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詩歌》:36:旋轉

來源: Ohjuice 2022-11-21 15:39: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41 bytes)

《最後的詩歌》

XXXVI

第三十六首

旋轉

Revolution

 

英國   A. E. 豪斯曼原著

Alfred Edward Housman (1859 – 1936)

徐家禎翻譯

 

 

West and away the wheels of darkness roll,

        Day’s beamy banner up the east is borne,

Spectres and fears, the nightmare and her foal,

        Drown in the golden deluge of the morn.

 

But over sea and continent from sight

        Safe to the Indies has the earth conveyed

The vast and moon-eclipsing cone of night,

        Her towering foolscap of eternal shade.

 

See, in mid heaven the sun is mounted; hark,

        The belfries tingle to the noonday chime.

’Tis silent, and the subterranean dark

        Has crossed the nadir, and begins to climb.

 


黑暗的車輪朝西邊轉去,
      白晝光豔的大旗在東邊矗立,
幽靈與恐懼,夢魘與她的馬駒
      均在晨曦金色的洪流中淹溺。
黑夜巨大的月蝕型圓錐,
      可與永恒陰影的醜角帽相比,
從眼前,越過海洋和大陸,
      被地球向印度群島推移。
瞧呀,太陽已經升到中天,
      正午的時鍾正在塔樓敲擊。
無聲無息地,地下的黑暗,
      已經越過地底,開始升起。

                            二 0 二二年五月二十日

                           譯於澳大利亞刻來佛寺愛閑堂

 

* 豪斯曼的這首詩是詩集《最後的詩歌》中的第 30 首。

        這首詩描寫的是白晝和黑夜的輪轉。詩的第一節一開頭就描寫黑夜的消逝。詩 人把夜比作車輪,向西轉去,於是黑暗就消失了,白晝就出現了。詩人把白晝比喻成 “光豔的大旗”,在東方豎立。太陽升起時的金光像“洪流”,能把黑夜和與它有關的一 切全都“淹溺”。

        詩的第二節描寫黑夜轉移到了地球的另一邊 —— 印度群島。詩人把黑夜比作一 個圓錐,猶如一頂“醜角帽” —— 這是在英國譏笑成績不好的懶惰學生用的一種帽子。 詩人說,這頂帽子隨著地球的轉動而移動。

        詩的最後一節前兩句描寫白晝:太陽升到了中天,鍾樓上敲起中午的鍾聲。但 是,詩人提醒我們:這時,悄然無聲的黑夜雖然還在“地下”,但它已經“越過地底,開 始升起。”

        詩人還把夜說成是“永恒的陰影”,意思是,即使地球的某處正是明亮的正午, 在另一處卻是黑暗的午夜。所以,詩人認為不管何時,黑夜總是存在,永不消逝。豪 斯曼是位悲觀主義者,他總是想到悲觀、陰暗、失意的一麵。這首詩的主題也是說: 即使在最光明的時刻,我們也應想到黑暗總會回來的吧。

        原詩三節,每節四句。譯詩雙句押 [i] 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