytes) () 03/01/2024 postreply 05:58:11

數據我不知道沒具體注意過。但是我們吃的蔬菜水果一類都是意大利西班牙的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326 bytes) () 03/01/2024 postreply 06:07: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