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代

對於一個流傳至今的古代器物,無論其是否有了數千年、甚至萬年的曆史,還是經過了僅僅數百年的傳承,對於當代人來說,除了沿用已知的經傳承或通過考古後的信息,若要判斷這個古器物來自於何時(期)的實際年代,其器型以及該器物上所體現的紋飾或特征也是一個主要的判斷依據。

所以,對於一件未知的古器物如那些具今至少有5、6千年甚至更久遠的原始陶器、玉器、以及稍後出現的青銅器、漆器、原始青瓷器等,或者直到迄今隻有數百年的明清古器物包括玉器、漆器、銅器以及瓷器等等的年代判斷基本上都離不開其形態及所含的特征。這種古器物的斷代鑒定方法在文物考古學裏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器物標型學”或者“器物形態學”原理:考古的學術界往往以古墓葬出土的年代明確的典型器物為標準器型,同時汲取生物學中的分類原理,將遺跡和遺物按用途、製法和形製歸類,根據形態的差異程度,排列出各自的發展序列,確定出土物的相對年代關係。這樣,通過比照標準器型,對我們普通的收藏者來說也就可以對一件古器物來進行斷代和辨偽。

現在以一件疑是中國的真正意義上的瓷器-越窯青瓷碗為例(見所附的照片如下),我們該如何判斷其確切的製作年代呢?

 

據中國陶瓷史介紹,真正意義上的“瓷”在東漢時期誕生,謂之青瓷。它標誌著瓷器時代的開始,是中國陶瓷工藝上的一大飛躍。而越窯,則是中國南方地區的青瓷的發源地。浙江省的上虞、餘姚、紹興等地,原為古代越人居地,唐代時期於越州治下,所以唐代稱這一區域的瓷窯為“越州窯”。這裏的陶瓷工業自商周以來不斷發展,特別是東漢到宋的一千多年間,瓷器生產從未間斷,規模不斷擴大,製瓷技術不斷提高,產品風格雖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承前啟後,一脈相傳的關係非常清楚。

東漢越窯青瓷,燒成溫度已達到了1300攝氏度,其胎釉顯微結構、物理化學性能以及外觀等均可以達到瓷器的標準。三國、兩晉、南朝時期,越窯獲得了迅速發展,然後經過隋唐,更出現了有讚美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專為皇室使用的秘色瓷。在五代、北宋時期,越窯依然發達興旺,不僅燒製民間用瓷,還曾大量燒製貢瓷,外銷瓷供量也急劇增加。在北宋後期,越窯逐漸被龍泉窯所替代,並逐漸走向衰落。

那麽,上麵所示的越窯青瓷碗應該屬於何時的產物呢?首先,此碗兩邊有兩個帖輔首(塑形比較模糊、粗糙)。據陶瓷史,中國早期的青瓷(春秋戰國至秦漢)上就開始流行貼輔首,和同時期青銅器上流行的輔首紋飾呼應,然後一直流行到出現真正的青瓷器的東漢,後延續至唐代早期。根據這個信息,這個青瓷碗的大致年代可以確定:東漢到唐代早期;其次,看碗上的刻紋是在近口部有幾條簡單的弦紋,其中在兩條弦紋之間是連著的一個接一個的圈圈,似連珠。這種簡單的幾何紋紋飾的製作就可以把這個青瓷碗的出現定在三國、兩晉及南朝時期;最後看這個青瓷碗的形狀,它是一個平底,然後腹弧至碗口,再略呈直口的碗。根據筆者曾經在南京博物院參觀時拍到的有關不同時期的青瓷碗型的示意圖(見下圖)對照後可知,這個青瓷碗應該就是產自於三國或者西晉年代的越窯,距今大約1900-2000年。

想象一下吧,當時處於東吳國的民眾就是拿著這樣的碗吃飯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唐代之前都是陶器,沒有瓷器。 -wumiao- 給 wumiao 發送悄悄話 wumia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23 postreply 18:05: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