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詩經,空有其形——芄蘭

來源: ww911 2023-03-14 07:47: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85 bytes)

很多好聽的古稱流逝在曆史裏,比如琅琊這個地方現在叫做臨沂,蘭陵這個名字幾經沉浮,終於在2014年被蒼山縣拿過來,改稱蘭陵縣,但它的縣城依然是卞莊鎮,不在蘭陵故址。

芄蘭也一樣。它現在的學名是蘿藦,也稱斫合子、白環藤、飛來鶴、羊婆奶、羊角瓜、天漿殼、蔓藤草、雀瓢、婆婆針線包等等,越說越接地氣。下圖是北京香山公園裏的芄蘭。

芄蘭的花朵不大,但花香濃鬱,戴著口罩的路人說不定都能聞香尋花。

詩經裏有一首詩以芄蘭為名:

芄蘭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大概意思:

芄蘭的支,童子佩帶觿。雖然佩帶了觿,我卻不能知道(這個人)。裝扮著走著,(係著觿的)垂帶悸動。
芄蘭的葉,童子佩帶韘。雖然佩帶了韘,我卻不能(給他)甲。裝扮著走著,(係著韘的)垂帶悸動。

觿是以前用來解繩結用的,成人用的東西。它有點象錐子,如果繩子打了死結,把它從結中間插進去,孔變大了繩結就容易解開。附圖是商代的觿。

很象芄蘭的果子吧?所以詩裏的“芄蘭之支”應該不是指的枝條。芄蘭是藤本,枝條細細的,跟觿不象。這個“支”可能是指芄蘭支棱出來的部分,也就是它的果實。
第二段“芄蘭之葉”沒有歧義,但“能不我甲”又難講了。有解釋說“甲”是“狎”的假借,親近的意思。我有點想不通,為什麽佩韘以後就應該跟人親近呢?

不管怎樣,“雖則”如何,後麵接“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肯定不是讚美這位童子佩得好,所以很多人覺得它是諷刺詩。

《毛詩序》認為是衛國大夫對衛惠公“驕而無禮”的諷刺,民初徐紹楨認為是衛國大夫對衛惠公“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國君之禮”的讚美,畢竟衛惠公繼位的時候才十三歲嘛。此外,還有“歎衛國失小學之教”,小孩沒好好教,才這麽亂佩工具; “刺童子早婚”說,大概是覺得這童子裝大人是為了童婚; “女子嗔怨戀人”說,十三四歲的人在漢朝一定可以稱為童子,周朝不知怎樣,可能也差不多,這個年紀早戀也不稀奇......

圖上的觿比較粗壯,它要解的繩結肯定不會細巧。解粗繩需要力氣,成年人才能使用自如。

韘也該是成人用的,它是射箭時用的工具。下圖的韘從商代婦好墓裏出土,套在大拇指上,那一個凹槽可能是用來卡弓弦的。

後來韘的樣子就變了。底下是周代的韘,可能是套在食指上。

有點芄蘭之葉的意思了吧?

“芄蘭之支”象觿,然而不能當觿來用。“童子佩觿”,有觿但不能發揮觿的作用。
“芄蘭之葉”象韘,但不能作韘之用; “童子佩韘”,有韘然而童子不能用。一樣的徒有其形,看看樣子而已。

朱熹《詩集傳》說:“此詩不知所謂,不敢強解。”,我讀著讀著,想見了一個童子,今天就來強解。

小小孩童,兩三歲年紀。看見大人帶韘帶觿,心裏喜歡。趁沒人注意,一本正經帶上了,學大人走路。

他的爸爸是個狩獵隊長。正好看見這一幕,就逗他:你帶了觿,可我不知道手下有你這麽一號人物呀?小娃不理他,一本正經照樣學他走路,觿係在帶子上,隨著他的步伐一跳一跳的。

有一天他又偷拿了韘走。他爸爸繼續逗:你帶了韘,可我不能給你授甲去打仗呀?小娃還是不理,一本正經走路,係著韘的垂帶也跟著他的腳步一蕩一抖,天真而執拗。

他的爸爸想想好笑,就編了歌唱來聽,這首詩歌唱的可能是父母寵愛中的金色童年。

所有跟帖: 

越寫越有感覺了。就是這樣甭理別人怎麽說你怎麽想就寫出來。隻要你寫的時候感覺好讀的人自然會感覺好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09:10:09

其實每個人讀詩經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就是膽子大一點。要是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那應該很有趣。 -ww911- 給 ww911 發送悄悄話 ww911 的博客首頁 (167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0:16:14

我也覺得這樣最好那真是Brainstorming 。不過可惜大部分人連通俗的文字都很難讀進去更何況去讀詩經這種了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1:13:06

"隻要你寫的時候感覺好讀的人自然會感覺好",我寫的時候感覺向來很好,但讀的人基本上感覺都不好~~ -土豆-禾苗- 給 土豆-禾苗 發送悄悄話 土豆-禾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2:00:04

你的性質不一樣你的目的是讓別人感覺不好。你感覺好也是因為達到目的了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22:07:59

觿與韘二字很有來頭,前者應該與航運有關,後者據說是清朝王爺所帶扳指的源頭。可惜沒找到相關的上古文字。不過, -來罘- 給 來罘 發送悄悄話 來罘 的博客首頁 (117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09:30:02

厲害。這圖是在網上找的,隻作個示意。 -ww911- 給 ww911 發送悄悄話 ww911 的博客首頁 (122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0:07:31

毛詩解生搬硬套地往政治上聯想,麵目可憎,令人生厭 -麥克老狼- 給 麥克老狼 發送悄悄話 (45 bytes) () 03/16/2023 postreply 11:53:26

謝謝,謝謝。 -ww911- 給 ww911 發送悄悄話 ww91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6/2023 postreply 15:52: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