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歐洲的知識傳播:Diderot's 大百科全書

來源: 仁可 2023-10-19 19:50: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42 bytes)

 Diderot (狄德羅,法國)的Encyclopédie(百科全書, 1751-1772)

 

繼續Vejas Gabriel Liulevicius' 的The Turning Point of Modern History

https://www.thegreatcourses.com/courses/turning-points-in-modern-history

 

30分鍾的精彩講解有幾個細節印象深刻。

 

300年前明朝永樂皇帝要求編纂永樂大典,其於1403年開始,並於1408年完成。但大眾並未受益,一來印刷術不足以低成本大規模地生產副本,最主要是它是由上而下的一個項目,雖然它的確幫助保存了當時的著作。

 

Diderot和寫作者的目的是將知識傳播給民眾,讓民眾自行思考,而不是讓知識為教會神職人員獨享。Gutenberg(古騰堡,德國)1454就已可商用的印刷技術(他在法國時就開始嚐試)使得此書可快速大量傳播。

[Encyclopédie (1772) 封麵摘錄。由查爾斯-尼古拉·科讚(Charles-Nicolas Cochin)繪製,由博納文圖爾·路易斯·普雷沃斯特(Bonaventure-Louis Prévost)雕刻。這一作品充滿象征意義:中央的人物代表真理,周圍有明亮的光芒(啟蒙運動的核心象征)。右側的另外兩個人物,代表理性和哲學,正在揭示真理的麵紗]

 

1751前後的法國,言論思想自由不像我們現在理解的法國。 Diderot編纂的百科全書在啟到”啟蒙“作用同時,還得小心翼翼滿足政府和羅馬教皇的鉗製。 教皇將它列為禁書,法國政府掙一隻閉一隻眼地執行,因為大量的此書的生產(印刷)極大地支撐了當地的經濟(就業,稅收,等)!

 

另一有趣細節是在政府教皇壓製導致資金緊張時,當時的俄羅斯的統治者Catherine the Great(葉卡捷琳娜大帝),求知(賢)若渴,傾囊相助。 不過與中國的皇帝一樣,這些知識更多是她(也許和她一起的統治者)用,並未像法國和鄰國一樣在大眾間傳播。

 

記錄下這些花絮,找時機再細細研讀這些曆史。Wiki鏈接在此: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cyclop%C3%A9di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