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陷阱

 

我們的大腦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語言進行的。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必定會影響到我們對外在的客觀世界的認知。但很多時候,我們未必會意識到這種影響。因為這種影響往往是無形的,無聲的,不被知覺的,隱形的。

 

在國外有過讀書經曆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國外的大學是很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問的。大學老師們最喜歡那些在課堂上提問的學生。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中國來的留學生們都不喜歡提問。我思考過這個現象,我認為這和中文這種語言有關。

 

中國的學校裏不鼓勵學生提問當然是一個方麵。我們的語言本身所隱含的一個陷阱也是一個原因。

 

在中文裏,“問題”這個詞,雖然有“疑問“的意思,但其更普遍含有的意思是”困境,麻煩甚至錯誤“。是一個貶義偏向的詞。當我們說某人“有問題”時,意味著某種評價,指責。所以,說中文的人都會盡量避免“有問題。” 所以,在課堂上,當我們被要求提問題時,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如果我們“提問題”,那就意味著我們“有問題”。盡管這個問題在這裏隻是“疑問”的意思,是一個中性詞。但“問題”這個詞所包含的負麵意思,會讓我們形成某種思考習慣,使得我們下意識中避免讓他人認為我們“有問題”。這就造成了我們潛意識中的對“問題”的嫌棄。

 

相比較英語。完全使用英語思考的人就不會存在這種潛意識。因為“疑問”和“提問”的英語是“question”。這個詞不會讓人有被負麵評價的困擾。它是一個非常單純中性的詞,其意思就是“需要解釋、說明或者回答”。“asking question” 對他們來說,隻是需要獲得一個“answer or explanation”而已。

 

英文裏的另一個詞“problem”才是我們中文裏“問題”一詞的貶義含義。因為“problem”和“question”完全是兩個詞,所以使用英文思考的人提問時,不會有任何的“I have a problem”這樣的心理負擔,無需擔心被評價或者被指責。所以在國外課堂上,學生們提問非常普遍和常見。他們無需擔心提問題會被認為“有問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