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咋的,一看咲媱同學寫有關《三國演義》的帖子,一劍就覺得有料。
她又剛寫了第一篇,中間沒有詳細交代“魏晉階級固化的等級製度”是如何崩潰的,這個問題等她寫完了這個係列再同她討論。
今天隻說說她的這段話:咲媱同學說:
“但是,老天爺是最會開玩笑的。
用一個最最下的的人,奴隸,而且是所有的人都瞧不起的外族奴隸,終結了強大不可一世,等級森嚴的西晉。
那個奴隸,就是石勒。
當少年石勒,在西晉的京城,望著眼前的一切,千言萬語說不出來,熱血上湧,發出一聲驚天長嘯。
這一聲長嘯,預示著那個大一統,等級森嚴的中華帝國,將轟然崩潰。
同帝國一起崩潰的,還有那個階級固化的等級製度。”
一劍說幾點自己看法:
1. 關於等級製度
等級製度有兩種,一種是職業關係,一種是利益關係。比如周朝封國後各個諸侯國,都有一個固定的貴族製度: 所謂六卿,以及附屬的士大夫階層是諸侯國的統治基礎。
六卿職位名稱和職責可能有區別,但都是國君手下國家的最高管理者。
例子:《左傳.哀公二十六年》:"於是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為司城,樂朱鉏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聽政,因大尹以達。"
問題來了,誰去當這些大官?
不是什麽人都能當的,需要一定的教育。一般平民,天天種地,不識字,沒讀過書,你怎麽去當司寇? 但人家孔子當起來就沒問題,為什麽?人家15歲就認真學習,30歲就而立了,並且說起治國安民,引經據典,一套一套的,自然魯國國君很願意讓孔子當司寇。
士大夫階層也是,他們是國家運作所必須的公務員階層。冷兵器年代,一般農民拿個鋤頭木棍上戰場助陣是可以的,但如何列陣,如何指揮也是需要訓練的。”士“這個階層就是職業幹這個。
問題又來了,誰為培養這些人才出教育費用? 當時國家沒有這些預算,教育隻能靠民間自己弄。於是”“貴族”就出來了。比如一劍當了魯國司寇,工資挺高(一年3萬擔小麥)。那麽多糧食做什麽用呢。吃喝解決了,還是用不掉。於是就想讓自己家族的後代繼續當司寇。不僅如此,還要培養“士”和“大夫”,讓他們去充實公務員集團。怎麽去做? 自然要請老師啦。這個活動後來有個名字叫“養士”。
例如,秦始皇老娘的情人嫪毐, 家裏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門客也達千餘人。 門客中很多人就是做這類教育訓練工作的。
家族中不是所有人都熱衷去幹“士大夫”,都去競爭六卿。大部分人還是當農民。有些家族覺得花錢搞這種教育完全沒必要,男孩子懂得種地,女孩子懂得織布就好了。他們不管國家大事,種糧交稅就好。區別於那些搞教育的貴族,他們就叫自己平民家族。
這就是因職業關係形成的等級製度。就像現在的文憑,你沒在某大學工程係混幾年,沒人讓你當工程師。國家選人當大官也是這個道理,你得有人推薦,並證明你在某家族的子弟學校中成績優異。
另一種等級製度是由利益關係形成的。
不是所有的農民子弟都安心一輩子當農民。也有人想弄個司寇當當,一年掙個三萬擔。好, 你自學成才,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好,兵書戰策熟記在心。但你還差點,因為你不出生在某類家族,那類家族中才有專門培訓學校。
那些家族的人也不願意你搶他們飯碗,於是他們團結起來阻止你,最硬的理由就是出生。他們說:你從一個隻會種地的家族出來,怎麽能治理國家,帶兵打仗?
這樣形成的等級關係比前一種生命力更強。比如現在什麽“紅N代”。你想,但是老毛帶他們的上一輩鬧革命,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可是現在人家“紅N代”成貴族了,他們當官做生意幹什麽都容易,後麵有靠山。,不屬於他們集團的人幹什麽都難,有靠山的“紅N代”欺負你們很容易。為什麽會有這個,不是“紅N代”他們自己多團結,而是共同利益讓他們聯合了起來。
如何將咲媱同學說的 “階級固化的等級製度”幹翻呢? 一個是革命造反,另一個是建立更加平等的製度。第一種是暫時的,革命成功後,舊的等級毀掉了,新的等級又出來。從製度上去改變就不同了,比如民主,總統讓大家選,大眾喜歡你你就上。這樣不可能由某類集團來把持總統大位。
總結下, 咲媱同學說那個 “同帝國一起崩潰的,還有那個階級固化的等級製度。”是不準確的。後來的南北朝,乃至隋唐,等級製度,“士族”文化比三國魏晉更加利害。當然咲媱同學有可能特指晉朝那個貴族階層讓石勒給整崩潰了。這個我同意,但這是幾乎每個造反者都會幹的事。沒聽說我造反,成功了還讓你當皇帝的。
2. 關於石勒的出生
咲媱同學說石勒是奴隸出生,“而且是所有的人都瞧不起的外族奴隸”。 這話對一半。不細說,直接抄來一段:
“石勒壯健有膽量和魄力,雄健威武,更喜愛騎射。父親周曷朱為部落小帥,因性格粗暴凶惡而不被一眾胡人心服,常命石勒代他領導部眾,卻得眾人信賴。當時相士和父老都稱石勒相貌奇特,氣度非常,前途無可限量,勸邑中人厚待他。但大部份人對這說法都嗤之以鼻,唯獨郭敬和甯驅相信,更加借資源給他,石勒亦感恩,盡心為他耕作。
太安二年(303年),並州發生大饑荒,石勒與一眾胡人逃散,於是去依靠甯驅。當時北澤都尉劉監打算將他賣掉,幸得甯驅協助才沒有成事。之後石勒暗中改投都尉李川,路上遇見郭敬,於是向他哭訴飢寒之苦。郭敬聽後傷心流涕,送他衣服和食物。當時石勒向郭敬建議誘一眾胡人到冀州吃糧,借故賣掉他們換取金錢,既可解諸胡饑困,亦能獲利。而同時建威將軍閻粹說服並州刺史司馬騰遷諸胡到太行山以東地區販賣,以獲得軍事資本,於是司馬騰就派人到冀州捕捉一眾胡人,連石勒都被抓著。當時負責捕捉胡人的張隆多次毆打石勒,而且路上常有人飢餓或病倒,石勒全靠郭敬親族郭陽和郭時的資助才成功到冀州。到冀州後石勒被賣給師懽為奴,師懽卻因其儀表堂堂,氣質出眾,讓他做了自己的佃客。因此石勒出身係奴隸,為中國史上從奴隸到皇帝,地位提升最多之人。”
這段話你看出什麽?
第一,石勒出生算佃農,頂多算長工啦。有人身自由的。而且還幹過部落領導工作。
第二,確實石勒被賣過當奴隸,但當時的人並不瞧不起的外族奴隸的習慣。石勒當皇帝的故事像什麽呢,就像90年代有人從北方到深圳打工,然後靠能力成了深圳最富的人。請注意哈,90年代在深圳,沒有瞧不起外地來的打工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